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2023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现任领导
中传新闻
今日推荐
通知公告
中传风采老
重要活动(老)
校园生活(老)
人才培养(老)
招生就业(背景)
现任领导特殊页
图片库
旧版入口
安全生产周1
中传新闻
2022-01-14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成功举办
(通讯员 邸含玮 石敦敏)1月6日至8日,以“百年追寻·青春使命”为主题,为期三天的中国大学生、电视行业及学界的年度文化盛会——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在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成功举办。本届电视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教育电视台特别协办。1月6日下午,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开幕式在都江堰市融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宗钗,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霞,都江堰市委书记蒋蔚炜,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曾义,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小峰,《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等电视艺术家代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毛钰茜等大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了开幕式活动。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范宗钗范宗钗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以“百年追寻、青春使命”为主题,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和艰辛历程,彰显青年学子的家
2022-01-14
离退休教工乒乓球协会成立大会暨老年脑力活动训练室揭牌仪式举行
(通讯员 赵晓真)1月10日上午,离退休教工乒乓球协会成立大会暨老年脑力活动训练室揭牌仪式在离退休工作处老年活动中心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刘守训,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赵洪斌,校医院院长马少刚,离退休教工乒乓球协会会员、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和离退休工作处全体工作人员一同参加。活动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李高强主持。刘守训副校长代表学校祝贺离退休教工乒乓球协会成立和老年脑力活动训练室揭牌。他指出,好身体是享受幸福生活的保障。乒乓球是国球,设施简单易于普及。成立乒乓球协会,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了组织活动、切磋技艺的平台,可以强身健体,增进友谊。引进老年脑力活动训练室后,老同志们在此分年龄、分层次训练,有助于锻炼脑力,提升生活品质。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刘守训副校长预祝老同志们新春愉快、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乒乓球协会会长王大中教授详细介绍了老年脑力活动乒乓球项目的由来和活动规则,这项运动具有大众性强、难度低、回合多、交流多、兴趣浓、安全性高六大特点,能够增强人体的灵活性、判断力、协调性和平衡性,适应高龄老人的锻炼需求。会上,刘守训副校长为乒乓球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和技术指导颁
2022-01-12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师生打造虚拟中传校园
2021年12月26日,由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打造的中传虚拟校园正式亮相百度希壤元宇宙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体验。中传虚拟校园是中国首个开放于元宇宙平台的“虚拟大学”,借助街景地图、三维重建、三维引擎等数字技术,中传虚拟校园生动复刻了整个校园建筑物、公共设施及其比例关系,精准实现了数字孪生校园的搭建。不仅如此,中传虚拟校园还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叙事性与交互性埋设了众多与校园特色文化、校园情感记忆紧密关联的彩蛋。体验者可以通过VR、移动端或PC端自由接入希壤平台,以虚拟化身开启一场未来校园的漫游之旅。用户可以在VR设备中身临其境地体验虚拟中传校园基于中传虚拟校园的建成,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一年一度的[Aniwow!]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也在第十六届这年迎来最特别的分会场。12月26日,中传虚拟校园在希壤更新 [Aniwow!2021]动画节“元宇宙分会场”,迎接全球动画与数字艺术的从业者、爱好者。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虚拟校园允许、鼓励人们以别样的方式在钢琴湖边相聚,切磋技艺,共襄盛举。网友在虚拟中传校门口“拍照打卡”中传虚拟校园由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吕欣教授及其带领的虚拟文娱实验室师生
2022-01-11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1月1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在明德报告厅召开。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三巡回指导组组长杨学义出席并讲话;党委书记、校长,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廖祥忠作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总结会由党委副书记、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众主持。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三巡回指导组副组长方国良、范迅,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翟志席,巡回指导组成员田萌、王志新、于迎辉出席会议。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群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思政课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总结会。在播放视频短片回顾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后,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千人献词团朗诵指导、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刘鹏老师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汇报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和学习感悟,分享党史学习教育收获及取得成果。廖祥忠书记代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从六个方面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总结,对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行了部署。廖书记指出,学校党委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年度最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
2022-01-11
刘守训副校长讲授专题思政课
(通讯员 刘幼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月5日下午,刘守训副校长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报告厅讲授“全面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专题思政课。刘守训副校长从“党的教育方针百年演进及其思想光辉”“党的教育方针的当下解读”和“立足新时代,自觉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个方面带领大家梳理了百年来党的教育方针,同时,深入解读了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培养全面发展、堪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他强调,“德”是成才的基本前提,“智”是成才的核心素质,“体”是成才的保障条件,“美”是提升成才的境界,“劳”是成才的实现途径,德智体美劳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五育并举,才能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灵、院长黄心渊、党委副书记郑丹琪、辅导员代表刘幼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课程学习。(编辑:宋佳音)
2022-01-08
中国传媒大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通讯员 李怡滢 摄影 王雷亭 申皓文)1月7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双方就开展教育资源共建及研发合作、舆情咨询合作、出版人才培养及实习基地建设、构建融合出版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郑旺全主持。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表示,作为教育部的直属高校和直属企业,两家单位的合作是天作之合、重磅之合、双赢之合,希望双方通过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协作,促成一批思想成果、育人成果、文化成果和传播成果。他特别强调要注重向国际传播发力,着力讲好中国故事、教育故事与传媒人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表示,两家单位都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资源,都有着媒介传播和教化育人的属性,有着较强的共通性和互补性。双方将利用各自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互聘专家、学术交流、挂职锻炼及设立实习实践基地等形式,共同开展新闻出版等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同时,双方还将在舆情咨询合作、融合出版实践教学模式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和
2022-01-08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通讯员 王雨湛 摄影 王晓芳)2021年12月29日下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在立德楼208教室举行“学习党史,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邀请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主讲,题为“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珍贵历史档案看党的初心和使命”。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结合珍贵历史档案资料,杨冬权局长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重大历史意义进行了领读领学,特别阐释了《决议》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杨冬权局长指出,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诞生,在苦干实干中不断实现伟大理想的。他从董必武写给何叔衡的信件谈起,从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参会人数、议事日程等角度切入,生动还原了“一大”召开时的历史原貌,现场师生也对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深刻认识。杨冬权局长还分享了抗战时期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的重要史料,特别是谢伟思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评价,这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机与活力。杨冬权局长指出,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针对师生提出的历史档案开放、相关学术研究、国家档案局人才需求等问
2022-01-07
学校召开2021年第四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通讯员 焦健)2021年12月31日下午,学校召开2021年第四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委书记、校长、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达品,党委副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众出席会议。会议由王达品副书记主持。会议分别听取了第六轮校内常规巡察和第二轮专项巡察组组长刘灵、战琦、李本固同志的工作汇报,并对巡察报告进行了审议。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根兴向领导小组汇报了第二轮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整体情况。会议对“回头看”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王达品副书记强调,此次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对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发现精准、相互印证,为下一步举一反三落实整改提供了依据。要将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明年监督工作的重点,立足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廖祥忠书记对第六轮校内常规巡察、第二轮专项巡察和第二轮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工作严谨、思路清晰、善于创新,高质量推进了学校政治巡察工作;各巡察组担当尽责,能够把学校党委部署落到实处,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巡察报告专业规范,干部政治画像清晰真实;各组组长不负重托,忠诚履职,体现了对学
2022-01-07
新闻学院推出“邮票中的党史”融媒体新闻产品
(通讯员 姚衣凰 刘嘉慧)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新闻学院党委联合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以“邮票中的党史”为主题进行融媒体新闻产品创作,目前10期融媒体产品已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新闻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从1947年7月1日发行第一套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邮票至今,我国共发行了10套建党纪念邮票,纪念邮票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达,串联起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了高效完成10套纪念邮票的采访和制作任务,在前期周密策划基础上,学院党组织8个学生党支部50多名党员组成融媒新闻产品生产团队,团队成员既明确分工又协同合作,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先后召开10多次策划讨论会,分别进行6次线下线上采访,5次赴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参观学习,高质量完成了10期融媒体新闻产品。这些融媒体新闻产品通过采访集邮家和邮票设计师,深度挖掘邮票背后的党史故事,让静态的邮票变得更为亲近和鲜活。得到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高度赞誉。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专业实践活动在引导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同时,既广泛传播了邮票中的党史内容,也结合专业优势,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闻实
2022-01-06
“融媒时代演播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专家研讨策划会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27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资助项目“融媒时代演播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家研讨策划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专业院校和媒体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融媒时代演播艺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充分介绍项目后,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对项目相关的人才选拔、课程设置、融媒时代的演播特点、IP选择、市场规律、行业发展、流量变现等诸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部长 杨懿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部长杨懿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融媒时代演播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是积极应对传媒行业发展变化、服务于社会需求和传媒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项目,将会为相关行业发展储备坚实的生力军,对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演播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他指出声音艺术在未来的智媒时代承载着探索性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文化创新的使命,并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本项目承载的传媒责任、社会使命和艺
2022-01-06
人事处召开职称系列文件征求意见会
(通讯员 邓扬)为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破五唯”要求,进一步规范我校职称评审工作,2021年12月29日至30日,人事处面向全校教师召开7场线上征求意见会,全面了解老师们对我校最新修订的职称评审系列文件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负责人、各系列、各类型教师等共计450余人次参加征求意见会。人事处领导班子成员从完善评审组织程序、完善职称分类设置、改革职称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此次职称评审系列文件修订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容变化。他们重点结合“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人才评价十字方针,对各系列职称申报条件作了详细宣讲和解读。对于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职称评审相关文件的改革修订,参会教师纷纷表示积极支持。大家表示,此次文件修订充分考虑了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评价指标设计也更加完善,是对“代表作+贡献度+主观评价”人才评价十字方针的积极探索和落地落实。老师们也就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前,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人事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
2022-01-06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工作总结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动员会”顺利举行
(通讯员 王珏 买根 摄影 李晓磊)12月30日,“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工作总结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动员会”科研工作坊专场活动在主楼八层报告厅顺利举行。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周建新、宋金宝,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增瑞、副院长金立标,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严威,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艾渤等人出席会议。本次“研露”科研工作坊由科学研究处学术平台发展中心组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周建新主持了活动,他向现场教师介绍了活动嘉宾,并简要说明了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整体安排。随后,科研处副处长宋金宝总结了2021年度我校的科技工作,分析了理工科各单位科研成果的具体数据统计,并指出在校领导的密切指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科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随后,他向与会老师进行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强调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和科学研究建设,鼓励老师们一定要立足国家战略、依托学科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进行申报准备。随后,科学研究处黄伟老师介绍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文件精神和注意事项,详细为老师们说明了申报制度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解读了申报具体类
2022-01-05
中国传媒大学“党性教育基地”大型融媒采访活动举行
(通讯员 胡庭瑜)12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党性教育基地”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在山东济南、临沂全面启动。本次融媒采访活动首次采用“云参与”“云报道”“云直播”的融媒传播方式,山东广播电视台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济南、临沂“云报道”,全国百城百台交通广播播出机构同步“云直播”,国家广电总局、中广联合会、中国记者协会、中国传媒大学等领导在线“云参与”“云启动,在弘扬传承红色沂蒙精神的同时,检验了媒体转型成果成效,得到了千万网友的“云围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田玉红、国家广电总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杨峥、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李新军等通过视频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李新军李新军副校长致辞说,“党性教育基地”活动再出发,既是一次融媒传播的实战与练兵,又是一次党史教育的生动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党史学习与新闻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将红色革命基因深深根植于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心灵深处,成为永不消失的红色印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玉红田玉红指出,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学习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水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续新的
2022-01-05
我校师生参与创作的舞台剧《盛世欢歌》(《笑颜人》)成功上演广受好评
(通讯员 杨杨)2021年12月24日至26日,由我校戏剧影视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出品,全国首个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暨2018级音乐剧双学位班毕业大戏《笑颜人》,在中传小礼堂成功上演。《盛世欢歌》(《笑颜人》)取材于《史记》《乐府诗集》《战国策》《后汉书》等史学专著,讲述了俳优跨越千年欢笑的戏剧人生。该剧融话剧、音乐剧、戏曲、曲艺、歌舞、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在尊重历史基础上,从人物造型、视频背景、舞美、音乐等方面入手,兼顾新时代特点与传统民族精神,让沉睡两千年的击鼓说唱俑在舞台上苏醒,着力打造具有“新古典主义”色彩的历史剧。《盛世欢歌》(《笑颜人》)的主创团队由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和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师生组成。负责编剧、导演、舞美、灯光、音乐和表演指导的老师们曾荣获“中国戏剧奖”“全国戏剧文化奖”“华表奖”“金鸡奖”“金鹿奖”“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我校音乐剧本科专业2018级音乐剧双学位班的同学们参演,2020/2021级戏剧专业硕士(MFA)、2020/2021级戏剧戏曲学学术硕士(MA)、2020级广播电视领域(编剧)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39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81
/
17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