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铸魂育人——讲述思政课教师的敬业故事

心系讲台,潜心育人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锦刚
分享到:
来源:新闻网    2019-03-27    作者: 浏览量:1530

   他是一个对待教学热情似火的人,讲台上、教研室里、图书馆里,总有他瘦弱的身影;他又是一个心静如水的人,阅读、思考、写作,几乎成了他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很普通,默默无闻,在校园里你可能与他“对面不相识”;他也很“张扬”,倔强地坚守着他的教育理想和学术追求。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锦刚副教授。 


2015年王锦刚在韩国庆尚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能近取譬,寓道于教,乐莫大焉”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王锦刚老师承担着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任务,兼有本科生《中国哲学》、《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等平台课、公选课,还承担硕士生思政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专业理论课。到我校任教后,王老师已累计完成2397学时的教学任务,平均每年超过265学时。每一学时教学的背后,都浸透着王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王锦刚老师上好课的法宝,一靠积累,二靠设计,王老师凝练为“能近取譬,寓道于教”。王老师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专业,组织不同问题的讨论课。他通过组织学生对自己身边问题的讨论,来理解那些抽象的、枯燥的哲学原理。例如,王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针对新闻学专业学生,他组织了“什么是新闻事实”的讨论;针对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他组织了“如何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讨论;针对理工类学生,他组织了“什么是虚拟实在”、“怎样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等讨论。在《中国哲学》的教学中,当讲到孟子的“可欲之谓善”时,王老师与表演专业的同学讨论“艺术美”的层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艺观,帮助他们立志进入“美”“大”“圣”“神”的艺术境界;当讲到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时,与文学院的同学讨论了“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等等。王老师的课程助教介绍说,通过直接见证这些巧妙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真切看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实效性。

王锦刚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总的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他十分关注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他的课堂讲解总是注重从解答学生们最关切、最困惑和对他们影响较大的重大理论问题入手;二是他十分重视培养青年学子的哲学素养,注重课程要有“哲学味道”,善于进行“哲学思考”,带领同学们做“思维体操”;三是他十分注重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课堂,总是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引入课堂,向同学们讲解清楚,让学生及时准确地理解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每每谈到教学,王锦刚老师总会兴奋地说:“与大学生们在一起是我最自在的时光。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柴米油盐酱醋茶,极高明而道中庸,无所不谈,这其中都有着深刻的哲理。”最让王老师开心的莫过于,每次课程结束都有同学围住他探讨问题,课后还有同学通过发送邮件和微信消息与他交流观点,甚至逢年过节也能收到曾经授课班级学生的短信祝福……

2008年,王锦刚老师以“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为教学内容,荣获北京市第二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2年,他以“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为教学内容,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精彩一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2014年,他以“从矛盾的基本属性看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为教学内容,荣获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展示二等奖;2018年,他参与制定并实施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改革”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内容荣获中国传媒大学第八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没想过会有这么认真做事的人

王锦刚老师除了潜心教学,他还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工作。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杨雁鸿老师介绍说,王锦刚老师在担任教研室主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支部书记期间,“我曾惊叹:我没有想过会有这么认真做事的人!”比如,教研室或是支部开个会,他都认认真真准备ppt,每一个人都会发一页会议日程,认真细致地准备和布置每一项工作。王锦刚老师发言,都是言之有物,都是他仔细思考过的,每每这个时候他作为一个学者,那种注重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条理性的优势就全部发挥出来了,跟锦刚谈话也常常见识到他更深入的思考,能够不断带出新的亮点,让听众可以受益,边听心里不断点赞。

王锦刚老师的认真态度来源于他对高校教师工作的认识,他极为反对“高校教师都是个体户”的看法。他认为,高校教师不应该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在学校、学院、教研室等组织和团队中实现的,只有组织和团队成长了,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自己努力发展,而且要带动其他人和自己一起成长,高校教师更要讲奉献,更要重视自己对集体的贡献。

王锦刚老师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原理教研室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做教研室主任的时候,由他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践手册”。几年过去了,老师们到现在上课还会再翻起,因为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和具体,全面进行了教学方面的指导和规范。这其中包含着他自己教学的经验和教训,都无私地和老师们分享。他工作的那种极其严谨的作风、非常规范的做法,都令人敬佩。

王锦刚老师非常重视教学团队的力量和作用,他在实际工作中也努力打造教学团队。他几年来不断通过推进马原理课的教学改革,带领大家一起做科研项目。2018年他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了适用于我校新闻传播、文艺专业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的科研项目,和同事们一起编写出了20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课外导读》书稿,并把这一成果运用于马原理课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2018年,他还申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讨论教学设计”的课题项目,和同事们进行新的教学改革的攻关。这些成果并不是只有利于王锦刚老师个人成长,而且带动了整个马原理课教学团队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改善。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