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怡 宫效喆)10月19日,第三届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转型与升级:品牌传播的观念革新与路径突破”。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发起,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黄升民,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赵新利,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姚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华君,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素白等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余名学者参与本次论坛。
嘉宾合照
本次论坛议程分为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三场分论坛。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赵新利主持开幕式。他在致辞中代表广告学院丁俊杰院长对前来参与论坛的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本论坛是年轻学者互相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也是资深学者给青年学者把关和传承的平台,三届论坛已经见证了许多年轻学者的成长和进步,希望广大年轻学者能在这里有更大收获。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赵新利
主题发言环节中,黄升民教授发表主题为《叙说本院品牌研究》的主题演讲,从IMI的消费行为和品牌研究、成果系列化、与产业的互动呼应、八说品牌之战等方面出发,梳理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品牌研究的主要成果。他指出,在和平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和冷战会以品牌战的方式体现出来,在品牌之战中,生产力、消费力、创新力和传播力是品牌关键的四要素,中国品牌要击破目前所面临的碎片化传播环境、“黑天鹅频发”等软肋,找到有凝聚力的聚合平台,借助市场和政府双核推动品牌成长。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黄升民
华南理工大学段淳林教授以《用户需求、算法推荐与场景匹配:智能广告的理论逻辑与品效合一问题研究》为题,重点阐述了传统广告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和计算主义理论与广告的发展,以及对智能广告品效合一问题的阐述。她认为,品效合一要以消费者为核心,从目标用户洞察、个性化内容推荐、投放场景匹配三方面出发,最终实现品牌和用户的相互驱动,共同提升。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
武汉大学姚曦教授以《品牌传播研究的新范畴与新内容》为题,从发生学方法出发,梳理了品牌传播研究的新范畴与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传播环境下的品牌传播研究、品牌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国家形象和国家品牌战略研究、品牌传播的修辞研究、品牌传播的比较研究。他认为,随着数字技术与全球化的推进,品牌传播研究在同化与顺应的共同作用下,将不断地完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姚曦
在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华中科技大学李华君副教授发表《中国科技企业品牌对外的智慧传播——观念革新与传播策略》的主题演讲,分析了中国科技企业品牌对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认为中国科技品牌应该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并依托平台和自建平台的数据,深度理解用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认同,搭建品牌大数据生态圈,维护品牌声誉,从而达到品牌价值增值。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华君
厦门大学教授陈素白以《改革开放四十年:广告图景·品牌变迁·消费记忆》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她以广告图景、品牌变迁和消费记忆三个关键词为主线,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为研究样本,指出广告记录和承载了国人消费观念的流变,品牌史见证中国经济奇迹的晴雨表,从广告可以回归到记录历史变迁,品牌变迁可以通过广告的文本承载和呈现,而消费记忆则容纳了广告图景和品牌变迁。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素白
华南理工大学佘世红副教授以《中国品牌国际化路径模式的比较研究》为题,选取了联想、华为和小米三个案例,对三个品牌的国际化历程、国际化模式、国际化市场进入路径分别做了阐述,她将三个品牌的国际化模式总结为并购驱动的联想模式、技术驱动的华为模式和用户驱动的小米模式,并建议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路径中学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技术驱动联合用户驱动,建构中国品牌价值内核,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速品牌全球化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佘世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顾明毅以《数字时代广告本质的争鸣》为题做了主题演讲。他从经典广告的四个职能——告知与说服、引领消费者潮流、塑造品牌文化、引领社会潮流出发,进行了思考和革新。顾明毅副教授还从最新的广告实践和理论出发,提出内容营销和技术驱动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顾明毅
黄升民对四位年轻学者的演讲做了点评。他指出,在新技术崛起的大环境下,一切都在被重新定义,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智能化、智慧化背景下,广告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未来的把握和对未来的预测,但是,对未来的预测和未来数据的缺失形成了一个悖论。他建议,学者在研究中不妨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决定市场和商品走向的是消费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迅速在网络中聚拢,发出自己的声音,引领生产者、媒介和学术变化。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消费者研究的意义,就是反映了广告深入触达到的是消费者的欲望,并构成了消费者的回馈。
主论坛现场
在下午的分论坛专场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品牌国际传播”、“品牌传播研究”、“新技术与品牌传播”等议题展开了观点碰撞,从不同维度探讨品牌传播的现状、问题和策略。随着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品牌传播已经上升为国家传播战略。本次论坛在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探讨,将更加深入地指导中国品牌实践和研究。
分论坛合影
分论坛合影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