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明君 图片 刘明君)7月13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毕业行李打包工作拉开帷幕,包括学院院长刘剑波、党委书记李增瑞在内的106名教师参加了“‘信’好有我们,‘通’力来合作”云整理、云打包工作。作为学校毕业生数量最多的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届毕业生共519人,宿舍数量169间,截止目前,已打包寄出的包裹数量近六千件。
按照北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采用“云整理、云打包”的方式开展毕业生离校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广泛动员,要求全院上下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并于7月8日发出给全体教师的动员书,号召学院全体教师与在京毕业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帮助2020届毕业生完成行李打包邮寄工作。动员书得到了全院老师们的积极响应,共106名专任教师及管理岗位老师报名参加。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学院领导干部、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带头,重点安排辅导员、班主任、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等参与行李打包工作。在打包工作开始前,学院组织全体报名教师参加了线上专题培训会。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宿舍主要分布在中蓝E区、A区,梆子井4号楼、6号楼,47号楼,7号楼,8号楼等宿舍楼,各区均有教师参与打包。按照“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打包”的工作要求,结合学院学生宿舍分布情况,以“每2名志愿者负责1个4人间宿舍,每3名志愿者负责1个6人间宿舍”的工作标准,教师需要与对应寝室学生“一对一”进行前期沟通,落实好“一人一案”,完成行李打包、提交邮寄或行李暂存、贵重物品委托学院保管等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带头打包
在每天的打包工作中,老师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毕业生意愿,注意保护毕业生个人隐私,妥善保管图像、视频等资料,认真细心为每件物品分类打包装箱,尽最大可能实现学生多元化的打包需求,积极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持续高温的天气、多人的工作环境……让宿舍楼内非常闷热,许多老师在打包过程中汗水湿透衣背,但大家依然耐心细致、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学院有多位55岁以上的老师连日奋战在打包一线,有的老师在打包时划伤手指依然坚持继续完成工作,有的老师克服腰间盘突出的病痛来为学生打包,还有许多老师在完成分配宿舍的工作后,主动帮助其他宿舍的老师整理打包,加快整体工作进度。
学院全体系主任、副主任参与打包
在打包工作过程中,老师们严格落实“一人一案”、“点对点”、全程视频沟通等工作要求,通过语音和视频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对需归还图书馆的图书、证件、贵重物品、证书、现金等进行多次确认。平时对学生们严格要求的老师们走下讲台,弯下腰挥洒汗水为同学们收拾行李,整理分类、装箱封箱、填单邮寄……老师们打包的每一件行李都承载着对毕业生的惦念,传递着学院对毕业生的关切,成为了他们为毕业生上的鲜活的“最后一课”。“云打包”的体验给学生们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感动,毕业生们纷纷发朋友圈表示感恩,记录下与老师们交流的点滴,感谢所有老师们的汗水与付出,表示自己会带着母校和老师们的关爱与祝福,努力工作学习,开始新阶段的人生旅途。
7月13日上午,陈文申书记在刘守训副校长的陪同下前往学生公寓现场指导工作,他详细询问了学院打包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教师志愿者坚守岗位、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肯定。7月17日中午,廖祥忠校长深入学生宿舍区,了解学院的打包工作进展,慰问了正在整理打包的教职员工,要求大家精益求精、再接再厉,用心上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肯定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工作状态与辛勤付出。
目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毕业打包工作仍在规范有序地进行当中,各毕业生宿舍的整理打包邮寄工作预计将于7月26日全部完成。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