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图书馆承办的全国传媒类院校图书馆馆长论坛暨联盟成立大会、2025艺术与阅读研讨会在我校图书馆召开。
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图情领域的知名专家,汇聚了全国19所传媒类高校及艺术院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全国传媒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的正式成立。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传媒教育领域在数智化浪潮下的协同创新迈出关键一步,为应对AI时代挑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我校副校长柴剑平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斌(副馆长祝小静代)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我校图书馆馆长龙小农主持。
柴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传人以媒介为范域、以时代为观照,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实践,打造了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流学科,不断建构传媒类和艺术类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的成立是抢抓数智机遇、应对行业挑战的关键举措。我们将携手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互补互助,行稳致远,服务传媒类院校高质量发展”。
张斌(由副馆长祝小静代)在致辞中则期待以联盟的成立为契机,构建全国传媒类院校图书馆合作与共享共建机制,做全媒体时代的“内容把关人”、跨界创新的“信息路由器”和培育智媒素养的“教育孵化器”,为中国传媒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及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和支持。
本次会议以“数智赋能·融媒共生:传媒类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与知识服务创新”为核心,在主题演讲环节,七名知名专家聚集,共议前沿议题: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小静、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初景利、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书宁等图情领域知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金兼斌以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提出要深化传媒人才培养;祝小静则聚焦“数据驱动服务创新”,呼吁加强数据管理、提升馆员数据素养等;初景利则主张从图书馆创新发展中的几个关系入手,探索面向“十五五”的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之路;李书宁更创新性引入“提示素养”概念,为AI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指明方向。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顾洁、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国涛,分别从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视角出发,总结了两个学科转型发展对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的新需求。我校出版社社长张毓强就传媒教育与出版服务的创新探索作了交流,展望了中国传媒教育知识服务中心的未来创新发展。
下午的馆长论坛分上下两场进行,由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陈亮和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施益华分别主持。来自全国传媒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的10家成员代表和北京艺专委院校图书馆的馆长和学者进行了学术分享。中央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马述智、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施益华、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屈南、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靳婕、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沈娟、我校图书馆馆长龙小农在上半场发言;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倪代川、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陈亮、山西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方东明以及我校图书馆馆员陈伟伟在下半场做了分享。
本次会议聚焦主题、交流互鉴,是传媒与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应对数智挑战的生动实践。传媒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不仅搭建了资源协同平台,更通过主题研讨、业务交流提炼出可借鉴的业务创新模式,如AI驱动的阅读推广模式。我校图书馆馆长龙小农表示:“联盟将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以数智化转型服务传媒教育新生态”。随着联盟的运作,有望将加速传媒类图书馆的智慧化升级,为构建全民阅读社会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核心力量。这一创新合作模式,未来有可能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协同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
全国传媒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由我校图书馆于2025年7月联合全国19家传媒类院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联盟旨在强化传媒类院校图书馆事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传媒类院校图书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发展,切实提升传媒类学科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与服务能力。联盟理事长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副理事长单位为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图书馆、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和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传媒类与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深化了数智时代图书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炼了可推广的行业标杆案例,提供了数智时代全民阅读推广与美育融合的方法路径,是传媒与艺术类院校图书馆携手应挑战、合作迈向共赢的一次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