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最新更新

赓续抗战精神・共研思政教学——中传举办首期“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与京东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分享到:
来源:新闻网    2025-10-13    作者: 浏览量:17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传推出首期“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以及京东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三合力”机制是中国传媒大学探索合力育人的新模式,旨在推动思政课程教师、课程思政教师、学工系统教师三支队伍联动发力,使思政课教师深入学院,了解学科专业特色、学生学习规律和心理健康情况,推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三合力”巩固推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校思政一体化,形成全校共建思政课、共创“大思政”格局。此次“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课程由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凝聚了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图书馆、离退休工作处、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等多方力量,通过嘉宾访谈、故事分享、合唱互动等形式,打造多样态课堂体验。

课程开始前,学校党委副书记张绍华与本次课程特邀嘉宾我校退休教授张自忠将军的外孙车晴、叶挺将军的孙女叶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主任李庆辉,以及课程组教师、参与本次协同大课堂的部门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座谈。



铁骨铮铮御军魂 烽火长河灿星汉

首期“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以“烽火长河:回望峥嵘岁月,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在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中,深刻解读抗战历史,诠释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参与九三阅兵广场合唱的同学们首先登台,深情演唱《黄河大合唱》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嘹亮的歌声奏响红色主旋律。

合唱团代表赖李想分享活动感受。她表示,九三阅兵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刻对话,新时代青年应肩负民族复兴使命,承载历史嘱托,努力成长成才。九三阅兵新闻中心志愿者田润回忆起国歌奏响时,全场热泪盈眶、自发向转播屏行注目礼的动人时刻,“那一刻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讲授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闽结合九三阅兵的时代背景,从历史和现实维度,深入剖析当前国际形势和阅兵意义。她指出,此次阅兵对于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彰显强军战略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洋分享了自己在阅兵现场观礼的真切感受。他提到,置身现场能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凝聚力,这种震撼不仅来自军事力量的飞跃,更来自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杨洋与李庆辉研究员一同,以史实和数据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李庆辉对比了抗战时期与现今的武器装备,指出从“每枪配弹30发”的窘迫到QBZ-191步枪跻身国际一流,中国强军之路的每一步都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

车晴回顾了张自忠将军从乡绅子弟成长为抗日名将的历程,讲述了1940年枣宜会战中,将军亲率部队东渡襄河、壮烈殉国的事迹。张自忠将军以身为盾,将民族尊严置于生死之上,用壮烈牺牲诠释了忠贞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大义,为后世树立了不朽丰碑。车晴寄语同学们要传播真实、守护真相、勇担社会责任。

叶莲带来了《囚歌》背后的故事,她动情地讲述叶挺将军用筷子蘸着棉灰水写作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守,以及叶将军获释后第一时间申请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彰显了革命先辈对红色信仰的坚定。她表示,叶挺将军投身革命、领兵抗敌,秉持铁骨气节,面对利诱坚贞不屈,用行动铸就了爱国奉献、坚守信仰的精神丰碑。

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凯进行课堂总结。他希望同学们做好抗战精神的传承者,铭记先烈们在绝境中的坚守,珍惜当下和平生活。“正是有了他们在绝境中的向光而行,我们才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向阳而生。”

在阅读参考书目推荐环节,图书馆曹海霞副馆长介绍了车晴教授捐赠的《八路军战史》《南京保卫战史》《抗战老兵口述实录》等书籍,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深入学习抗战历史。



承峥嵘岁月 研育人良方

思政大课堂开课当天,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举办了京东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邀请了来自7所高校、3所中小学共40余人参会交流,会议由马克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宇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介绍了会议背景及目的,各校教师代表进了经验分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宋振美提出提前谋划、利用优质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北京工业大学毕文静强调因材施教,突出理工科院校特点;北京物资学院王玉立介绍了将抗战精神融入小课堂、思政体系和社会大课堂的经验;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郑莹分享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刘瑾提出将课程内容与抗战精神紧密联系;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冯丽娜表示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王非凡立足基础教育阶段,提出将常态思政课程、学科活动、学生活动与抗战精神相结合;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董雪认为要探寻抗战精神载体,运用大学资源;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薛宝卫提出要注重顶层设计,抓住热点;中传思政课教师吴艳玲强调要重视学情调研,采用不同授课方法。




传红色薪火 启育人新程 

“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以多样态内容使抗战精神直抵师生内心,依托跨学段教研为思政课教学破题,实现了“体验传承”与“教学赋能”的双重实效。京东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校际交流打破学段壁垒,将抗战精神融入不同学段思政课的适配路径,为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