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丹煜)4月14日下午,应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泳教授为我校博士生讲授前沿课。课程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金立标教授主持,学院2021级全体博士研究生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和老师参加课程。因疫情防控原因,课程通过线上进行。
此次前沿课的主题为“语义通信网络的内涵、架构与开放问题”。肖泳教授介绍了语义通信与万物智联网络的关系及语义通信的基本模型和组成,通过分析点对点语义通信的局限性,提出以知识共享和资源融合为基础的语义通信网络将更适合成为大规模智联网络的基础;通过分析语义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介绍了一种基于联邦边缘智能的语义通信网络范例,并与学院师生分享了自己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次讲座,在场师生对语义通信的特征和语义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结束后,听课的部分师生同肖泳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肖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IMT-2030 (6G) 推进组网络智能方向副组长,于2006年和2012年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曾在南洋理工大学、爱尔兰圣三一学院、美国休斯顿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欧美名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9月到2018年8月在亚利桑那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研究助理教授,同时兼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大学与工业联合研究计划资助的大型研究中心Center Manager。曾主持两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与工业界联合资助项目,并牵头全球首个面向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联邦学习参考架构国际标准。他目前是CCFA类推荐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的编委会成员,同时也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第20工作组的国际标准文稿编辑。担任超过20多个专业主流期刊和会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云/雾/边缘计算、机器学习、5G通信技术等。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