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2025国际区域品牌大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大会以“品牌共生未来:区域品牌发展的中国路径与全球链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政府、行业领袖与专家学者,通过高端对话与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区域品牌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强、从区域深耕到全球发展的创新路径。
本届大会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承办,擘雅品牌研究院、国家广告研究院协办。
中外嘉宾云集:共绘区域品牌新蓝图

11月8日上午,2025国际区域品牌大会主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圆形报告厅开幕。

▲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致开幕辞。他指出,在全球变革与文明互鉴的背景下,区域品牌已成为国家与城市连接世界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与数智化交织的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区域品牌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至关重要,并期待本次大会能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区域品牌建设是国家品牌体系的重要基础,应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两大目标。当前品牌打造需从硬件标准转向软环境构建,重视地方政治生态、营商环境与法治水平,并借助“一带一路”等渠道推动区域品牌走向国际,逐步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在主论坛,十余位嘉宾围绕区域品牌的文化价值、前沿技术、国际传播等核心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前沿观点与实战经验,从多维度、多视角阐释了“品牌共生”的深刻内涵与发展前景。
来自政府、高校、主流媒体、文旅行业代表等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专家聚焦区域品牌的现实问题与发展路径,从理论创新、案例分享、地方实践、国际传播等多维视角展开深入探讨,为破解区域品牌建设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思考。通过研讨,会议达成共识:区域品牌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学界、专业机构形成合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既要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又要具备全球传播视野,推动中国区域品牌、城市品牌、文旅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
智汇赋能新生:共探区域品牌发展新路径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除“品牌共生未来:区域品牌发展的中国路径与全球链接“主论坛外,同时设置“艺术城市与敕勒川品牌建设研讨会”、“AI赋能品牌新生态”、“2025文旅传播趋势论坛”以及“智艺共生:AI赋能传播设计研究生作品展”等多个分论坛,从全球视野到本土实践,从技术赋能到文化创新,汇聚政府、行业的领袖,专家学者与青年力量,共同探讨区域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城市与敕勒川品牌建设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城市品牌与城市美学融合的路径。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将“城市美学”的系统性理念融入“敕勒川”传统地域文化品牌的现代化塑造,从政策规划、文化溯源、艺术设计、传播策略等多维视角出发,论证了艺术赋能城市品牌的现实路径,为敕勒川品牌的未来建设指明了协同创新的方向。

“AI赋能品牌新生态”分论坛构建了连接前沿理论、产业实践与国际视野的对话平台。与会嘉宾共同解析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品牌构建与用户体验的全流程,从AIGC内容生产、大模型营销、沉浸式体验等多个关键层面,探讨了AI技术从“工具”跃升为“生态”的核心驱动力,展望了AI驱动下中国品牌出海与全球链接的新范式。

“2025文旅传播趋势论坛”前瞻性地探讨了未来文旅传播的新现象、新场景与新叙事,精准把脉平台内容生态、Z世代沟通范式等文旅未来趋势,并就如何通过跨界融合讲好文旅传播故事,提供了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路径的洞见。

中传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闭门会议邀请了来自政府、学界与业界专家,围绕关键议题进行深度研讨。共同探讨政策引领与产业落地的协同,国际传播与城市形象的构建等现实问题,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初步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区域品牌发展新范式。
2025国际区域品牌大会凝聚各界智慧,汇聚多领域力量,全面覆盖了区域品牌发展的热点领域,推动了区域品牌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大会贡献了“中国方案”,搭建了师生与专业前沿、产业实际对接的高端平台,通过“品牌学科研讨会”、“区域品牌课堂实践周”等形式,实现了学术研讨与学生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构建了教学与实践的闭环。区域品牌正以更自信、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推动构建品牌共生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