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在器中,文脉赓续;明体达用,古今相济。”心灯不灭,薪火相传,在此继往开来之际,主题为“新思想·新教育·新企业”的第八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主题研讨会于11月14日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启幕。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中国传媒大学中传学院院长李有兵,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薛二勇,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丁为祥,龙冈书院名誉院长汪建初,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高斌,中国农民研修学院校长鲁艺等百余位嘉宾出席了研讨会。

开幕式上,王晖代表学校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在过去的六年里,秉持“知行合一”的院训,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在通识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思想的活力在于回应时代的叩问,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担当未来的人才,企业的繁荣在于根植正确的价值导向。本次论坛以“新思想、新教育、新企业”为主题,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阳明心学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高斌回顾了“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缘起和历程,他指出,纵观历届论坛,从“正心”到“力行”,从“文化自信”到“天下情怀”,再到如今体系化的“新思想、新教育、新企业”,一条清晰的脉络表明:阳明心学的精髓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息息相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频共振。
论坛以主题演讲及圆桌讨论多种形式展开,探讨了如何从新思想、新教育到新企业,践行良知理念,让心学走出去、活起来。

周月亮以“文化企业家:感上出思想 抱团打天下”为题谈到,良知是打通道德律、自然力、天理,落实到直觉的频率场、能量波。思想家负责原创,让知识从无到有;企业家擅长组合,让价值由旧生新。前者开拓认知的边界,后者创造市场的疆域。推广有用的知识的人是教育家,共享有用的知识的人是企业家。
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中国农民研修学院、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人格与健康促进中心、万家书院联盟、赵旭州工作室协办;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传习塾、轩辕塾承办。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阳明心学研究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文化爱好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旨在传承与弘扬阳明心学思想、推动传统文化转化与创新的重要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