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舒珊)随着“在线教学新常态下的混合式课程创新之路”专题讲座的顺利结束,为期两个月的2021年秋“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专题系列培训会”于本月21日圆满落下帷幕。系列培训会由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主办,旨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拥抱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系列培训会共5讲,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苏永康副研究员,我校广告学院康瑾教授与戏剧影视学院李楠教授主讲。专家们围绕“教学创新的理念与方法”这一主题,从不同维度出发进行分享。
李蕉副教授以“先破后立:一节课的蜕变”为主题,深入分析了“如何讲好一堂课”“如何做好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赛与教学的关系”等内容。她认为,教学创新体现了教学学术的深浅。一堂好课要明确主线,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做好设计,反复打磨;一堂好课不仅要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高度,更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
康瑾教授围绕“数字时代从MOOC到SPOC的教育理念演进”“建设立体开放的MOOC资源库”“促成多接点的师生、生生协作”三个话题出发,分享了自己基于慕课开展校内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经验。
李楠教授从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组织线上教学活动、推动课后实践、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考核等具体的教学环节出发,系统讲解了如何从零开始建设一门混合式教学课程。
苏永康副研究员用两次课程时间,深入解读了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围绕在线教学新常态下的混合式课程创新之路,结合混合式教学全生态模型及混合式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了自身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一门课程应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线教学新常态下,教学创新不是简单改变教学方法,而是运用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的实质性创新,围绕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展开设计,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本次以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系列培训会从10月22日启动,持续近两个月时间,我校新入职教师、教学青拔、混合式课程任课教师等400余人次参与培训。大家表示,系列培训使自己对混合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为今后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已在我校开展多年,是普及先进教学理念、强化教学研究意识、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涵育学校教学文化,实现教学学术反哺课堂、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
(编辑:宋佳音 王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