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范绮梦 贾佳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推进下,中国传媒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青马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调研活动于7月下旬有序开展。本次调研项目以“行百年征程,传青马精神,看传媒中国”为主题,围绕红色资源的大众化开发和文艺化表达等议题,以歌曲、戏曲、戏剧、报刊四种不同传播媒介为线索,分四条实践路线开展调研。青马学院四期、五期39名学员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0日至7月16日,由校团委副书记刘兆杰带队的湖北线暑实分队赴武汉、洪湖开展实践,围绕经典革命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进行调研。兼具革命性与艺术性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红色歌曲走向千家万户的优秀典例。分队成员先后前往武汉市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瞿家湾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地开展田野调查与采访,深入梳理当地党史脉络,基于传媒视域探讨红色歌曲资源的艺术构建与传播。8月中旬,团队还将继续走进国家大剧院与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主创团队进行交流。
7月10日至7月19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闽带队的福建线暑实分队赴三明市等地开展实践,围绕红色情景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进行调研。由福建省歌舞剧院编创的《风展红旗如画》是深度结合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分队成员以该音乐剧创作思路为切口,聚焦“红色资源的转化”和“地方融媒体的探索”两大主题框架开展调研,先后前往宁化县长征出发纪念馆、曹坊镇下曹中央红军村、宁化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安远镇闽赣省委旧址和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地交流学习,立足传媒专业特色,得到了宁化县政府、宁化长征学院的大力支持。
7月19日至7月24日,由戏剧影视学院文艺系副主任、副教授沈皛带队的川渝线暑实分队赴重庆、四川等地开展实践,围绕红色经典川剧《江姐》进行调研。分队成员以剧中人物“江姐”的故事为核心线索,先后前往重庆市川剧院、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自贡市江姐故居等场馆进行沉浸式党史研学,通过对话式人物访谈、演绎式视频记录等多种方式,结合地方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索“红岩精神”的艺术化表达和大众化传播路径。在重庆川剧院,队员们与川剧《江姐》老、中、青三代演职人员进行采访交流;在江姐故居,团队创新性地以“快闪”形式深情朗诵《红梅赞》,红岩精神世代传,片片丹心向阳开。大家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更深受感动,红岩精神永励中华儿女。
7月25日至8月2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杨洋带队的江西线暑实分队赴南昌、瑞金等地开展实践,紧密围绕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发展轨迹进行调研。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见证了新闻传播事业在党的舆论宣传领域中的变化与革新。7月22日,分队成员前往北京市新华通讯社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随后赶赴南昌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日报社博物馆、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叶坪革命旧址群等地开展多类传媒样态的创新实践,将党史课堂搬到教室外,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7月29日,分队与南昌日报社开展调研座谈会,深入了解传媒一线工作现状,激励青马学子坚守传媒初心、锤炼传媒本领、做好党的喉舌。
深入调研,实地走访,是青马学院长期以来颇有特色的实践教育形式。在调研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认识中国,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尤其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学员感想:
2019级传播学专业(中外)本科生 张鑫雨:在土地革命时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配合各地区革命斗争,孕育了数不清的革命传奇与光荣壮举。在故事发生地开展实景演出,还原历史,唱响红歌,是当地盘活红色资源的创新路径,主创人员们此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深受激励。用脚步丈量历史遗址,用镜头记录红色文化,用歌声传递时代回响。本次实践调研让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近了百姓,在祖国大地上感受到了社会温度,让我们更加坚定青马学子的使命与担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王博涵:黄鹤楼,长江水。古镇旁,洪湖边。历史已去,精神犹存。经典之声娓娓道来,带我们回到那充满传奇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无私无畏以及洪湖人民的对安乐祥和生活的期盼。《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不仅讴歌了一个时代,更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勇向前。此次实践调研,我们去从传媒角度去解锁红色歌曲资源的艺术构建与传播,也在思想意识方面更受教育,更坚定传媒初心,更有信心、有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 王雪莹:重走奋斗路,不忘来时路。本次暑期调研,我有幸站在这次史诗般远征的最远起点——福建宁化,思考什么是党,什么是国,什么是信仰。在博物馆、在历史遗迹、在烈士纪念碑、在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的舞台,面对那些高蹈的鲜活的坚毅的生命、面对那些不屈的灵魂与意志,我找到了答案。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秉承着中华之魂,也同样担当着中华复兴的重任,不忘先辈的初心,心怀正义与光明,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 桂曼轩: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在探索福建宁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的实践过程中,这片土地上所流淌传承的革命血脉使我深受感召。在观摩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时,主创团队借演出动情讲述了闽西子弟为红军长征做出的牺牲与贡献,向我们展示出长征精神是如何在青年接力中薪火相传。而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在学思践悟中探索红色革命资源开发的新方法,用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创新形式绘好代代相传的革命中国画卷。
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苏悦:“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首《红梅赞》唱出了红色烈士们艰苦奋斗的历史缩影,一声“江姐”勾勒出川渝地区革命先辈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在探索新川剧《江姐》的创作背景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史教育学习不应是只读书本,更要走入土地、走入生活,用丰富的创新形式表达出当今时代的文艺特征。红色文化在当代依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之源,我们要保护好红色文化,运用好红色资源,要结合自身专业,将红色作为青春的底色,将红色精神作为砥砺前行的重要动力。
202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张鑫: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川剧《江姐》用最本土化的语言与腔调,为世人讲述永恒的精神力量。巴腔蜀韵里的红岩英魂永励中华儿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更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的激励。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传媒人的使命,是青马人的责任!
2019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媒体方向)本科生 王泓霏:借笔尖记录历史,用快门看见时代。正如“一部社史就是半部党史”所言,新华社的发展之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历史变迁。而如何利用好新闻资源,将新闻中的党史资源开发更加贴近群众实际生活,是如今新一代传媒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身为青马的一员,我们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吃水不忘挖井人”,不仅要忆苦思甜,更要将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让“八一精神”“苏区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葛浩东:在新华社建社90年的沧桑历史中投入一瞥,我似乎也与它共同见证共和国的诞生与成长,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间的风雨兼程。新华社作为曾经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共和国的新闻事业和报刊的源起,而在它诞生的这片土地:江西,我们更加感受到它所被赋予的新闻使命与担当,体会到它在传播中国声音、走向国际舞台时的重要历史责任。党报党刊的历史是共和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而党报党刊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书写历史,人情历史才能知道我们的来处,才能看清明日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作为学校充分结合传媒专业特色开设的暑期实践校级重点项目,“行百年征程,传青马精神,看传媒中国”主题活动积极引导青马学子从思政与传媒的双重维度思考红色资源的开发与红色精神的弘扬,在为当地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贡献智慧的同时,更成为在实践中实现以德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思政课堂。后续,各团队将继续完成专题调研报告与主题微视频制作,以青年传媒人特有的方式为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特色宣传贡献传媒力量、彰显青马精神。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