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青春融创再启程,赓续奋斗续华章----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融创·未来”微视听研创周开幕

来源:新闻网    2025-07-17   作者: 浏览量:10

(通讯员 李旷怡 摄影 梁博洋)7月14日上午,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宣传局和国家广电总局港澳台办的指导下,由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与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联袂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融创·未来”微视听研创周活动在中传学术中心拉开帷幕。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理事长李秋芳、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仲祺、中央台办宣传局副局长朱凤莲、国家广电总局港澳台办副主任燕旎、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崔斌箴、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北京市西城区台办主任蒋晓晖、沐和玥兮(北京)文化责任有限公司行政主管王晓然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

张树庭指出,本届研创周以“融创未来”为主题,为两岸青年搭建了通过短视频等创新形式交流创意、深化友谊的平台。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促进两岸文化融合与青年互信,努力搭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的桥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与十余所台湾高校建立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青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未来,期待同学们以镜头记录时代,用创意表达心声,创作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品,进一步深化两岸高校合作,为促进同胞心灵契合贡献传媒力量。

李秋芳指出,祖国大陆视听市场巨大,全媒体产业布局完整,精品战略加力实施,大屏小屏相互赋能,超高清电视进入国家重点工程,从制作到播出正推动端到端的全面升级,视听产业已成为拉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密码,也为两岸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好。两岸青年深耕中华文明史,共同传承中华文脉,并实现创造性发展,定能增进两岸同胞的绵长福祉。

陈仲祺指出,文化传承的答案在于以影像合拍共创来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情感的交流。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大陆市场为台湾青年提供发展养分与创新土壤。他呼吁两岸青年把握机遇,合拍创作有流量、接地气的作品,用影视力量传承中华文化,让两岸共同激荡的力量被世界看见。

朱凤莲指出,短视频与微短剧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赛带。是两岸青年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每位青年都是一面窗口,希望两岸学子以文化通心,以基于中国文化审美的情感来打动人。从陌生到相知,互帮互助,以中华文化审美创作动人作品,以微光聚星河,照亮两岸未来。

燕旎指出本次活动命名“海融竞逐展播季”,旨在为青年提供更广阔创作空间。期待两岸青年珍惜交流机会,提升专业能力;以共同文化基因创作兼具时代特色与艺术价值的精品,希望两岸青年加强创新创意,通过优秀作品放大两岸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秘书长李少彦、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赵晖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介绍了本次研访周活动落地执行方案。与去年相比,本次微视听研创周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主题设计更突出时代性与专业性;二是题材选择拓展至多元领域;三是作品载体涵盖面更宽;四是主体参与更聚焦高校影视人才培育功能,以师生共创为主要特色。

台湾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蔡富丞、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主任蒲剑教授以及大陆学生代表程家祥和台湾青年代表萧深博分别代表两岸师生表达了对研微视听创周活动的愿景。

在启动仪式上,张树庭校长、李秋芳理事长、陈仲祺理事长为来自两岸的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并授予郭靖宇导演评委会主席聘书。郭靖宇导演表示他将恪守评委职责,以专业标准甄选优秀作品,为两岸青年视听创作保驾护航。

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理事长李秋芳、台北市影音公会理事长陈仲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中央台办宣传局副局长朱凤莲、广电总局港澳台办副主任燕旎、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崔斌箴、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北京市西城区台办主任蒋晓晖、沐和玥兮(北京)文化责任有限公司行政主管王晓然共同启动了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海融竞逐”微视听展播季和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融创•未来”微视听研创周。

在中央台办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为促进海峡两岸视听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与台北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于2024年创造性开启了首届海峡两岸青年短视频微短剧研训交流暨竞赛展播活动。

本次研访周是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海融竞逐”微视听展播季的开篇活动,也标志着展播季正式启动。参加本届活动的24名台湾师生将与中国传媒大学师生用一周时间深入北京的街巷,参观历史文化古迹,体验风土人情,参访高科技企业。通过在北京的体验,共同制作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以及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的微视听作品,并在境内外展映。

五洲传播中心、中国联合展台、中华网、未来电视、北京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沐和玥兮(北京)文化公司、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B站、华策、深圳雅文传播、北京丰德传媒等单位向活动提供了支持。

本次活动由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和戏剧影视学院联合承办。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