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专家学者发言摘要(二)

发布时间:2017-11-09浏览次数:470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教授:

张晶教授是意志坚定、善于学习、勇于建树的学者。在学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我们佩服。他的六卷本文选给我留下了三种深刻印象:其一,他的研究的基本立足点还是中国古代诗学,材料是来自于中国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古代文学现象。其二,他的美学研究立足于当代美学问题,站在当代美学的问题上来探讨中国古代诗学,具有学术前沿性。其三,文选跨越了学科,用哲学、美学的视角切入到古代诗学研究,融合中西美学,也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研究员: 

张晶先生为人真实、待人真诚、追求真理,我为我的朋友当中有张晶这样一位学者感到很自豪。这6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反映出张晶先生知识的渊博和学问的精深,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思考。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挑战,如人工智能最核心是数据基础上的算法,这些高级算法正在日益逼近或者说侵蚀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领域,甚至是审美领域、情感领域,最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还会保留人类的什么特点?我认为应该从美学研究方面对这些问题给予回应。张晶先生对这些重大的问题,都有所思考和触及,很多观点都颇具启发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朝戈金研究员: 

张晶教授讨论美学和诗学,美学主要是哲学问题,诗学主要是艺术问题,他是将其与汉族文学传统、文论传统,以及跟少数民族相关的,特别是少数民族朝代的文学现象放在一起讨论,这让他的论据,让他的视野有了不同于大多数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张力。


北京语言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文化研究》主编韩经太教授: 

张晶教授治学仅用“专一”这两个字不够,他的生命形态就是搞学问,只能这样形容。他的治学纵浪大化中,总是能和自己新到的治学环境产生一种互动,在互动中扩展自己治学的领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养,在跨学科、多层面的研究领域中产生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学术成果。


(编辑:曹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