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中传新闻
首页
中传新闻
中传新闻
中传要闻
中传新闻
中传要闻
2020-07-29
喜讯:宽带短波多媒体通信系统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估
7月26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北京中联浩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估会议,依据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我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宽带短波多媒体通信系统”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估。此次评价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沙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文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杨华中、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陈永刚、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啜钢、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王华等7位专家组成。项目负责人吕锐教授代表项目研发团队汇报了“宽带短波多媒体通信系统”的项目背景、取得的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创新点、行业应用推广等情况。 评价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出具的实验室测试报告和外场测试报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出具的查新报告。专家组一致认为,短波通信是国家安全、新闻报道、民航交通等领域的保底通信手段,也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该项目开展了短波高速率、高可靠、多业务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项目提出了一系列短波宽带化创新性技术,
2020-07-27
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一行来我校调研
(通讯员 宋佳音 刘文婧 摄影 王雷亭 缑宇)7月24日,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局长曹献坤率海南省教育厅、试验区管理局、同济大学设计院相关领导和专家一行来我校洽谈调研,英国考文垂大学海南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裘知女士一同参加调研。我校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廖祥忠,副校长段鹏以及学校海南国际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了相关活动并进行座谈。上午八时,在陈文申书记、廖祥忠校长的陪同下,曹献坤厅长一行先后来到我校校史馆、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K超高清演播室,详细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成果。在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曹献坤厅长对实验室发挥学校在学界和业界的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参观结束后,曹献坤厅长一行来到明德楼918会议室,与我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举行座谈。座谈会由段鹏副校长主持。廖祥忠校长在致辞中对曹献坤厅长一行百忙之中来我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管理局所有同志为试验区建设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廖祥忠校长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海南国际学院的建设,调集全校精尖力量,整合机制体制资源,迅速提出了“4+5”的
2020-07-2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项目推进会在我校召开
(通讯员 石敦敏 刘亭)7月25日下午,我校组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线上推进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副校长段鹏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处处长贾秀清介绍了课题立项情况。会议由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张宗伟教授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目标、思路、框架、难点与创新之处。特邀嘉宾、课题顾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40余人参会。会议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重点围绕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动态数据库建设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廖祥忠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将中国电影与文化竞争力相结合进行研究,在当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课题将电影文化竞争力研究与大数据研究相结合,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戏剧影视学院协同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并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特色,代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未来研究走向。他期望,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在该领域获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建设性、实践性、指导性的学术成果,为提升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校
2020-07-27
我校学生作品入围2020意大利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
(通讯员 张若琦)日前,2020意大利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Imaginaria–International AnimatedFilmFestival)官网公布入围名单,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15级动画专业学生李萌、王一清、李民慧、张贝楠、张桐健的作品《窝窝》入围儿童短片竞赛单元,这也是入围本届节展唯一的一部中国作品。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官网截图李萌、王一清、李民慧、张贝楠、张桐健的《窝窝》是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李炜、高薇华两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创作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小女孩与其意外捡到的一只小流浪狗互相陪伴,成为彼此最好朋友的暖心故事。动画节官方发送的入围桂冠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是意大利阿普利亚地区的唯一一个国际动画节,旨在为独立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作品推广与传播的机会,以及帮助所在地区推广动画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高水平作品参与其中。第18届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将于今年8月24日-28日在意大利孔韦尔萨诺举办。(编辑:阎玺)
2020-07-27
“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乐琦 胡洪春 图片 王庆福 王志超 刘晚琦)2020年7月24日上午,“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研究平台)承办,以“新文科、新人文、新征程”为主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论坛面向各高校开放,线下论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明德楼1018会议室。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廖祥忠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线上论坛。校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研究平台)全体人员在明德楼参加了研讨。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主持,校内外师生近两百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廖祥忠校长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一直以来秉承的发展理念与教育部新文科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学校坚持“人文、工科、艺术”的融合发展,三大学科融合推进、协同发展,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了信息传播领域 “文、工、艺、管、经、法、理”“小综合”的学科特色,以及多学科融
2020-07-24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传基地召开工作座谈会
(记者 王雷亭)7月22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明德楼918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中传基地主任陈文申,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副校长段鹏出席座谈,中传基地专家,中传基地秘书处单位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会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从基地成立、基地定位、研究方向、主要任务、取得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传达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7月18日建设座谈会会议精神及要求。他对基地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基地专家个人优势和研究团队力量相结合,推出高质量成果;二是将学校的统筹协同和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理论研究和成果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新媒体平台用多种形式对理论成果进行呈现宣传,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基地首席专家高晓虹教授、张晶教授以及范周、李怀亮、张金尧、关
2020-07-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深研会在我校召开
(通讯员 包圆圆)7月20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课题深研会在我校召开。该项目由我校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邀请新华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先媒体及相关机构加入课题组一同开展项目研究,是一项学界和业界联合攻关的重大课题。我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段鹏教授和科学研究处处长贾秀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课题也得到了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受疫情影响,本次深研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重点方向、理论建构的基本问题。包括课题特邀嘉宾、课题顾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深研会,会议由王晓红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致辞段鹏副校长指出,当前我国媒体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和广泛,要推动和实现好媒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既是抓手,同时也是支撑、保障和方向。他指出,由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这个课题既体现出实践性、指导性,又代表着未来性与前瞻性,与“媒体
2020-07-21
我校首次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内抽检
(通讯员 温暖)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对教育质量评估和督导工作的关怀和领导下,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处自成立以来,积极主动担当,立意创新作为,在配合学校进行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全面创新创立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同时,依据《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中传政字(2019)201号】,于7月13日开展了首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内抽检,标志着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全面开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中国传媒大学2019-2020学年度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内抽检工作抽签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学位论文抽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学校纪委(监察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和教务处等相关职能单位代表,在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处会议现场参与抽签过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在云端参加会议。根据《抽检办法》相关规定,本次学位论文校内抽检依据教育部学位论文抽检规则,共抽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1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7篇,与重点抽检的三篇博士学位论文和七篇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一起,共计58篇学位论文将统一报送教育部学位论文送审平台,
2020-07-20
2020年秋季学期双师思政实验课线上启动会召开
(通讯员 阴军莉)7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广告学院,共同召开了2020年秋季学期双师思政实验课线上启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东建院长、傅楠书记、郑波副书记,教务处贺小飞副处长,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胡泽副院长、樊娜副书记,广告学院赵新利副院长、韩伟副书记,以及授课团队的五位主讲老师参加了启动会。启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波副书记主持。教务处贺小飞处长首先表达了对双师思政实验课的大力支持,肯定了2019年秋季首轮双师思政课的做法,对新一轮课程提出了要求和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傅楠书记介绍了双师思政实验课的启动背景,明确了双师课在推进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的意义。首轮双师思政实验课授课团队的赵波老师、刘晓飞老师和樊娜老师分别分享了授课经验和收获感受。赵波老师重点介绍了课程的六大专题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最终凝练出“一个标准,两层互动、三维构建、四大目标”的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相融合,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整合,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效果。刘晓飞老师以音乐人的家国情怀专题授课为例,介绍了针对音乐学专业采取的对话式的授课方式,以及增强学生参与感的方法。樊娜
2020-07-20
廖祥忠校长出席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总结大会
(通讯员 周丽娜)2020年7月16日下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总结大会在明德报告厅举行,廖祥忠校长出席并做重要讲话。学院各科室负责人在会上汇报了本学期党务、行政、教学、科研、学工、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尽管新冠疫情使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得异常困难,但学院在多个方面仍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一是半年科研经费超过去年一年,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学院上半年达成意向项目经费126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科研经费总额;二是论文发表和舆情报告又上新台阶,上半年全院共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40余篇,其中范周教授的《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学院多篇舆情报告得到中央相关部委的采纳,部分获得主要领导的批示;三是《大运河文化辞典》的编撰填补国内运河研究空白,大运河文化辞典是一项具有重要政治与时代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学院在北京市社科共立15个项目,有30名老师和89名同学参与此项工作,目前初步完成辞条编撰近两百万字;四是学院中标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媒体服务唯一承办机构,首次由高校机构承担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的媒体中心职能;五是录制视频课程,“知识帮扶”武汉高校,为江汉大
2020-07-18
我校教师撰写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法律案例库
(通讯员 刘畅)近日,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2020年度教学案例入库评审结果公布,我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副教授撰写的案例《快播公司诉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案》经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初审和会审,在全国各大法学院校申报的近4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直接入库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这也是郑宁副教授撰写的案例第二次入选该案例库。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于2013年5月成立,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指导,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各相关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建设,旨在推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的案例代表了当前案例建设的最高水平,案例入选情况成为国家专业学位授权审核与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我校法律系一直高度重视法律硕士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案例,入选比例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编辑:阎玺)
2020-07-18
我校团队荣获第十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
(通讯员 刘煜)近日,经北京市教委公示,我校由张华维、葛文慧、孙一旸、贾奕星和李思源五名学生组成的团队荣获第十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系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学科竞赛,本届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杂志社联合承办,北京市29所高校56个团队参赛,主题为“观乎人文,化成天下”,题目形式包括知识问答、古诗创作和现场写作等。我校参赛5名成员分别来自人文学院和戏剧影视学院,充分发挥了我校跨学院、跨学科合作优势。在校团委陈莹峰老师指导下,他们依照自身的擅长领域,分别对文史哲基础知识、传统文化经典、艺术史、科学史、自然科学常识和北京历史文化常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训练和备赛。今后,团委将继续加大举办人文学科类的知识竞赛力度,吸引和鼓励我校广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提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编辑:阎玺)
2020-07-18
校领导带队开展暑期前校园安全大检查
(通讯员 王靖芳)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校园安全工作,确保暑假期间校园安全, 7月15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副校长刘守训率队检查校园安全工作,保卫部(处)、后勤保障处、校园建设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学生工作部(处)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随同参加检查。检查组先后深入中蓝公寓、北苑食堂、22号楼施工现场等单位和部门,重点检查校园疫情防控期间的消防应急、安全隐患整改、施工安全、重点部门值班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情况。校领导带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在中蓝二期学生公寓,姜副书记、刘副校长认真听取为便于公寓安全管理和保障疏散通道而新改造的电磁防火门控制系统情况汇报,实地视察了公寓值班室、消防安防监控室和应急逃生通道,强调一定要加强暑假期间值班,发挥好安防、消防设施的作用,加强应急队伍管理和业务培训,切实做好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联动处置工作,最大程度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检查组在中蓝公寓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北苑食堂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食堂负责同志向姜副书记、刘副校长详细汇报了食堂的日常安全检查、定期清理烟道油渍、操作间用火用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两位校领导要求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
2020-07-17
廖祥忠校长深入宿舍查看毕业生物品整理寄送工作
(记者王维家 王雷亭)7月17日中午,校长廖祥忠深入中蓝学生公寓宿舍,查看毕业生物品整理邮寄工作,看望慰问忙碌的教职员工。廖校长一行先后来到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闻学院、戏剧影视学院、传播研究院等学院学生宿舍区,了解各学院工作进展,慰问正在整理打包的教职员工,要求大家精益求精、再接再厉,用心上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看到热火朝天工作的教职员工和整齐码放、准备邮寄的一箱箱物品,廖校长表示,来到工作现场,才能真正感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工作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正是中传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廖校长叮嘱大家,随着打包装箱的物品增多,消防工作要跟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运送过程中,保证物品准确、安全地送到毕业生手中,让因疫情防控不能来校的毕业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学院的关心、关爱。刘守训副校长一同参加检查,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后勤保障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查。(编辑 阎玺)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35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59
/
38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