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中国传媒大学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总结数据治理成效,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方向,7月10日下午,信息化工作总结与部署会在明德楼1218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由信息化处牵头组织,旨在全面梳理“十四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数据治理与数字驾驶舱建设的成果,总结大学智理体系建设的经验与不足,并明确打造更实用、更智能的数字驾驶舱2.0版的核心任务与实施路径。信息化处处长张弛主持会议。党政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法治与内控管理办公室、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研究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后勤保障处、图书馆等数字驾驶舱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相关院领导共同参会。
会上,张弛代表工作小组作工作汇报。汇报指出,“十四五”期间学校完成数据治理基座升级,实现主要业务数据全量汇聚,数据总量增长逾3倍,数据共享交换能力与安全保障水平(包括分级分类、备份、审计、脱密、加密等)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强化问题导向和应用融合,建设覆盖十个业务主题的数据大屏,初步形成了“业务大屏-学院阅览室-个人数据中心”三级驾驶舱体系,业务部门反复打磨凝练了207类关键指标,为大学治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针对校长办公会提出的数据实时性、系统实用性和呈现友好性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工作小组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针对性优化。下一阶段,将围绕“更实用、更好用、更实时、更灵活、更智能”目标,重点推进主动风险预警、移动端支持、多角色适配、数据直通、数据补采、AI问数和报告分析等能力建设,着力打造“4+1”(业务驾驶舱、学院驾驶舱、教师画像、学生画像+自动风险预警)数字驾驶舱2.0体系。
与会人员展开深入研讨。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回顾了协同建设历程,介绍了各自业务板块的数据指标设计,并提出了优化思路。与会学院领导主要围绕学院驾驶舱建设,就强化数据统计、AI深度应用、教学科研过程评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学生全周期成长跟踪、专业与课程建设以及个性化师生发展赋能等方面建言献策。
副校长柴剑平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数字驾驶舱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他强调,这是提升学校科学决策水平与管理效能的关键支撑,也是破除信息孤岛、助推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跃升的有力抓手。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的关键节点,全面总结前阶段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对“十五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学校“一体两翼”战略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柴剑平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推动信息化建设重心由“硬接入、广覆盖”向“软服务、优体验”升级;数字驾驶舱建设需立足“有用有效”,避免成为“统计看板”或仅限校领导使用;要持续夯实数据基座,深入院系挖掘应用场景,聚焦工作堵点,摸清实际需求;要积极应用AI技术,切实赋能学校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大学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雄安校区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春季学期,在学校统筹部署和各部门通力合作下,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大学智理体系“数据决策、业务管理、AI算力、AI服务”四大核心构架全面夯实:决策端,“数字驾驶舱”直通校长办公会,师生画像深入刻画,风险预警即将上线;算力端,“中传智算云”多场景适配与效能优化同步推进;智能端,“问道中传2.0”智能服务助手实现全业务知识集成与线上服务导引,DeepSeek本地大模型及智能体开发平台构筑智能生态基座。
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贯彻“用户为中心、场景为重心、数智为核心”的建设理念,秉持战略引领与服务导向,聚焦真需求、破解真问题、拿出真方案、取得真实效,做好“十四五”收官,为学校擘画“十五五”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数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