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志勇 摄影 薛文伟 肖雪)5月8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承办,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协办的“鼎天鬲地·厚德育人——3060进高校”巡展启动仪式在我校传媒博物馆举行。
北京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刘超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黄侃,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福廷,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北京地区18家高校博物馆代表、博物馆志愿者代表、媒体记者以及我校相关学部、院系领导近百余人参加启动仪式。仪式由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主持。
启动仪式上,袁军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巡展活动,将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紧密融合起来,形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抓手,是高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步骤,也是推进高校博物馆育人工作的新阐释、新举措和新思路。巡展启动仪式和首展选择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体现了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教委对我校建设发展及育人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今后,学校将加大力度做好高校博物馆工作,继续支持北京高校博物馆专委会、高校博物馆联盟工作,发挥我校在凝聚首都高校博物馆力量,促进北京地区高校博物馆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黄侃委员在讲话中谈到,此次巡展是首都教育和文博系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及高校博物馆新时期育人工作的新探索、新尝试、新模式。通过聚集博物馆文化资源,高校教育资源以及行业平台资源,共同建设高校思想阵地,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达到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入耳、入脑、入心”。
刘超英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为了北京建城3060年推出的巡展活动,旨在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水平高、知识结构新、信息摄取大,思想变化快,主体意识强,在行动中追求个性、决策任性,在理想抱负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内容,解决大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认知习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的问题,满足具有现代素质又有前卫思维能力的大学生群体,随时都在追赶信息时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目标趋向时时都在发生变化的校园教育需要。通过展览还原三千年前的北京城市生活,讲述西周燕国的“那些人,那些事”,让广大学子了解古都文化源头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同时,学习古人的担当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青年优秀志愿者张鹏呼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有顶天立地的责任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激发青年人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个青年人都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
启动仪式后,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鼎天鬲地·厚德育人”展览内容,仔细聆听志愿讲解员专业讲解。
此次巡展得到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为巡展活动选派了近20名播音主持专业优秀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为高校巡展和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鼎天鬲地 受命北疆——纪念北京城建城3060年”主题展提供专业的讲解任务。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鼎天鬲地 受命北疆——北京从这里开始”巡展系列讲座,主讲人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关战修,通过介绍3000多年前燕国先辈受王朝分封,来到祖国最北部边疆,白手起家、开疆拓土的创业经历,展现了古代北京的起源文化与先辈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另外,配合巡展活动的“‘纪念北京建城活动’卡通形象创意大赛”也即将拉开帷幕。
(编辑:储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