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喜讯!中传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来源:新闻网    2025-10-19   作者: 浏览量:10

(通讯员 张师迅)近日,中共北京市委下发《关于表彰第九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的决定》,中国传媒大学等5所高校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称号。这是学校首次获此殊荣,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北京高校党建先进校评选始于1993年,是北京市委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全面体检和权威评价,旨在总结先进经验,选树先进典型,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北京市委启动第九次党建先进校评选工作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迅速行动,对标《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系统总结工作成效与特色,在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迎评任务,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



牢记嘱托铸忠诚

改革创新再出发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传媒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第28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系统治理、创新图强、交叉融合、特色发展”办学理念,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了大批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传媒人才。

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这是办学历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学校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学校党委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办学定位拓展为“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全校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进征程中蹄疾步稳,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奋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要求在中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政治引领 凝心聚力争创工作新气象新局面

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锤炼建设教育强国的政治能力。党政同频共振,书记校长携手同行,上下团结一心,校领导班子连续5年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学校党委持续优化中层干部考评体系,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见实效,干部选任工作民主评议好评率连续3年达95%以上。连续5年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专职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代表等共计1100余人次赴红色老区开展暑期培训,筑牢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合力。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干事创业的政治担当。创新提出并全面实施党建十二字方案,保持上热,加热中温,解决下凉,打造上下贯通的党建工作体系。创设“三根支柱立党建”“百根柱子固党建”工作格局,教工部、学工部、机关党委分别覆盖教师、学生、机关党支部;优化教工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百余名教工党支部书记,夯实“百根柱子”。配齐建强职责明晰的专职组织员队伍,创新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打造“七一”表彰等党建品牌,“团结奋进、创新争先”的新时代中传文化全面形成。

不断加强党风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巡察、审计、内控、师德师风、纪检监察”为一体的系统化大监督体系。将“中传有我”建言献策平台打造成集接诉即办、风险预警、决策参考、数据治理、思政育人为一体的校园治理新模式。2022年以来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优良作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向好。


聚焦立德树人 着力培养党和国家所需的优秀传媒人才

抓好铸魂育人这一根本。创新实施“分类施教、试验班引领、教师能力提升”思政课改革“三举措”,全力打造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师、学工队伍协同育人的“三合力”特色模式,把思政课建设研究纳入研究生专业方向,着力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抓好改革创新这一动力。打造集课程、作品、实践、项目、活动思政“五位一体”的中传特色思政育人体系。“光明影院”项目获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等荣誉30余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孵化优秀作品100余部。创新制定“五育并举”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读书周”厚植书香氛围,乡村振兴基地打造劳动育人模板,“白杨大集”助力创新实践,“心港湾”守护心理健康,“润心工程”深化环境育人,五育并举不断取得新实效。

抓好师资队伍这一关键。建实建强党委教师工作部,赋予教师思政、师德师风、教师发展、教师支部建设等职能。狠抓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搭建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创新提出“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人才评价十字方针,构建了学术、教学、创作并驾齐驱的“青拔”人才培育体系和“黄金十年”人才成长线,不断造就高水平育人队伍。


胸怀“国之大者” 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建设的能力

建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学科。以未来为向度、以世界为坐标,打造国际传播“白杨班”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再启“四个一批”专业改革(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中传学院”搭建通识教育四梁八柱,全面实施AI冲顶计划,大力推进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重大专项研究,构建起面向智能时代的“大传播”学科矩阵。

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矩阵。聚焦媒体融合、国际传播、舆情治理与国家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任务,获批网信领域首批国家智库和国际传播、区域国别研究国家级基地,舆情研究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哲社科创新团队。连续获评信息报送优秀单位。

积极投身新时代首都建设发展。高质量建设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传研究基地,建好北京教育舆情监测与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巴黎、北京-斋普尔等古都文明对话;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完成雄安校区规划,“一体两翼”办学格局落地生根。


不忘初心,风雨兼程;

以变应变,持之以恒;

启智润心,不断前行;

直面挑战,勇于创新。


这是全体中传人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积累起来的“制胜法宝”。当前,全校上下的精气神空前凝聚,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入骨髓,集中优势兵力协同作战的攻坚能力显著增强,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气象。中传将以此次获评“先进校”为契机,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强大动能,以更高标准强化政治建设,以更实举措深化综合改革,以更严要求筑牢安全防线,以更大作为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勇当先锋、再立新功!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