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中传新闻

首页  中传新闻  中传新闻  中传要闻
  • 中传新闻
  • 中传要闻
  • 2025-08-29
    创意写作赋能红色基因 中传研究生探索古田精神现代表达新路径
    (通讯员 田磊 毕钰 摄影 黄心怡)8月9日-13日,中国传媒大学“研行中国·实践育人”研究生暑期实践教学团队走进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教学。此次教学活动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展开,实践调研团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裴鸣带队,人文学院教师贾静和孙现瑶带领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组成。本次实践调研以“创意写作视域下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古田会议精神的文学艺术转化”为主题,通过走访旧址、调查访谈等形式深入上杭县、古田镇、才溪乡多地,着力研讨红色革命历史的当代文艺转化等问题。实践调研团队关注到当前红色文旅在年轻化表达、吸引力提升方面的瓶颈,积极探讨如何运用创新的文学艺术手段实现年轻化叙事与艺术化呈现,将深厚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播的现代表达形式。在古田会议会址前合影留念古田镇作为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保存着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纪念园、古田会议纪念馆等核心红色文化载体,更承载着古田会议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古田会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政治智慧与实践经验,是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资源
  • 2025-08-29
    我校师生参与创作的电影《我和奶奶》获得约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通讯员 李勇)近日,由我校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李勇担任监制及摄影指导、博士研究生薛梦钊参与摄影组工作的剧情片《我和奶奶》(英文名 the answer to forever),在第四届约旦儿童电影节中获得“评审团最佳故事片奖”。中国驻约旦大使亲临现场,代表剧组接受了这份荣誉。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中央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我和奶奶》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感人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孤儿白静,婚后多年不孕。2008年汶川地震后,感同身受的她收养了同为地震孤儿的7岁女孩佳颖。当两个背负创伤的生命在爱中相互取暖时,新家庭中的奶奶亦给予小佳颖无私的关爱,佳颖逐渐走出了阴影,可奶奶因病将不久于人世,佳颖苦苦为奶奶寻求治病的方子。影片深入探讨了关于家、血缘与接纳的永恒主题。李勇老师作为摄影指导,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情感力量。同时,将片场变成了生动的“第二课堂”,带领在校生加入创作核心团队,让学生在实战中淬炼成长。9月26日,电影《我和奶奶》将在北京影协剧场隆重举办首映式,欢迎大家关注。附主流媒体报道链接:两部中国电影在约旦儿童电影节获奖 --国际--人
  • 2025-08-26
    唯实惟新促改革 笃行聚力擘新篇|中国传媒大学加强作风建设暑期干部培训班在小平干部学院开班
    8月26日上午,以“唯实惟新促改革 笃行聚力擘新篇”为主题的中国传媒大学加强作风建设暑期干部培训班在小平干部学院举行开班仪式。220余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专职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代表、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小平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泽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新军、王晖、杨懿,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校长助理金炜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李新军主持。开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赵泽波在致辞中向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从小平同志家乡、川渝前沿、发展热土三个方面介绍了广安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小平干部学院的发展历程、精品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特色及品牌建设情况。赵泽波在致辞中对中国传媒大学办学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育人成果等表示高度赞赏。特别是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的回信,引发强烈反响,让人倍感振奋。他表示,此次培训班在小平干部学院顺利开班,是中国传媒大学关心支持广安发展,信任肯定小平干部学院的充分体现。希望学员们通过此次培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王晖代表学校党委作开
  • 2025-08-25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单元正式启动
    2025年8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单元启动仪式在长春万达影城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电影局局长、第二十届长春电影节组委会副主任张志伟,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二级巡视员姚雷,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春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刘玢,北京歌华有线媒资部副总经理兼新媒体中心主任吉钰丽,万达电影东北区域副总经理张万鹏共同启动“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单元。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单元正式启动今年是“光明影院”项目走进中国长春电影节的第六个年头。六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与吉林省携手同行,持续推动“线上+线下”无障碍观影模式,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放映机制,推动实现精神共富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吉林省盲人协会副主席王松彪在致辞时表示,“光明影院”的持续开展填补了视障群体在电影文化体验上的空白。口述影像技术,让视障朋友通过电影感受时代的脉搏,坚定了融入社会、拥抱生活的信心。吉林省盲人协会副主席王松彪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表示,“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将持续提升无障碍电影的质量,拓展作品的形式与题材,努力满足更多群体的文化需求,
  • 2025-08-21
    人文学院助力江油诗词盛典,共谱李白文化传承新篇章
    (通讯员 周诗云)近日,由四川江油市主办、央视网承办的“李白喊你来飚诗”全民诗词盛典成功举办。作为活动学术指导与合作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教育资源,深度参与此次文化盛会相关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学术支撑,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学术引领,赋能诗词盛会学院组建专项团队,对李白诗词文化进行学术梳理与挖掘,把握传统文化传播规律,协助主办方策划设计诗词题库,助力初赛海选、初赛、决赛等环节,聚集来自五湖四海的诗词爱好者,在江油以诗会友,以词竞才。学院党委书记裴鸣出席决赛现场并为获奖者颁奖。院长王永与文学系主任董希平担任评委,聚焦诗词创作的时代性及意象运用、声韵结构等进行学术性批注,关注李白浪漫主义精神的现代诠释与传播,把关赛事的文化深度与艺术规范性,提升赛事专业高度。实践育人,深化文化浸润此次活动是人文学院推动“文化传承+创意表达+传播实践”三维育人体系落地的重要实践场域。活动筹备阶段,专职辅导员马欣怡依托学院“古典文学现场教学”培养体系,以跨媒介主持策略引导不同群体选手完成诗词互动,在江油李白纪念馆等地进行文化采风与传播实践。活动实施阶段,学院师生团队通
  • 2025-08-15
    中传学子在第十五届中国声乐金钟奖系列选拔赛中斩获佳绩
    在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系列选拔赛中,我院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方向)2022级本科生郭一熠、2023级本科生卞泽慧分别在美声组与民族组斩获佳绩,为学院争得荣誉。中国音乐金钟奖由中共中央批准设立,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唯一常设音乐综合性大奖,每两年举办一届。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新时代音乐人才,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国家级权威音乐平台,金钟奖吸引了众多专业院团、音乐院校及海外归国青年参与角逐。郭一熠同学先后在济宁赛区选拔赛中,以9.957分的成绩荣获美声组一等奖;在北京赛区选拔赛(声乐比赛)中,以94.474分的成绩位列第十,斩获铜奖;在山东赛区总决赛中,面对全省近50名专业选手的激烈竞争,以9.89分并列第五,荣获二等奖。卞泽慧同学在长沙赛区民族声乐组中,从3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20强决赛,作为决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荣获优秀奖。两位同学作为本科在读学生,在涵盖众多声乐专业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高校教师的赛事中崭露头角、成绩斐
  • 2025-08-15
    中传师生创作的中华体育精神数字人亮相2025体育宣传周
    8月8日至10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指导出品、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人研究院创作、百度提供支持的中华体育精神数字人项目正式发布。虚拟数字人射击运动员“凌翎”与太极修习者“小意”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官方宣传大使,于2025年国家体育宣传周期间在全媒体平台亮相。▲ 中华体育精神数字人海报本次数字人发布作为2025年体育宣传周创新项目,旨在通过前沿数字技术演绎中华体育精神,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让中华体育精神在不同场景、不同人物身上具象化,使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体育精神力量,引发情感共鸣,提升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 2025-08-13
    2025年“亚洲校园计划”中日韩大学生Co-work动画联合创作项目举办
    (通讯员 龚倚玄 连焱灵)7月16日至30日,由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东京艺术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联合实施的“亚洲校园计划”之中日韩大学生Co-work动画联合创作项目,在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影像科动画学部成功举办。本次联合创作项目主题为“爱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Love)。爱作为人类最普遍、最核心的价值之一,自古以来便滋养着无数动人故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维度。此次项目以动画创作的形式,探讨爱的起源这一主题,鼓励学生从多元文化视角重新审视并展现对爱的起源的独特理解。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前期线上交流、团队组建与概念设计、集中线下团队创作,以及最终作品展映。参与本次项目的中日韩三所高校学生,通过线上自我技能展示与创意分享,以及跨国组合原则,分为5组进行合作。在线下创作阶段,同学们积极克服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在15天内密切合作,共同创作完成了5部各具特色、时长为1~2分钟的动画短片。本次活动中方学生以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为主体,同时特邀海南国际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加入,以项目助手的身份深入全程参与每组创作。各小组进行
  • 2025-08-08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新《广告法》施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通讯员 陈晓蓓 摄影 张煜琳)7月29日,“新《广告法》施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来自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新《广告法》施行十周年的成效与经验、行业变革与未来治理等展开深入研讨。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赵新利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新《广告法》的施行和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推动和保障了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媒体生态、技术形态发生变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式广告、虚拟代言人、算法推送等新业态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青少年健康守护、广告监管与数据治理等带来全新挑战,学界和业界专家们需从执法边界、行业自律、人才培养等维度,携手推动广告法治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广告教育、行业治理与产业进步的良性互动。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广告协会法律与道德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双舟,中国广告协会法律与道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东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杨先顺,腾讯研究院高级专家张丽君等分别就我国广告监管体制完善的动因路径,数字化环境下的广告监管新特点,智能广告的伦理与
  • 2025-08-05
    阿根廷国家公共电视台代表团来校交流
    (通讯员 王文渊 摄影 李思琪)7月31日,阿根廷国家公共电视台知名华裔媒体人林文正一行来校访问交流,杨懿副校长与林文正进行了合作会谈。杨懿向林文正一行表示欢迎。他说,此次交流是2024年12月学校党委书记廖祥忠率团访问拉丁美洲以来,双方持续开拓和深化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向林文正即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城内落成开播华语广播电台表示祝贺。杨懿表示,林文正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中阿文化交流,是促进文化互鉴和交流的使者和桥梁。他说,依托布宜诺斯艾利斯华语广播电台,未来,双方在华语广播、华文教育、中阿文化交流和传媒人才培养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基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学校将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华语广播电台的开播为契机,以人才联合培养和内容生产等为途经,助力电台的发展,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进一步促进中阿两国的人文和文化交流。林文正表示,作为华裔媒体人,推广中华文化、促进中阿人文和文化交流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中国传媒大学以优质的传媒教育享誉海内外,希望以自己新的传媒事业为起点,助力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携手讲述中国故事。会谈结束后,林文正参观了学校融媒体中心演播室
  • 2025-08-03
    中传学生作品《我不在的明天》获2025法国昂西动画节xppen毕业影片奖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作品《我不在的明天(Won’t Be Here)》成功入围2025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学生竞赛单元,并最终斩获xppen毕业影片奖,此片也是本届昂西动画节中国地区唯一获奖作品。《我不在的明天》由谭家立、朱皓源、张楚玥、王宇轩、曹澜五位同学联合创作,指导教师陈晨。影片采用“伪纪录片”形式,以“我”的神秘失踪为引线,通过三段相互关联的叙事章节,展现与“我”有关的三位人物在不同时间维度下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波动。影像与声音分别承担“现实”与“回忆”的叙述维度,构建出一种错位交叠的时间结构,引发观众对存在、关系与记忆的共鸣与思考。在形式上,作品融合三维空间建模与二维角色表现,结合实地采风与现实场景重构,营造出一种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视觉质感。章节间通过风格化的色彩与材质处理,呈现多样的情绪基调。整体创作克制、冷静,以细腻精准的视听调度完成对纪实与虚构边界的探索。▲ 《我不在的明天》截图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创办于1960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和专业认可
  • 2025-08-02
    中传师生团队开展“京蒙同行・传美北疆”暑期实践
    为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及京蒙协作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4日至18日,中国传媒大学校团委联合泡泡玛特国际集团组成“京蒙同行·传美北疆”暑期实践团队,6支队伍深入内蒙古4个旗县的6所小学,开展了为期5天的美育夏令营。“京蒙同行·传美北疆”美育夏令营是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重点团队,项目结合社会多方资源,采用“主讲授课+助教辅助”模式,由我校新闻学院、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等14个学院的44名学生,为参加夏令营的140余名小学生授课。课程围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传媒艺术素养启蒙”“国际视野拓展融合”四大核心维度展开课程设计,创造性融合了我校在视听传播、数字艺术、创意设计、音乐录音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引导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全方位感知美的多元形态,为两地美育交流与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文化寻根:古韵交响新声在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明德小学的“藏在岩石里的草原符号”课堂上,实践团带领孩子们运用琉璃纸、轻质岩板等材料,结合自己对当代草原生活的观察,在非遗岩画泥板绘制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厚重。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第三小学的“光影里
  • 2025-07-31
    2025年度《中国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正式出版
    《2025中国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据悉,这是《报告》第四期的全文发布,此前报告已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亮相。本期《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人研究院编制,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元力趋势网联合发布。《报告》分为研究背景、影响力报告、情感智能篇、数字资产篇、应用篇、前沿观点与行业展望六部分,首次引入164个海外头部数字人IP样本,与360个国内数字人IP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呈现了国内外数字人发展状况、数字人共情能力实现路径、数字资产应用、数字人发展趋势及行业挑战等。因为数字人应用出现的“泛在化现象”,即在生活、生产、社交等领域开始泛在可及,“数字人”已经变成“虚拟数字人”“数字虚拟人”等概念的约定俗成的简称,相较于往期,本期《报告》标题正式去掉“虚拟”两字。榜单出炉 30个头部IP成国内数字人运营标杆▲ 2025年度中国数字人影响力榜单《报告》连续四年推出中国数字人产业三大核心领域榜单:以IP运营见长的虚拟偶像、在政策规范中转型的虚拟主播
  • 2025-07-31
    传承飞虎队精神 赓续中美间友谊——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师生延安行
    (通讯员 陈莉娜)7月24日至27日,由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组织的“美国飞虎队友谊学校青少年研学团”一行83人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师生15人一起来到延安,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历史探寻与文化交流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中美民间友好交往注入青春活力。美国飞虎队友谊学校青少年研学团与中传师生在黄河壶口瀑布合影传承历史记忆 赓续友谊薪火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排除万难访问延安,回国后根据这段经历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首次将最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呈现给世界。1944年,美军观察组飞抵延安进行实地考查,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实况和民主政治介绍给美国政府与公众,为战时乃至战后中美合作开启了“历史窗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带着续写中美友谊的使命来到延安,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美国飞虎队友谊学校青少年研学团与志丹少年足球队合影多元文化交流 共筑友谊桥梁在志丹县保安小学群山环绕的足球场上,来自中美两国的青少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男女混合足球友谊赛,以体育为媒促进交流。双方队员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搏,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34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383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