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主办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2-08-20浏览次数:313文章来源:电视学院

(通讯员 刘奕璇 李佳 图片 郑志亮 曹航宇)8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本届北影节短视频单元的重要项目,汇聚了诸多传媒学界、业界专家,旨在研讨文化强国短视频的功能、作用和意义,探索通过新形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钱彤,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柯荣谊,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北京时间常务副总编丁晓阳,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出席论坛。

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主持。

王达品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以其分散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征,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多元路径。如何用好短视频这一新形态,更好呈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传媒学界、业界深化相关领域研究,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祝燕南主任表示,短视频自身“短、平、快”的特点使其能够迅速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推动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丰富文化新业态。借助这一新的传播形态,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此外,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与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环境中,短视频赋能传播新方式,帮助展示更加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叶蓁蓁总裁指出,专业媒体在推动内容科技发展过程中,要把握“专”“精”“引”“领”四个关键点,在关键领域和重要内容中发挥专业优势;要关注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重视内容的舆论引导作用;要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方向引领,助力其更好参与到视频内容创作中来。主流媒体应当深度挖掘短视频的内容与数据价值,推动建成由内容强国、数据强国、产业强国共同支撑的文化强国。

钱彤总编辑重点阐释了短视频生产制作传播对于重大时政报道的积极作用,强调主流媒体要坚守重大时政报道的“文化范儿”——在报道内容上彰显“人文范儿”,把握受众的心理关切和情感需求;在制作技术上体现“科技范儿”,增强受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在报道形式上凸显“青年范儿”,增强视频的传播效果;在表达方式上彰显“艺术范儿”,做到题材小巧,内容独特。

胡智锋副院长从文化主体性、价值主流性、平台主导性三方面对当下短视频的发展态势作了分析。他指出了网络短视频领域存在的内容集中度不足、产业聚集度不足、品牌建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推动短视频领域进一步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坚定正确价值引领;同时不断加强产业品牌拓展,在平台、内容、品牌、产业等各方面做大做强。

俞岚总裁表示,短视频以视觉为本位的媒介属性以及多向性传播与裂变式发布的特征,使其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传播潜质,成为传播领域的潮流符号。结合近年来中国新闻社在国际传播短视频上的实践,俞岚总裁认为,文化强国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还需突破“浅碎与精髓的平衡之难”“个性与共性的兼顾之难”“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之难”三个难题,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在短视频领域打造文化出海的新模式。

陆绍阳教授从学术角度解读了新兴的“好感传播”,提出“好感传播”是以文化为先导、情感为纽带、交流为手段的传播形态,其价值观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在短视频生产与传播中,要把握生活类、文化类等常见的“好感传播”视频类型,关注年轻受众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强调“以我为主”的第一视角创作叙事角度,从而更好发挥短视频推介中华文化的作用。

柯荣谊主任指出,我国短视频在优化国际传播和实现文明互鉴交流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具体而言,在传播渠道层面,要注重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并重,搭建互联网视频平台,推动形成“大外宣”格局,全面拓展传播主体,增强民众对外传播意识;在传播内容层面,要实现话语体系与叙事体系的重构,将传者角度与受众角度充分结合,更加贴近国际受众心理。

丁晓阳副总编认为,由于质量门槛与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我国高质量文化短视频的制作传播仍有不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短视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制作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从核心到产品的整体链条,将中国文化观念深度融入短视频创作之中,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王晓红院长以“出圈”短视频为例,指出文化短视频在传播中要突破对中华文化单一方面的聚焦,呈现更为立体全面的文化形态。她还明确提出了运用短视频讲好文化故事的三个优势,即广泛的文化“可见性”、生动的文化“体验感”以及活跃的文化“创造力”。

在“文化强国短视频高峰论坛”中,嘉宾们兼具学界视角与业界视野,围绕短视频领域的对内建设与对外传播,就当下短视频之于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进行了多维度、宽领域、全方位的分析与交流。

(编辑:王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