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四)

发布时间:2017-11-09浏览次数:595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总经理、中国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樊希安先生: 

张晶教授重点传承了公木(吉林大学教授、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著名诗人,著名教育家,著名学者)精神的三种:一是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二是园丁精神;三是仁义精神。公木老师曾说:“作为一个学者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不拜神,不拜金;不崇古,不崇洋;不媚时,不媚俗;不唯书,不唯上。”这样一种精神在张晶教授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报》原社长黄国柱少将: 

这本书首先体现的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论自信,它的时代意义和时间节点都非常好,对现在所有立志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一部非常生动、非常现实、非常稀缺的好教材。张晶教授心无旁鹜,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辽海出版社社长于景祥教授:

张晶教授的特点是才学相济,两美兼而有之。一是长于理性思维,融通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二是长于创作,有创作体验,既有才气、又有学问,才学相济才能左右逢源,处处生春,达到现在的境界。用四句话概括张晶教授的学术特点,即:融合旧学与新知,八斗高才均有之。笔底云烟观谬误,书中天地见神思。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室副主任白建春研究员:

相较而言,我更敬重张晶教授在辽金元文学诗歌本体研究方面,他在学术研究方面付出了许多精力,而且身体力行,促成了中国契丹文化研究中心的创办,促成了契丹历史文化项目非遗项目的申办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贡献。当然,这些都来源于他的思想功力和才情,来源于他的正义和历史责任感,来源于他高节的风骨和高尚的人格,更来源于他一片火热的心,所以我们应该向张老师表示祝贺、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文学评论》副主编王秀臣编审:

张晶教授是一个多产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体现出了跨学科、跨时空的鲜明特点。在他的著作中没有界限,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学术心态面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对象,这是他的特点。


《美学与诗学——张晶学术文选》责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曲弘梅编审:

在《文选》的编辑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特别深刻:首先是张老师学问的博大精深,而且融汇古今中外,常常对旧知识有新解读,很发人深思。其次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文选》中有大量关于审美、图像、传媒等方面的文章,涉及面广,论析深入,可见张老师作为一个学者从不固步自封,努力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把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学术精神。三是张老师对学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有着超越生活表层享受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希望像张老师这种文献性、创新性兼备,思想性、逻辑性极强,每一篇都具有言必有物的著作,能够越来越多。给张老师大作担任责编,让我找到并且体会到出版工作的意义。




(编辑:曹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