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艺术与教育变革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18-07-17浏览次数:870文章来源:艺术学部

(通讯员 李美慧 李政)2018年7月10日,来自全国82所院校、110余家互联网企业的近200多位专家齐聚中国传媒大学,就“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艺术与教育变革”开展了热烈研讨,共同参与并见证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此次大会是由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承办。

 

 吴卓浩《AI时代的产品与体验设计》

在高峰论坛上,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总裁吴卓浩带来了主题为《AI时代的产品与体验设计》的演讲,他通过结合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企业的行业实践,分别从AI发展历程,AI产品形态、AI产品设计、AI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谢焱:《智能硬件中的用户体验设计》

小米生态链用户体验总监谢焱,分享了《智能硬件中的用户体验设计》,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硬件产品应还原产品本该有的简单,简单并不是少,而是没有多余。设计师应学会融入听觉、嗅觉、情绪、手势多感官体验未来,行业目前对于设计师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多需要的是具备产品、交互、设计、动效能力的全能型选手。好设计师应该是理想主义的极致追求者,小米希望未来能持续保持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一起推进中国智能硬件设计的进步。

李海峰:《泛娱乐行业设计与创意趋势》

腾讯互娱创意设计部高级设计主管(分管腾讯天美游戏工作室旗下重点产品的日常运营和创意设计)李海峰老师,带来题为《泛娱乐行业设计与创意趋势》主题演讲,他认为泛娱乐行业的游戏用户正在发生如下变化:习惯互动,兴趣多元并自带互联网属性,并分析了如何针对用户变化做出策略和方向的调整。他还分享了设计师的标签化组合配合策略及设计师专业培养的T型结构,并建议在设计师人才培养中应更多考虑设计之外的能力。

尹浩《区块链:构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清华网络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尹浩老师,带来题为《区块链:构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的主题演讲,他分别从数据主权、网络多空间的身份认证、可信协作、未来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产与交易等层面系统、深入讲解了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清华大学的专业教学实际情况,为大家分享了区块链人才的培养经验。

中科图灵世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互联网进化论》作者刘锋带来题为《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以人类群体智慧和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两大智能方式在互联网大脑模型中不断融合和互补,形成互联网大脑的左右大脑架构,驱动信息社会向智慧社会发展。

周华丽《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学范式转型》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周华丽老师带来了题为《互联网+时代大学教学范式转型》的主题演讲,她通过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持续跟踪研究,分别从互联网+对大学教育的挑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与行为特征、大学课堂教学范式转型、大学教学质量评价范式变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专委会选举现场

高峰论坛结束后,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黄心渊教授,介绍了研究会的发展历史过程,阐述了研究会在计算机高等教育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成立“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的初衷以及相关筹备情况。随后,黄心渊教授主持了专委会机构的选举。经现场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7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5人。选举结束后,黄心渊会长代表组织机构感谢各位与会专家不远千里的到来,并对专委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尹浩教授介绍了专委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构想,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吕欣副教授就专委会具体工作进行了介绍。

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集体合影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http://www.afcec.com)成立于1984年,现已拥有500多个会员单位,是在我国有重要影响的、专门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学会创办后,有利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相关专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编程教育的社会普及。“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是面向互联网时代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社会背景下的互联网、数字娱乐、大众传媒、智能科技等产业,通过无缝整合业界与学术界优质资源,开展创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工作;通过搭建国内外学术前沿资讯平台、产研需求与资源对接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术论坛与教学工作坊等方式,助力我国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网络与新媒体、信息设计等相关学科专业实现更好发展,并为我国相关行业提供优质的科研服务、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持。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