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筱蕾)12月16日下午,文法学部“小说文学”系列讲座第九讲在48教B501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研究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黄乔生先生,作了题目为“周氏兄弟与八道湾十一号”的精彩演讲。
讲座一开始,主持人李怀亮学部长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隆重介绍了讲座主讲人黄乔生先生。黄乔生先生长期从事鲁迅和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斐然,此次讲座以新书《八道湾十一号》为基础,将周氏兄弟在北京一起生活的经历和状态娓娓道来。
首先,黄先生介绍了周氏兄弟的旧居八道湾十一号的地理位置,说明了这处寓所对于周氏兄弟的人生选择和思想转变的重要作用。从兄长鲁迅以一己之力购买了八道湾的四合院,组建起包括母亲、两位弟弟及妻子儿女在内的一个大家庭谈起,到周建人出走,鲁迅与二弟失和结束,叙述了三兄弟之间的承诺、大团圆的欢欣、团圆之后的离散,使这座宅院具有了悲剧意味。黄先生重点探讨了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失和的原因。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当事人的故去和回避,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谜团。对此,也有众多猜测,黄先生梳理了当下学术界几种推测,并说明自己倾向于大家庭经济问题的答案,解释了猜想的理由。最后,黄老师介绍了大家庭分散以后兄弟三人的道路选择。重点讲述了在八道湾十一号居住最久的周作人在文学革命中取得的成就,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后变成汉奸,扩建十一号四合院的过程,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批判,最终在文革中死于八道湾十一号住宅的人生经历,总结了八道湾十一号对周作人一生文学和政治事业的成全与损伤,强调了八道湾十一号对于研究周氏兄弟人生道路的重要作用。
黄乔生先生演讲结束后,李怀亮学部长对演讲做了总结。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与老师一起探讨由八道湾十一号延伸出来的研究热点。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作为“小说文学”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讲者真挚、听者热忱,充分体现出好的文学作品、文学家经久不衰的魅力。
(编辑:储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