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传基地召开工作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0-07-24浏览次数:688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记者 王雷亭)7月22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明德楼918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中传基地主任陈文申,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副校长段鹏出席座谈,中传基地专家,中传基地秘书处单位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会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从基地成立、基地定位、研究方向、主要任务、取得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

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传达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7月18日建设座谈会会议精神及要求。他对基地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基地专家个人优势和研究团队力量相结合,推出高质量成果;二是将学校的统筹协同和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理论研究和成果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新媒体平台用多种形式对理论成果进行呈现宣传,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基地首席专家高晓虹教授、张晶教授以及范周、李怀亮、张金尧、关玲、张宗伟、龙耘、王晓红等专家先后发言。大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围绕理论创新、学科建设、成果发表、评价机制完善、新媒体传播、研究团队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表示,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研究团队力量,创新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在“三报一刊”等媒体平台发布更多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专家们建议,要充分发挥学校在融媒体领域的学科优势,加强理论成果在新媒体平台的集纳与传播,推出融媒体产品,用多种形式增强理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段鹏副校长表示,近两年来,学校每年都有重大、重点项目获批立项,中传研究基地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理论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运用,进一步探索完善理论成果的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

陈文申书记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传研究基地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各位专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并对未来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快优化理论成果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在相关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基地专家的学术影响力,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三是发挥相关学院、研究院党委的引领作用,多出高质量、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四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战略协作,助力学术成果传播。

陈书记强调,相关单位、职能部门要抓紧研究,在内容规划、成果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出台系统的办法,集全校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研究平台,服务于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