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尚新英 摄影 申皓文 李思琪 陈慕樵 单浩峰 王子茜)中国传媒大学党委组织220余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专职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代表、思政课教师,在小平干部学院开展以“唯实惟新促改革 笃行聚力擘新篇”为主题的集中培训,并于8月29日举办结业式。
党委书记廖祥忠作总结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主持仪式。
此次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微党课等多种形式,学员们在沉浸式教学中熔铸忠诚底色、凝聚奋进力量。
来自3个班15个组的15名处级干部、专职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高宇、李有兵、武楠、张昕、储钰琦、喻梅、顾洁、张凯、孙德元、刘睿、龙俊、龙小农、刘颖、于然、罗莉梅,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依次分享了学习感悟。
学员们表示,这次培训学习,是一次党性锤炼、思想淬炼、作风历练,通过培训,大家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各方面都有了新收获、新提高。学员们一致表态,要将此次的所学所悟融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以忠诚之心、为民之心、实干进取之心,把汲取的信仰力量、求实智慧注入中传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张树庭在主持时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好学习培训的成果转化,向学员们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二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践行服务宗旨;三是要实事求是谋发展,开拓创新促改革;四是要提升战略思维,担当时代重任。他希望大家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中,为实现传媒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党委书记廖祥忠作总结讲话,他延续一贯以来全程脱稿的讲话习惯,结合学习感悟和工作实际,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廖祥忠对学员代表的交流发言逐一点评,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效果。他表示,每位同志都对邓小平的崇高精神风范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和领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未来,有情怀,有展望,达到了此次培训的目的。
廖祥忠说,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开创性的,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解决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二元对立的问题;他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中国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他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论述,重构了国家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科学体系。归根到底,这些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来源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围绕怎样做到实事求是,廖祥忠谈了七方面学习体会,并结合学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要处理好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世界,分析判断不同发展时期的客观形势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客观事物间的互动关系和变化规律,才能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以“全局视野,系统思维”推进工作,特别是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展任何工作都不能只看局部不放眼全局,只看眼前不考虑长远,固守一隅之见,而是要站在全局角度高站位谋划,以系统思维推动实现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系统治理。
三是要以成效为导向。我们一贯倡导实干、反对空谈,同志们要脚踏实地干事,实事求是汇报,坚决杜绝“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成了”的虚浮作风,始终以结果为导向,把实际成效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
四是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学会识人识事,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问题不退缩。正是因为学校领导班子及广大师生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本质,各个击破,学校才实现了腾飞式发展,实干敢干会干的作风才得以进一步彰显。
五是要敢于知错、识错、认错、纠错。人无完人,谁都可能犯错,出现错误不逃避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既要勇于承认错误,更要善于分析问题所在,将错误转化为宝贵经验。
六是要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与策略,坚持原则性必须能看到原则的本质,教条地坚持“原则”,实际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
七是要有公平公正之心。我们考虑问题要以事业发展为核心,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带个人偏见,不感情用事,心胸豁达,知人善任,把利于学校事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廖祥忠最后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以政治智慧和科学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廖祥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中,党对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应对及成败得失为实例,深刻阐释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同时,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总结分析了2018年以来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与解决思路。他指出,当前传媒教育大变革与教师能力素养大转型之间的主要矛盾亟待破解,为此学校推进教师AI素养提升工程、再启“四个一批”专业改革、创设中传学院等一系列举措助力转型升级。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今后一个时期,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发展与学校现有生产关系之间的主要矛盾将日益凸显,现行教学模式与管理体系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今天,我们齐聚小平同志的家乡,共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和传媒大学面临的挑战,就是要继承伟人实事求是、敢闯敢试的精神,直面人工智能“冲顶之战”,以更大决心和魄力“杀出一条血路”,推动学校实现从“弯道超车”到“换道领跑”的跨越,保持改革奋进的姿态,立足新起点,开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最后,廖祥忠、张树庭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