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曹培鑫、路淼:补正被遗忘的缅北之战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黄仁宇作为国民党下层军官参加了反攻缅北的战斗,并兼职“业余新闻记者”撰写了多篇报道。本文以黄仁宇关于缅北之战的12篇战地通讯报道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大公报》当年派至缅甸的随军记者吕德润的相关报道做对比分析,从新闻文本的角度考察了黄仁宇战争报道的书写特征。研究发现:黄的战争报道,从写...来源:现代传播|2015-06-23
-
朱萍:亚东标点本《红楼梦》
“五四”之后,胡适等人大力提倡的白话文,逐步取代了无标点、不分段的文言文。1920年2月2日,当时的教育部向各校颁布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教育令,新式标点符号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这一年,上海亚东图书馆一名二十二三岁的小编辑汪原放,萌生了标点、分段四大古典小说的想法。 汪原放读过胡适的《论白话》和《论...来源:光明日报|2015-06-16
-
刘宏:“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报道中的知识传播
“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后,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速度快,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传统媒体都使用了新媒体方式来进行报道。比如,微信、微博以及各种客户端,还有用3D动画还原沉船的倾覆瞬间,这种进步让我们看到了媒体的融合。这种融合是以传统媒体前移为前提的,并且只有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才能够看得更加...来源:光明日报|2015-06-11
-
王凡:新媒体环境下专业传播者的竞争优势
摘要:随着新媒体领域的发展,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被弱化。在这种环境下,许多“草根”媒体人出现,对专业的传播者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那么专业传播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对《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旨在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成功...来源:中国传媒大学|2015-06-10
-
张晶: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
摘要: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描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一是以“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为渊源,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有普遍性的感兴创作观念和宇宙生命感;二是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三是理性与感性的动态和谐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四是超越模仿现实的意象与意境追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表征。...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06-04
-
谢伦灿:国家形象传播切忌单一模式
国家形象传播在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国家形象传播的理论研究和传播实践也一直在进行中。当前,我们应当冷静看待国家形象传播的热潮,思考是否真正理解了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容及意义,是否在传播过程中走进了某些误区。 何谓国家形象 研究国家形象传播,首先要厘清国家形象的概念。首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