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再起航|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四个一批”专业建设推进会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0发布时间:2025-07-01

(摄影 于然 李思琪)在智能风暴席卷、时代大考临近之际,变革与重构已成为高等教育破局图强的必由之路。为持续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紧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工作方案,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在巩固本科专业改革成果基础上,在中传学术中心召开研究生“四个一批”专业建设推进会。党委书记廖祥忠、校长张树庭等学校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并现场部署,以重点建设、升级改造、规划设计、关停并转的“四个一批”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加快建设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研究生专业体系,并以此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课堂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冲顶”AI的征途上夯基蓄力,为“十五五”开局起步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推进会中,19个教学单位的负责同志紧扣贯彻落实“四个一批”工作举措作重点汇报。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听取汇报,并集体就学院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优化方向等进行了热烈研讨。系列工作推进会由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张涛主持。

在汇报中,各教学单位对所在学科的专业优化路径展开深入思考。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有学院提出“主动创新、交叉融合、开放协同,增强服务国之大者的能力意识”;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有学院提出“作品是成果形态,创作是成长路径,创新是价值核心”;聚焦科研水平提升,有学院提出“以‘三真’科研为纲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抓住真问题,展开真研究,做出真成果。”关于改革推进方式,有学院阐述采用“集中-民主-再集中”的模式,积极引导、充分沟通、有序推进。

汇报内容思路清晰、目标具体,充分展现了深化改革的理想和决心。与会者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热烈讨论,彰显了中传干事创业的奋进风貌。

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李新军、王晖对各教学单位的“四个一批”改革举措进行点评,在专业定位和调整思路、未来路径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

张树庭充分肯定了各学院在改革风潮面前勇担重任、锐意进取的思路举措。他指出,“四个一批”改革必须聚焦使命导向,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思考“学校因何而设、专业因何而立”的基本问题。应立足学院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在优势研究领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程模块设置,积极开展开放式合作,协同推进专业建设。同时,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将专业建设与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协同联动,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要避免“因人设专业”的现象,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坚守学术逻辑与专业本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改革的本质在于探索与突破,学校鼓励各学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廖祥忠逐一听取各教学单位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他强调,专业调整必须回归初心、回到原点,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优势特色,突出学院的核心定位。在方向设置上不能贪大求全,要实现以特色赢优势、以优势促发展。

廖祥忠表示,专业建设必须以未来为向度,以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为导向,不能停留在过时的概念和传统路径中,应摒弃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打破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树立更加开放、交叉、融合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专业调整不仅是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更深层次上是对学术团队的重组和再造,要利用此次“四个一批”工作契机,将专业优化与团队整合同步推进,形成目标一致、方向明确的建设合力。

廖祥忠指出,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各学院在改革中的力度、决心与信心,大家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呈现出良好的改革氛围。很多长期存在的学科建设疑难问题得到实质性推进,堪称一次成果显著、富有成效的集中研讨。学校要抓住教育部党组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重大机遇,对专业布局进行结构性的变化,“乘风再起航”,以轻装上阵的姿态迎接挑战,以冲锋陷阵的决心推动改革,在深层次调整中实现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跃升,实现专业建设的“凤凰涅槃”。他勉励大家,未来的工作还需各单位紧密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跟进、推动落实,确保此次改革举措真正落地见效,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招生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系列工作推进会。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