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心如 摄影 陆奕铭)12月18日下午,我校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表彰仪式在中传讲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保卫部部长张绍华,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兼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金勇,校医院院长马少刚,学生工作部部长兼校团委书记郭婧娜,研究生院任孟山教授,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魏峰,后勤保障处副处长王莉,教务处宋文微老师出席本次表彰仪式,各学院党委、团委负责人,暑期社会实践获奖代表、实践团队成员以及各学院的学生代表参加了表彰仪式。本次表彰仪式由校团委副书记陈莹峰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表彰仪式现场
首先,校团委书记郭婧娜简要介绍了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情况。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共有70支团队,6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多支团队及个人在团中央、团市委、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评审中获奖。她指出,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在“不变”与“变”中继续前行。“不变”的是传媒学子一以贯之的探索求知精神,“变”则体现在改革之中——为保障实践项目的质量,首次加入了淘汰机制;为完善安全保障措施,新增了学院与家长的反馈制度。多项措施的改进,为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获奖教师上台领奖
我校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1支团队被团中央评为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8支团队、8位指导教师、8名同学受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工委、团市委等单位的表彰;4篇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在北京市教工委主办的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25项实践团队成果被评为我校2019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
随后,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代表王瑞婷同学和优秀团队代表冯小冰同学作主题发言。来自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王瑞婷同学在发言中说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年轻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一直在努力奋进,在用实际行动感恩母校、报效祖国,为祖国和母校的生日献礼。来自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冯小冰同学谈道,当对少数民族孩子们进行普通话教学时,语言的节奏韵律仿佛在与自己的脉搏一起跳动,同胞间跨越语言壁垒的亲切,正是源自对祖国母亲深情的归属感。
暑期实践优秀代表王瑞婷、冯小冰同学发言
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表彰仪式既是对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来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次宣传和推广。学校将不断加大对暑期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为同学们开拓视野、融入社会作重要助推。同时,他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与希望:一是要加强对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多元转化,将其转化为各类竞赛的参赛作品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孵化效应;二是要继续打造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遴选出具有延展性、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对其进行扶持和优化,推动其走向成熟,转化为可持续开展的实践项目;三是校团委、各学院要进行多渠道宣传,扩大暑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实践的力量、社会的温度。
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作总结发言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会,旨在通过总结优秀实践成果的成功经验,号召、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到明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拓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此外,校团委还编辑出版了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图文集,结合微信公众号“传媒团英”的推送以及线下暑期社会实践展板,对各实践团队的优秀成果进行了宣传和推广。
与会嘉宾同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合影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一位敢于追梦、敢于奋进、敢于创新的青年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校开展了以“迈向祖国新征程,筑梦中传新时代”为口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代代传媒学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将“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贯穿整个实践旅程。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将更好地开展下去,让更多师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