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倩倩 摄影 陈逸飞 涂陈昊)11月22日下午3点,新华社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会在我校44号楼一层报告厅顺利举行。新华社副秘书长、人事局局长景如月,音视频部主任孙志平,总编室全媒编辑中心副主任钱彤等一行8位宣讲嘉宾来到现场,向我校毕业生介绍新华社的发展现况及考录要求,并分享了在新闻一线工作的收获与感想。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出席宣讲会,并与新华社宣讲嘉宾座谈。
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了保障宣讲会的效果,本次宣讲会采用“主会场+视频直播分会场”形式。我校近200名毕业生现场参会,网络观看超过1000人次。
宣讲会上,景如月副秘书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华社的发展现状、成长路径以及工作氛围等,鼓励毕业生积极报考新华社。他还特别提到了新华社与中传的深厚缘分,“新华社每17个人中就有1名中传的校友”,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果。
我校1996届毕业生校友,新华社摄影部新媒体采编室副主任、高级记者费茂华以自己的摄影作品为载体,向同学们展示了新华社总社的工作环境和自己工作中的精彩瞬间。“作为全国高等级新闻平台,新华社能将你的梦想带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这个舞台上,你会有机会见证历史,目睹传奇,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记。”费茂华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在场同学加入新华社队伍,勇敢追逐自己的新闻梦想。
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陈聪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在新华社十年间的成长经历,从奔赴中东担任三年战地记者,到在国内报道重大典型人物,再到出版多部个人文集,陈聪在新华社这个大舞台上探索着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他以亲身经历鼓励在场同学勇敢活出自我,书写精彩人生。
我校2014届毕业生、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王斯班为同学们重点讲述了他在武汉疫情现场进行新闻报道的故事,分享了他扎根一线,亲临历史现场的所思所感。他还详细介绍了新华社湖北分社今年的招录计划,欢迎中传学子踊跃报考。
我校2007届毕业生、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张扬详细介绍了音视频部的部门定位、工作内容及新闻作品成果,也分享了她在两会期间运用新媒体语态拍摄vlog,采访“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等工作故事。“在新华社,音视频部是中传学生比例最高的部门”,张扬老师鼓励现场同学们积极报考新华社音视频部。
我校2014届毕业生、新华社总编室全媒体编辑中心编辑姚竣译分享了作为全媒体编辑的故事。他表示,新华社近年来制作了非常多高质量的全媒体新闻报道,不仅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毕业生提供了高水平平台,也为其他学科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新华社内部有十分健全且人性化的职业发展通道,只要勇于追梦,一定大有可为。
在宣讲会的问答环节,在场学生针对职业选择、报考岗位、考试要求等话题积极提问,新华社老师逐一耐心作了解答。
宣讲会最后,廖祥忠书记对同学们讲到,他为新华社中众多杰出的中传校友感到骄傲,并对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励毕业生积极报考新华社,努力拼搏、勇于追梦。
本次新华社领导嘉宾来到我校,除进行招聘宣讲外,还与校领导就校社合作事宜进行了座谈。新华社景如月副秘书长谈到,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新华社十分重视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合作,下一步希望从人才培养和融媒体业务两个方面加强与学校合作,包括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实习基地、实施“媒体融合发展实习生计划”、合作开展融媒体技术研发和融媒体报道业务等。
廖祥忠书记表示,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新华社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当前,学校以“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抓手,构建信息科技与信息传播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以“四个一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设置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依托通识教育中心,建立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办法。中国传媒大学期待与新华社在新闻传播人才输送、融媒体业务发展等方面有更加充分的合作。
学生工作部(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协同创新中心、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广告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等部门和学院领导参加了座谈。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