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品 懂中国”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17浏览次数:475文章来源: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通讯员 蓝小澍 杨嘉玉 唐惠润 赵家仪)12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译作品 懂中国”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青年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指导,由中国传媒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他在致辞中鼓励广大青年学者积极参与视听翻译活动和译制研究,促进译制艺术交流,持续为中国视听译制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蓄积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涛给开幕式发来了视频致辞。他强调,如何用精准传神的翻译,融通中外的语言译介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快培养高层次视听翻译人才;推动协同发展,助力视听译制领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涛发表视频致辞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主持论坛开幕式,她表示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促进视听译制与传播领域的信息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视听译制的跨学科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以青年学子为主导的研究实践共同体。

本次论坛以“智媒时代的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为主题,以“促进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增进视听译制和国际传播领域的跨界合作与交流、推动视听译制的跨学科研究与新时代译制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邀请了2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视听译制和国际传播等主题展开多维度的交流与探讨。

论坛第一场聚焦于视听译制人才培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研修学院刘林海副院长分享了翻译人才培养和中国优秀影视作品海外推广经验;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谈了译制规范对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翻译总监兼重大翻译工作部主任邢玉堂探讨了翻译专博调研以及高层次翻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汉学家和翻译家Linda Jaivin分享了多年译者心得。点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何克勇教授表示嘉宾发言为视听译制行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风”。

论坛第二场重点围绕影视翻译和国际传播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麻争旗教授介绍了影视译制观念的变迁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听译制文化;金海娜教授梳理了中国电影译制的历史路径;迪拜中阿卫视葛佳台长介绍了中阿卫视影视译制相关工作;北京四达时代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力讲述了在非洲的译制配音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影视译制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点评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潘莉教授指出影视译制学科的建立需要多方合力。

论坛第三场重点探讨不同类型视听译制作品的国际传播。釜山亚洲电影学院教授Darcy Paquet分享了译者和电影制作人合作促进国际传播中的艺术表达。甲骨易(北京)语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征、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乌尔都语部外籍专家Sara Afzal分别分享了中华文化、动画片、纪录片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诸廉教授肯定了推动优秀译制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价值。

论坛第四场关注视听译制技术和译制技巧的分享。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刘开军、意大利资深独立摄影家、视频制作人Andrea Cavazzuti先生、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翻译关恺拓、中阿卫视的Mohamed Beiji先生分别分享了视听作品制作和译制过程中人工智能的运用、相关技巧与经验、流程规范和译者能力培养。北京电影学院谭慧教授认为嘉宾发言全方位立体式阐述了视听翻译中的各种经验、问题和路径。

与会嘉宾线上合影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际青年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机会,为开展多层次的跨界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影视译制与传播事业的繁荣有序发展、提高视听译制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影视译制与传播学术研究、推动中外优秀影视文化作品的互鉴与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