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荆学民:审视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思维范式
可以说,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是因为前所未有的中国政治传播实践迫切需要成熟理论的有效指导,二是因为以政治学和传播学为主力军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乃至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齐聚当下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所谓深水区之“深”,意味着诸多的深度难题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比如,在宽泛无边的政治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03
-
王维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亟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必然之举,也是增强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与途径。近年来,高校...来源:人民论坛网|2016-03-01
-
王维家:网络围观 如何聚合正能量
两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网络围观:期待聚合正能量》的文章,发表在《学习时报》上,文章对网络围观的含义、特征、本质等进行了探讨,对网络围观“如何聚合正能量”提出了初步思路,没能提出有效建议。随着研究与思考的深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网络围观聚合正能量,这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政策、法规、管理等诸...来源:人民论坛网|2016-03-01
-
耿波:英国对“美国化”的文化应对
“二战之后兴起的美国文化带有浓厚的后现代特征,以其消费性、娱乐性而与现代甚至是前现代的文化传统形成巨大断层。战后美国文化所体现出的对物质主义的拥抱,对文化个体的忽视,与世界大部分文化传统的价值认同相悖。” “美国化”的文化实质 二战以来,美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已引发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2-26
-
任孟山:网络安全议题的国际传播政治学
编者按 网络安全是新近影响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尤其在“棱镜门”持续发酵仍未完结的当下,从一个较为狭窄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商业议题、国家间政府议题走向了更具公共性的国际传播政治议题。自国际传播政治学的视域观之,该议题主要涉及话语竞争与权力博弈两个方面。话语竞争是建构并影响国际公共舆论的手...来源:现代传播|2016-02-25
-
陈卫星:关于中国传播学问题的本体性反思
编者按 传播建构主体关系。中国的传播学发展与改革开放所引导的历史转折同步,对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有极大的阐释和再现功能,并形成改革开放的信息传播图式:即从生产力的解放走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开放。已有的学术经验证明,传播学的发展有赖于我们如何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走向去把握本...来源:现代传播|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