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强支部堡垒,共建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走进先进校分享交流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顺利举行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0发布时间:2025-10-26

通讯员 贺敬杰 摄影 李思琪 杨中天) 10月23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两委机关党委书记张宇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邹美凤,教育两委机关各处室处长、党支部书记和处级直属单位党组织书记一行39人赴中国传媒大学开展“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建强模范机关——走进先进校分享交流”活动。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党群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党组织书记代表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是北京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北京市教育两委部分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书记分组参观了学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中蓝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学校在有组织科研、学科建设、服务学生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并给予充分肯定。

参观结束后,双方围绕学校“先进校”建设情况、“四强”党支部建设路径开展交流座谈。座谈会由张宇蕾主持。

座谈会上,廖祥忠围绕“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和“支部建设创新实践”分享了学校特色做法和系统经验。廖祥忠首先介绍了学校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着力推动系统性“大思政课”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他表示,为破解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难题,学校倾力打造了“中传有我”建言献策平台,建立“每日”工作机制——每日汇总平台师生反映、每日一早书记校长批阅、每日专人督办落实。目前,“中传有我”建言献策平台已建设成为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前化解隐性矛盾、深得全校师生信任的重要平台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风向标”。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政课“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的痛点问题,学校创新构建“331工程”体系,提出“分类施教、试验班引领、教师能力提升”思政课改革“三举措”,汇聚思政课程教师、课程思政教师、学工队伍协同育人“三合力”,把思政课建设研究纳入研究生专业方向“一研究”,着力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同时,廖祥忠围绕夯实党建根基、建强战斗堡垒,从八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探索经验和创新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以建强专职组织员队伍赋能基层党建思政;二是织密协同育人网络,打通党建与大思政课融合通路;三是构建热传导机制,以“加热中温”破解党建“下凉”难题;四是聚焦年度重点,以春季工作会议贯通思想、凝聚党建合力;五是创新培养路径,以连续组织大规模暑期培训建强支部书记队伍;六是严把入口关,以分类施策持续释放党组织政治功能;七是秉持创新驱动,以深化党建业务融合解决“两张皮”顽疾;八是强化党建赋能,以激发支部功能厚植新时代中传文化。

在主题发言环节,学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欧洲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颜巧容以“党建引领担使命 以语为媒通世界”为主题介绍了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创建示范情况。

北京市教育两委组织一处党支部、高校学生处党支部、北京教育老干部活动中心党支部、驻市委教育工委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先后以“建设四首五讲标杆支部 打造政治过硬模范机关”“强化政治引领 扎实履职尽责 以‘四强’要求引领特色党支部高质量发展”“深化‘四强’三平台 助力银发再生辉”“聚焦‘四强’抓党建 清风育廉促提升 以支部高质量建设引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党支部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和特色做法。

张宇蕾在听取各党支部发言后表示,无论是高校还是机关,都要围绕以下重点抓好支部建设:一是要形成抓支部建设的工作合力,坚持一贯到底;二是要注重发挥支部班子作用,带好党员队伍;三是要围绕支部特色重点,擦亮党建品牌;四是党建工作要与部门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一融双高”。张宇蕾强调,党支部建设作为机关党建重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市教育两委机关党委大力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就是要抓住政治功能强这个核心、支部班子强这个关键、党员队伍强这个基础、作用发挥强这个落点,建强战斗堡垒。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实际,加强机关和高校的党建联动,以党建实效持续推进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

张宇蕾在讲话中对学校的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第九届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思政引领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高校。希望中国传媒大学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服务好国家战略需要和首都首善之区建设,加强与市教育两委的交流合作,共同奋力答好“教育强国,教育机关何为、高校何为”的时代答卷。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