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2023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现任领导
中传新闻
今日推荐
通知公告
中传风采老
重要活动(老)
校园生活(老)
人才培养(老)
招生就业(背景)
现任领导特殊页
图片库
旧版入口
安全生产周1
中传新闻
2022-11-22
《节气·长城》节目创作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通讯员 贺敬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更好地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课题研究,近日,正值立冬,“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拓展全媒传播空间暨《节气·长城》节目创作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树庭,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字应用》主编刘朋建,国家督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首席专家、《节气·长城》总策划姚喜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第二课题组组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节气·长城》主持人、总策划敬一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运营二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校友陈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时统宇,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张龙,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喻梅现场出席本次研讨会。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
2022-11-17
2022国际艺术理论研究学术论坛圆满闭幕
(通讯员 陈忆澄 王莎莎)2022年11月9日至1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国际艺术理论研究学术论坛:艺术与人类未来”完成全部议程,圆满闭幕。本次国际论坛的主题是“艺术与人类未来”。论坛从11月9日到13日分艺术历史及理论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艺术与人类未来生活、艺术与科技发展、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艺术传播与媒介融合等五个单元展开,共邀请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6个国家的58位学者演讲。2022年11月9日,论坛举行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致辞。张树庭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论坛富有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时地呼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开放合作、科教兴国、文化强国的精神。中国传媒大学十分荣幸能为海内外学者搭建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期待大家能够在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中产出丰富的学术成果,共同探寻、解答艺术与人类未来这一“时代之问”的有效途径。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逐步建立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学科、跨区域、跨文化的艺术理论研究网络,共创艺
2022-11-17
CMG非洲总站与我校联合举办2022“非洲伙伴”媒体合作论坛
(通讯员 陈远 梁凯瑞)11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和我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2“非洲伙伴”媒体合作论坛召开,论坛的主题是“新征程共谋新发展,中非媒体合力提升全球传播力”。张树庭校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视频致辞。来自非洲近30个国家的媒体高层、记者、高校传媒学者等参加会议。我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全体教师、传播研究院“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 硕士项目非洲留学生、国别与区域传播实践方向硕士生、国际传播白杨班部分硕士博士生近50人参会。论坛还发布了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非洲传媒研究中心联合非洲高校完成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非传播年度调查报告(2021-2022)》。张树庭校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张树庭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继续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再一次向世界传递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信念与前行方向。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学校联合举办2022“非洲伙伴”媒体合作论坛,就是双方践行二十大精神,携手推进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而举办的一
2022-11-17
海南国际学院师生奔赴海南 学校领导为师生出发送行
(通讯员 唐培林 陈宇婧 王一诺 李梓轩摄影 唐培林 郑博文 陈晶琛 孙昊禹 华齐天)2022年11月13日上午,我校海南国际学院师生乘机奔赴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出发前,海南国际学院举行了逐梦海南出发仪式,会议在国际教育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副校长李新军、副校长段鹏,海南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张洪生、院长金雪涛等领导和老师出席了会议,为师生们送行。张树庭校长饱含热情地指出,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是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做出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统筹谋划、科学部署、领航定向。中国传媒大学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海南国际学院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指示的重要举措,我校是与海南省政府首批签约和首批入住的高校。老师同学们奔赴海南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要的责任,代表着中传人的光荣与担当,希望赴琼师生在海南陵水校区谨记中传“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培养目标,把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带到海南,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开拓新天地,度过好时光。张树庭校长殷切地希望同学们要加强专业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2022-11-15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九届(2022)年会举办
(通讯员 吴田恬 庞行 莫等娴)11月12日,以“建功新时代:十八大以来党媒的融合·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九届(2022)年会在线上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杂志社联合主办。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北京日报社、南方杂志社、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等14家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南昌大学、广州大学等17所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的嘉宾,相聚腾讯会议云端,围绕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媒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思想引领方面的路径、经验与启示,以及党的二十大报道创新实践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与会代表共计80余人。部分嘉宾线上合影(一)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举行“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九届年会,共话党媒的新发展,我代表中国传媒大学,也代表廖祥忠书记,向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张树庭校长说,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极不寻常、极不平
2022-11-15
集体领学 中国传媒大学全面开启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巡讲
(记者 张旭 阎玺 摄影 曾旭东 王佳辉)为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11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党委常委集体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宣讲巡讲启动会,学习二十大精神,全面部署宣讲巡讲工作。党委书记廖祥忠主持会议,就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巡讲工作进行了动员和整体部署。廖书记在讲话中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校党委周密制定宣讲巡讲方案,高质量组建宣讲团,推进形成党委常委领学促学,各基层党委书记、党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教工党支部书记带头宣讲,研究生导师全员宣讲,思政课教师、专家学者、“五老”代表、学生骨干广泛宣讲,人人参与的“大宣讲”格局。宣讲团成员要按照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部署,谨记怀进鹏部长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暨师生巡讲团成立仪式上的讲话要求,确保宣讲巡讲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出实效、出氛围、出成果,注重“严紧实”、统筹“时度效”、兼顾“信达雅”。围绕“四个搞清楚”,廖书记对宣讲巡讲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搞清楚“为何讲”。要深刻认识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
2022-11-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馆藏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史料整理与研究(1921-1945)”开题会召开
(通讯员 谢斯予)11月13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馆藏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史料整理与研究(1921-1945)”开题会顺利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杨冬权,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副馆长、研究员张忠耀,《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编审乔君,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朱鸿军,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等评议组专家出席。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诸葛蔚东教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齐辉教授、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彭程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苏智良教授(陈雅赛代)分别对各子课题进行了汇报。论证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建新主持,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图书馆馆长龙小农参加论证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廖祥忠书记表示,近年来学校在学科专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策略的重大调整,尤其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开展全方位布局,学校将
2022-11-1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通讯员 孔清溪 朱祎楠)11月12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广告专委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以线上方式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副秘书长郝清杰,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等出席会议。全国108家广告教育相关单位、132名代表参加换届选举大会,300余位广告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致欢迎辞时指出,感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中国传媒大学的信任,将新一届的秘书处继续挂靠在中国传媒大学,并且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承办此次换届大会。中国传媒大学将大力支持和全方位保障广告专委会的工作,促进我国高等广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各高校面对广告教育的新问题都在做积极的寻找答案,中国传媒大学也在探索建设计算广告专业,非常期待大家把各自积累的经验带到今天的论坛进行分享。未来,我们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既要坚守初心,保持本色;又要超越自我,做智能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当好新征程的主力军。随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宣读换届批复并讲话。郝清杰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第一届理事会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对新一届的理事会成员提
2022-11-09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启动
11月8日,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京启动。本年度“大讲堂”以“新时代新征程:记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邀请了来自23家媒体单位的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了32集课程视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张庆华,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树庭出席启动仪式,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授课代表、参考消息报社原社长王朝文线上发言,新闻传播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主持本次活动。新闻传播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创设于2020年,每年邀请优秀新闻工作者作为课程主讲人,汇集优质新闻资源,将新闻实践融入全国新闻院校的课堂教学,有力实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高校“共上一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共同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大讲堂”自2020年11月实施以来,面向全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开展,取得良好成效。“大讲堂”课程实现了对我国719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院校的全覆盖,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支持下,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
2022-11-08
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
2022年11月5日,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重庆市举行。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张珂,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学会学术部部长李友康,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书记何悦,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常务副会长尹长征等领导受邀出席。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北京分会场出席成立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张树庭校长在北京分会场校友之家(梧桐书屋)通过远程连线发表致辞。张树庭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党委与全校师生向广大重庆校友表达了诚挚问候与美好祝愿,并对重庆校友会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致辞张树庭校长指出,校友是学校育人成果的最好标尺,也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和最重要的财富,广大重庆校友用勤奋创新和实干笃行,为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希望重庆校友会正式成立后,能发挥情感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的多重功能,更好地促进校友自身、学校以及地方共同进步与发展,承担起社会团体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职责,彰显“中传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张树庭校长说到,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友工作与相关机构改革,力求为校友们打造更便利的交流环境
2022-11-08
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2年11月6日,中传礼堂气氛庄重热烈,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于中传礼堂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核心,以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格局为指引,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朝气、奏时代之华章,为建设守正创新、清新阳光的中传特色学生会组织而不懈奋斗!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党政办公室主任张绍华,学生工作部部长郭婧娜、教师工作部部长郝娴贞,保卫部部长李伟,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团委书记郑丹琪,后勤党委书记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张润,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监察处副处长李建广,本科生院副院长丁舒珊,团委副书记付海钲,团委副书记吉也,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垒垒,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安明泰,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楠,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子颜,校团委教师范泓懿,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代表胡锦昊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坐。各学院教师团干部、大会主席团成员以及来自学校22个学院(研究院)的200名本专科生代表、96名研究生代表共同参加大会。大会开幕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十四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李乐遥主持。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
2022-11-05
新华社北京分社一行来访我校
(通讯员 谢斯予)11月4日下午,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总编辑李斌一行来访我校,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热情接待。双方就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艺术国际传播等方面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刘守训副校长表示,学校与新华社北京分社已在多领域开展合作,“融媒实践人才培养”等项目合作基础良好,可考虑进一步升级深化。近年来,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相关智库建设、科教产融合等方面着力发展,希望未来双方可以探索更广泛领域和更广阔空间的合作交流。李斌副社长表示,新华社北京分社高度重视与高校合作的全方位拓展,精心设计人才实践项目,关注学生价值观培养,并积极推动高端智库建设。希望与中国传媒大学在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等领域的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共同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构建校社协同发展的双赢格局。新华社北京分社副总编辑孔祥鑫,新华社北京分社融合报道中心记者孙蕾、杨淑君一同来访,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广告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华、广告学院院长赵新利、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李玲飞、广告学院党委副书记俞丽波、广告学院教授武定宇参加座谈。
2022-11-05
比翼齐飞!中传“国新班”与“白杨班”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国际传播的相关论述,11月2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白杨班“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人的使命与担当”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在图书馆圆形报告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国际传播白杨班班主任廖祥忠,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班主任胡芳,研究生院院长、国际传播白杨班副班主任任孟山,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龙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侯隽,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传播白杨班导师周亭,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系党支部书记、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导师涂凌波,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班主任刘雯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主持。主题党日活动线上参与情况2020级、2021级、2022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2022级国际传播白杨班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部分因海外实习和疫情原因未能到现场的同学以线上直播形式参加。廖祥忠书记讲授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委书记廖祥忠教授为在场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专题党课,从国际传播角度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宏阔立场与精
2022-11-02
中国传媒大学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举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线上签约仪式
(通讯员 井照雪 摄影 董梁 章荣浩)10月29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举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线上签约仪式。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党委教育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区教育工委副主席、教育厅党组书记杜建功,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尼玛次仁,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卢胜华,我校党委书记廖祥忠,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树庭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巴桑卓玛主持。廖祥忠书记强调,在全国上下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学校与自治区教育厅签署“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意义重大。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校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教师干部家国情怀的有力抓手,作为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探索传媒特色扶贫路径的重要载体,在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不断贡献高校智慧与中传方案。多年来,我校持续践行“真情援藏、科学援藏、持续援藏”的工作方针,与西藏自治区合作开展了多项工作。今后,学校将持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38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60
/
17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