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韦健宇 卓心田 达娃央金摄影 杨中天 张正明 蒋玥涵)10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第三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校友人才战略与职业发展论坛在图书馆圆形报告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党委常委、副校长、第三届校友会副会长柴剑平,百余名校友会理事代表、校友代表及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校友工作联络人出席大会。

会议由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纪委副书记、第三届校友会副会长张根兴主持。

杨懿在致辞中感谢广大校友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向与会校友介绍了过去一年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工作成效。
杨懿表示,近一年来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求,立足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育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学校正积极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党建思政体系,创新思政育人模式。面对行业变革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传媒教育新挑战,全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未来,期待广大校友继续支持、融入母校事业发展,携手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柴剑平代表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作2025年度工作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理事会在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情感联结、聚焦中心任务、完善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强化政治引领、深化校友赋能、推进数字平台建设、繁荣校友文化等方面持续推进工作。大会审议通过工作报告。
大会增补白岩松、王文渊、张芊、孙倩、龙俊、刘睿6位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并决议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授权理事会相关事项。
随后召开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选举增补白岩松为副会长,张芊为秘书长,刘睿为副秘书长。

新任副会长、1985级校友白岩松在理事代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入学四十载与母校的深厚情谊。他表示,作为校友会理事,要积极贡献力量,推动学校与校友更好地实现双向赋能,并以“大学止于至善”与在场代表共勉。
会员代表大会后,首届校友人才战略与职业发展论坛开幕,校友及师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刘睿主持。

论坛聚焦“汇聚校友力量,赋能高质量就业”主题,邀请4位不同行业的杰出校友围绕自身职业经历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作主旨发言,为同学们进行职业指导。

1986级校友、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蒙从27年纪录片行业从业经验出发,建议大家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珍惜每一次机会,鼓励同学们秉承初心,勇敢追梦。

2001级校友、爱奇艺副总裁隋珊珊在发言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影视行业的发展格局,她指出,行业当下亟需的是兼具内容理解、市场洞察与价值导向把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希望同学们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专业深耕与视野开拓中不断提升自我。

2007级校友、青藤文化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纪方圆回顾了14年新媒体创业历程,建议同学们选准赛道、建好团队、把握机遇,努力实现个人成长与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2000级校友、中新社《中国新闻》报专题理论部总监刘军结合多年外宣工作经验指出,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优秀记者仍不可替代,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AI技术,强化实战训练与独立思考。





1996级校友马昕昊、1989级校友刘旭、1998级校友李奇厚、1999级校友翟刚、2005级校友赵霁结合自身经历向在座同学们送出职业规划指导与祝福,勉励大家保持进取之心,拥抱时代变革,同时筑牢理论根基、拓宽国际视野,珍惜同窗情谊,传承中传人的互助精神,将个人成长融入行业发展,用专业所学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随后,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处长(主任)张芊发布了《校友助力学生就业发展行动计划(征集意见稿)》《2025“职路灯塔”校友导师招募计划》,欢迎更多校友加入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行动计划中,为“小白杨”们的职业启航注入更多的支撑力量。

论坛在“职路启航”就业创业支持基金揭牌仪式中落下帷幕,校友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校友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玉彪与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高明为基金揭牌,党委统战部部长、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部(处)长郭婧娜、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处长)张芊共同见证,该基金由热心校友倡议设立,旨在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大会与论坛的顺利举办,充分体现了我校校友工作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校友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汇聚校友智慧,服务母校发展,助力学子成长,共同为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中传必须有为”的愿景贡献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