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葛艳玲)寒假期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汇集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员机构、孔子学院的学术科研力量,围绕冬奥+春节、国际传播热点开展一系列国内外文化与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上多个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影响。寒假期间,研究院获批省部级课题1项、文旅部产业司委托课题2项,在推动国内外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同时紧抓科研工作,为新学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线上主题活动
2022年1月28日,由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坦桑尼亚)主办、坦桑尼亚公共关系协会协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领导力与公共外交”。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副院长张艳秋和姬德强受邀作主旨演讲,来自亚非多国的5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并展开热烈讨论。
1月25日,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的绿色转型:共同应对共同挑战”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中巴两国的学者专家,在线围绕中国绿色转型与环境治理先进政策措施进行讨论。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张苏秋副教授、李喆受邀参会并作主题发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委内瑞拉”研究中心将于2022年3月发行《委内瑞拉中国问题研究中心月刊》,寒假期间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作为首期封面人物接受采访。在采访中,李怀亮院长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成立背景,围绕中拉共同体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成立的中委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寄予厚望,对双方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充满信心。
汇集国内知名学者共议冬奥与春节 就文化强国展开深入对话
2022年2月,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文明》杂志社主办本次“深度对话”,邀请《文明》杂志社娄晓琪社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陈须隆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教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孙敬鑫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就“当奥运与春节相遇:文明仪式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这一国际传播重要议题进行圆桌讨论,报道仅在新华社平台的阅读量已超过百万。
1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孔子学院办公室邀请国家图书馆原馆长韩永进、中央党校教授祁述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北京大学教授向勇、南京大学教授顾江、中央党校教授范玉刚、中央党校教授高宏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意娜、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肖庆等9位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就文化强国建设、孔子学院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网上座谈研讨。会议由李怀亮院长主持,学校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出席并致辞。
“汉语桥”系列正音特色冬令营开营
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承办的中日、中马、中泰三个“汉语桥”系列正音特色冬令营于2022年2月4日正式开营,李怀亮院长携正音特色教学团队参加了开营仪式并致辞。他号召营员们一起努力,面向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在以《中国的文化追求:新的文明形态》为题的讲座中,他带领大家学习领悟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精神,并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营员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荷兰、巴西孔院举办线上庆春节、迎冬奥庆祝活动
2022年2月2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孔子学院办公室与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贺新春”新年庆祝活动在线成功举办。来自荷兰各界70多名汉语爱好者与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一道在云端共庆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文化窗口。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每年都会在春节之际,将中国人的团圆喜庆气氛和来自中国的祝福传递给荷兰友人,让中荷人民共同感受新春的美好。
2月4日至6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孔子学院办公室与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合作举行“庆新春·迎冬奥”活动。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当地政界、商界、文化界人士齐聚云端,共话中国。
恰逢北京冬奥会开幕,孔子学院在活动中将虎年元素与冬奥元素深度融合。开幕式上,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我校人文学院教授白岚玲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传统的虎文化与中国当下的冬奥主题相向而行,必将为孔子学院新的一年的工作形成持续动能;北京冬奥会激发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以“一起向未来”的理念与全世界分享机遇,共谋发展。本次活动5大板块、15场文化盛宴通过YouTube向公众全程直播,在当地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