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思政课“双师思政实验课”推进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11-04浏览次数:662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员 孙靖 原晋菲)10月28日下午,我校召开思政课“双师思政实验课”(以下简称“双师课”)推进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广告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双师课任教教师参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采用“双师课”教学模式想法的提出、初次尝试、经验推广、特色做法以及阶段性成果等情况。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苏晖、广告学院党委副书记韩伟分别就学院在“双师课”工作中的管理指导经验作了分享。

两支双师课教师团队成员也结合各自教学体验和学生反馈交流了经验心得。作为“双师课”教学模式的设计者之一和首位实践者,北京市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主任赵波副教授表示,“双师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研究的创新实践。她结合这两轮的教学实践,向大家解读了“一个标准,两层互动、三维构建、四大目标”的教学模式,介绍了“双师课”初步实现的课内课外相融合、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整合、逐步达到“三全育人”效果等成果。

同为北京市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的阴军莉副教授与广告学院冯丙奇教授组成双师教学组,以“枯燥的理论如何落地”为导向,以精讲+实践为手段,探索出了“1+1+n”即“思政课教师主导+专业导师深度指导+业界校友现身说法”的教学模式。此外,双师教学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以“中国精神”为切入点,采用视频连线采访等方式创造了“校友微课堂”,实现了“在教室中走出教室”的课堂拓展,也为学生创造了立体多维的学习场景。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樊娜从学生思政教育和教学一线双重角度深刻阐释了“双师课”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觉悟与专业认识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提升、党团组织凝聚力增强等的积极作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刘晓飞老师重点介绍了她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共同打造良好课堂的细节,运用案例解读了“双师课”模式的教学效果。

教务处副处长邵岩、副处长贺小飞表示,教务处一直将“双师课”教学团队作为重点建设队伍,将与一线老师们共同关注学生的获得感与教学成效,协力做好教学模式的横向评估与长期跟踪。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在会上表示,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与更多专业老师组成双师团队,将“双师课”作为孵化器,打造更多思政金课。

听取参会老师们积极热烈的交流分享后,王达品副书记代表学校党委对“双师课”表示支持与肯定。他指出,作为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双师课”试行一年多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积极变化,老师们也对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双师课”成功实现了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达到了双赢乃至多赢的良好局面。王达品副书记勉励老师们再接再厉,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手段,在课堂一线不断实现突破的同时,及时跟进教学效果的量化调研,做好总结凝练,取得教改项目、科研论文、宣传报道等多线成果。他要求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重点统筹支持“双师课”培育工作。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思政课“双师课”打造成我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标杆课程、品牌课程。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