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播音硕博班:多元 活力 优秀
“我目前带的2016级播音硕博班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集体,学生多元且充满活力,其中让我很欣慰的一大班级特点就是同学们都非常自力,自理能力很强,很少让我操心。“刘卓老师十分谦虚地说,“是因为我所带班级的同学们自身足够优秀,进而成就了我。”
2016级播音硕博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集体。它是由两年制的专业艺术硕士、三年制的学术硕士和六名博士构成的。面对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班级,刘卓老师采取了“两套班子,并行协作”的工作模式,党团支部和班委会成员齐头并进,严格按照每学年初制定的思维导图有条不紊地开展班级工作。考虑到班内同学的毕业时间不同,为了给全班同学留下一份美好而完整的回忆,刘卓老师在2018年春天提前号召班委们赶在两年制的同学毕业前组织拍摄了班鉴。同时,为了继续高效高质地做好班级工作,她有意识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培养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较强组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在两年制的班委毕业卸任时接手新一届的班委工作,以延续班级良好的班风。
“我觉得我们班风是‘文明守纪、和睦互助’,‘乐学勤思、开拓进取’。”对于16硕博班,班长哈楠做了这样一番总结,同时她认为这些都离不开刘卓老师的宏观把控和引导式的教学管理。
刘卓老师始终非常关注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引导学生要在认真学好功课的同时兼顾科研和实践,她同任课教师和导师们密切配合,随时和导师们互相交换学生的近况,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及时向学院反映学生遇到的问题与要求,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在良好班风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都认真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学风端正,成绩斐然。
在学术方面,班级同学共发表学术论文21篇、尚晓燕同学参与图书编写三册,许成龙同学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三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温峻意同学获得“创业创新奖”,林宇、周健同学的作品在第十九届齐越朗诵艺术节获得最高奖项,打破了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朗诵艺术节舞台的最高获奖记录。此外,还有多名同学获得学业奖学金、“中央三台”奖学金、“星光奖”、北京市委、国家广电部门、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多种主持人大赛奖项......
“我们班不仅崇尚学术,更注重实践。同学们的专业实践能力都非常强大。”哈楠说。刘卓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学到一些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进而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刘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假期“多接接地气儿”,在实践中多思考、探索从而进步。同学们不仅在全国各级主持人大赛中获得了诸多奖项,还在校研究生会、学院研究生会、班委会、中传电视台、校广播台中的校园实践。面临毕业的同学们也纷纷活跃在各大媒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上都能看到16硕博同学忙碌的身影。
在实践上,刘卓老师也会对同学们会进行线下和线上的引导。“跟带本科班不同,我觉得硕博班的同学更自立,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老师在大局观上的一种引领和指导。”刘卓老师一开学便会提醒同学们树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进行坚持不懈地实践和努力。16硕博班党支部书记尚晓燕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几乎每次开会刘老师都会给学生们强调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或毕业论文的规划,来引导学生们对未来的工作的尝试。除了线下交流之外,刘卓老师还经常在线上发一些招聘类的资料,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向。对于学生未来应该干什么,刘卓老师鼓励大家自己打开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必要局限于播音专业本身,这是刘卓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方法。
刘卓老师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刘卓老师认为班主任应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别是针对研究生群体而言。“因此我做的更多的不是当面的教育和指正,而是思想与情感上的沟通,更多的是给予他们关注,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及时给与他们助力与引导。”平时刘卓老师会以优秀的师哥师姐为例鼓励学生,给学生们打气。正因如此,班级整体氛围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2016级播音硕博班先后体荣获了“中国传媒大学先进党支部”、“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级体”和 “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样优秀的班级背后,和刘卓老师的宏观把控和大局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