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创新篇 激扬青春联世界|国际传播白杨班2025级硕博士新生开班式顺利举行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1发布时间:2025-10-30

(通讯员 郭雅楠 吴怡 摄影 李思琪 杨中天 马金瑞刘嘉音 臧英彤 吴一田 张一默)10月24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白杨班2025级硕博士新生开班式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圆形报告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国际传播白杨班班主任廖祥忠出席开班式并发表讲话。

廖祥忠指出,白杨班同学们应以“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国际视野广”为成才标准和目标定位,白杨班师生要在教学相长中领悟真理,在实践调研中锤炼本领,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努力成为能够应对重大挑战、讲好中国故事的卓越国际传播人才。

廖祥忠回顾了过去几年国际传播白杨班人才培养建设成果。他指出,经过三年多的持续探索,白杨班在培养定位与教育方法上已实现既定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度、认可度、美誉度。当前我们正在面临国际传播的拐点,学校长期以来的国际传播力量积蓄与技术能力储备,将发挥出撬动整个行业大发展的能量。

国际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中如何突围,关键在于人。白杨班的使命和宗旨是“传承、创新、传播”。白杨班培养卓越国际传播人才的目标始终未变,而培养手段则在不断更新、充实与发展。今年,白杨班将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正是应对AI时代教育大变革背景下国际传播教育体系的重要调整。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强化课堂交流互动,探索“课外学习+课上讨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AI时代,一名面向未来的优秀教师需要具备五种能力:价值塑造能力、知识架构能力、人机协同能力、跨界融合能力与全球洞察能力,方能引导学生探索路径、寻求真理。新时代的特征是持续探索、与AI为伴、教学相长。同学们要学会思辨、善于思考、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自主领悟并解决问题。

廖祥忠对白杨班师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他强调,导师们要勤于思考,再出发、再引领,加强与业界导师合作交流,完成从知识传授师到知识架构师的转变。白杨班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至少应在五年后仍能经受起社会检验。同学们要过好政治关、语言关、文化关和技术关,尤其在技术关上,不仅要了解、知晓,更要会运用、把握技术的底层逻辑。若将国际传播理解为“竞争”,它体现为科技手段的竞争、文化的碰撞与制度的较量;从另一角度看,国际传播也可理解为“共生”,即文明交流、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两个维度均需掌握,方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因此,同学们在“以未来为向度、以世界为坐标”的同时,更要牢记“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核心使命。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一周年之际,白杨班全体同学结合学习生活、调研实践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并将成果汇编成册,呈交班主任廖祥忠审阅。

开班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主持。他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学校创新设立“国际传播白杨班”。作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白杨班自2022年首次招生以来,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硕果累累。他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创新求变,“今天在中传好好做个读书人,明天在全球讲好美美与共的故事”。

新华通讯社国际部编委、高级编辑凌朔作为业界导师代表在开班式上发言。他寄语白杨班学子,国际传播工作者应以穿透文明与思维的隔膜为己任,深耕区域国别研究,立足华夏中国的历史文明底蕴和当代中国的发展现实成果,深刻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内涵,在学习中增长本领、开阔视野、获得智慧,坚守传媒人探寻真相、呈现本质的初心使命。

出席开班式的业界导师还有:新华通讯社音视频部视频采访中心主任、高级记者李姝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中心专题节目部副主任、主任记者葛云飞,中国日报社总编室新闻协调部主任、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张春燕,科技日报社评论理论部副主任、主任记者张晶,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赵文刚,四达时代集团海外公关总监、品牌宣传总监马绍勇。他们为白杨班同学们送上寄语和精心挑选的个人职业生涯中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并将镌刻有白杨班班铭“以未来为向度,以世界为坐标”的一对镇尺赠予新生代表,勉励2025级白杨班的新生同学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心端笔自端”。

研究生院院长、国际传播白杨班副班主任任孟山围绕“总书记回信师生铸牢育人初心”“招生就业硕果坚实发展信心”“调研实践收获涵育国传雄心”“培养改革创新凝聚奋斗恒心”四个方面,系统汇报了2024-2025年度白杨班建设成果。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侯隽表示,国重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始终为白杨班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期望各位同学筑牢政治根基、坚守党性原则、锤炼专业能力、坚守责任担当,成为既守政治立场又懂技术创新、既具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龙耘表示,本次开班式正值“十五五”开局之年,更是人工智能挑战高等教育和国际传播格局的重要时刻。未来,白杨班的课程改革探索将以课堂创新为抓手,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让人工智能成为思考的助手,回应真问题,带动真研究,凝练真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和学校人才培养大局。

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作为科研机构代表介绍了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的建设情况和四个主攻方向。她表示,期待更多白杨班学子加入区域国别精准传播的研究队伍,让研究院成为学校托举同学们走向国际传播舞台中央的坚实力量。

白杨班校内导师代表王润珏表示,今年是白杨班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白杨班导师团队将继续从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与科技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耕区域国别三个方面落实学校要求。导师们将与同学们一起“学而时习,锲而不舍”,以坚持学习、合作与创新,回应时代命题。

2024级博士生王琳作为老生代表,2025级硕士生郑力菲、2025级博士1班生孙林、博士2班生新华社记者孙奕作为新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年来,白杨班学子积极践行回信精神,两次赴科右前旗参与劳动教育;扎根祖国大地,赴吉林、黑龙江、广东等地汲取国际传播的地方实践经验;走向广阔世界,深入埃塞俄比亚开展调研,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2024级硕士生杨艺琳、2023级博士生李喆、2024级博士生薛宇涵、2022级博士生师喆等四位同学分别汇报了劳动教育情况与调研成果。

开班式上,毕业生和在校生共同呈现跨时空情境表演《牢记嘱托 不忘初心》。2024级硕士生代表史凌志、李宇嘉将白杨班班旗郑重交接给2025级硕士生代表李子豪、2025级博士生代表吴怡,将白杨班的精神、文化与责任传承给新一代学子。

学校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招生处、科学研究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部门与机构负责人,白杨班校内导师与业界导师代表,全体白杨班硕博士生参加了本次开班式。目前,国际传播白杨班在校生共214人,其中博士生102人;今年夏季学期,首届硕士毕业生43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