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转化·活化·美化:非遗技艺与青年文化认同”产学研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新闻网    2025-09-26   作者: 浏览量:10


(通讯员 孙锐雯 齐翊帆 摄影 姬子岳 马程睿 摄像 黄丹宁)9月19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中传学院、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三餐四季·味道北京——北京美食老字号非遗文化活化展”发起,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腾讯互娱(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执行项目组)协办的“转化·活化·美化:非遗技艺与青年文化认同”产学研创新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十五家具备非遗认证的餐饮老字号企业代表、高校与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腾讯游戏内容与设计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师生共计四十余人参会。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与消费体验升级的背景下,非遗技艺如何实现与当代生活方式有机连接,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命题。为回应这一时代课题,本次会议聚焦非遗技艺在当代语境中构成的多种形态、多维路径,探索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如何构建“看得见、听得懂、想参与”的创造性转化机制。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中传学院敬业学堂学长贾秀清和中国传媒大学中传学院院长、博学学堂学长李有兵教授共同主持;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教授致辞。

王雷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当下探讨非遗技艺与青年文化认同意义重大。传统文化在当今应当以何面貌出现、以及如何成为可以被“看见”“理解”甚至“共鸣”的文化体验是关乎青年文化认同的关键议题。传统文化不应仅停留于静态展示,更需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形式,以契合“Z世代”的媒介环境。在重点解读本次研讨会“转化、活化、美化”三大关键词时,他进一步强调转化是语言系统切换,活化是语境激活,美化是审美价值重构,并结合自身参与的动画、数字艺术展项,提出非遗传播需共创而非灌输。他表示,相信文化的生命力重在参与和守护,并呼吁大家参与非遗焕新,助力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精彩篇章。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两个单元。在主题演讲单元,北京老字号企业代表、国家级非遗传人代表和致力于非遗文化研究的高校教师、青年学子围绕各自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各抒己见。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周延龙从“人”、“货”和“场”三个要素解读全聚德集团的“守正”与“创新”之路。他指出,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技术创新与用户消费偏好的不断变化,老字号应在传承创新品牌内容基础上,更加重视IP打造及其文创周边产品创新,并通过实现跨界合作和大型门店主题化改造,以更加年轻化、数字化的方式传播品牌形象,加快老字号提质升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孙丹威指出,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守护之路上,只有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蓄力聚能,才可以真正做到非遗技艺的转化、活化、美化。

聚德华天集团鸿宾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健表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技艺,作为承载着深厚底蕴和历史典故的品牌,近年也通过抖音直播、改造外卖窗口、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推动品牌触达,让老字号的非遗被看见,焕发年轻新活力。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公共关系经理金志杰表示,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作为品牌商业模式与运营体系的核心载体,通过跨界联名、特色活动强化用户连接,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元宇宙工厂与直播基地。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注重与年轻人对话,从而推动中医药文化继承传统,持续向新。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介绍,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断探索“活态传承”的新路径,结合直播与内容矩阵,拓展非遗技艺的传播边界。建设“红星云展馆”,提升文化展示力;同时上线数字档案系统,实现非遗档案的系统化保护,红星的实践为非遗传统技艺传承注入了当代表达。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肖锋教授围绕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展开深入探讨,他指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意义重大,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2025年春节英歌舞、火壶表演等非遗项目在新媒体平台获得了高热度传播,印证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意义。同时,他表示当前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研究存在理论薄弱、机制

完善、路径单一等不足,建议构建“首发非遗”现代生活体系、融入公共文化与国民教育体系、深化文旅融合、加强传播与案例研究五大维度发力,为非遗持续融入现代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腾讯互娱品牌与数字生态营销部北京&山西业务负责人贺欣怡指出,腾讯以游戏为桥梁,可依托游戏优势助推非遗传承。腾讯游戏凭借游戏引擎实时渲染、三维仿真模型等技术,结合《王者荣耀》等游戏IP资产,借助大众传播能力,让老字号品牌和非遗文化高效触达年轻群体。《王者荣耀》打造虚拟越剧演员上官婉儿,项目曝光量超15亿;《和平精英》打造可互动的“数字中轴天坛”场景,用户非负口碑达99.7%。她还提及2025英雄联盟S15北京观赛活动将结合非遗资源打造电竞游戏特色观赛基地,通过“赛事+文化”赋能非遗文化传承。

依托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三餐四季·味道北京”北京美食老字号文化活化展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师生研发团队的博士生、硕士生代表赵云帆、连焱灵在会上发言,讲述了大家通过数字艺术形式,将非遗技艺转化成趣味互动体验的过程。从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到作品的创意设计,他们用独具特色的数字交互作品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在专题研讨环节,来自全聚德、吴裕泰、鸿宾楼、张一元、护国寺、烤肉季、六必居、砂锅居、峨嵋酒家、仁和酒业、红星股份等十五家北京老字号的企业代表、非遗传承人以及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围绕非遗传承“技术化”、“活化”与“变味”的边界以及敬业与责任——年轻人如何参与非遗文化活化等议题开展讨论。现场还有前凤凰卫视副总裁、钟茂丰第八代传人钟大年,北京市档案协会秘书长王兰顺、非遗纪录片制片人聂丽芳、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王立军、绍兴非遗动画出品人丁立清等文化工作者发表了对于研讨议题的思考。大家各抒己见,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获得青年文化认同的不同视角观点。现场还展示了中传师生团队为老字号设计的视觉传播物料与概念产品,包括主视觉、IP联名提案、互动装置构想等,获得多方好评。

最后,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中传学院院长、博学学堂学长李有兵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多方会谈的跨界分享与合作,扎实推进了北京非遗餐饮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也为高校科研提供了新的创意设计思路,希望未来有更多品牌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可以与我校师生长期合作,建立深厚联系,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平台。

此次研讨会不仅搭建起高校、企业、非遗品牌三方联动的平台,也为“北京美食文化之都”的建设注入了青年创意力量。后续,相关成果将进一步转化为联名开发产品、公众互动活动、数字文创等,持续拓展非遗文化的当代影响力与传播空间,为助力中华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以“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推动非遗文化与青年代际的深度链接,探索更多文化认同重构与美育传播的新路径,为首都文化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