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大讲堂第四讲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0发布时间:2025-11-03

金秋十月,光影流转。10月27日上午,中国艺术大讲堂第四讲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此次大讲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光影映帧画·中国动画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开展。

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致辞。他表示,动画与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根植于国家教育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之中。要加快“新文科”建设,立足时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数字艺术的独特价值与育人功能,推进学科交叉与体系重构,推动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探索“人机共创”的新模式;要通过“数智+艺术”的融合生态,培育具备原创精神、全球视野与文化担当的新时代艺术人才,让数字艺术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重要桥梁,推动中国故事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走向世界。他强调,动画与数字媒体教育应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价值塑造,把文化传承融入教学与创作全过程,使教育实践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推动数字艺术教育迈向“数智艺术”的新阶段。

追光动画总裁、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于洲在授课中以生动的影像案例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分享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中国动画之“魂”的创作历程。结合《长安三万里》《白蛇》等代表作品,阐述如何通过光影叙事重塑唐诗意境,如何运用数字技术重构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引发广大师生对中国动画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与艺术共鸣。

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李剑平在点评中表示,本次大讲堂围绕“传承”与“创新”,展现中国动画在传统与现代交汇中的艺术思考,体现“双轨并行的传承与技术赋能的创新”,呈现了中国动画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生动探索,以光影叙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讲堂现场思维激荡、掌声不断。思想与创意在光影间交汇,文化与科技在融合中共鸣。师生们一致认为,本次大讲堂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思考艺术教育的未来走向与科技创新的时代价值。

“此次大讲堂不仅展示了中国动画的创新成就,更引发了教育工作者对动画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入思考。以《长安三万里》等作品为例,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路径,展现了动画艺术在光影之间延展文化想象的力量。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的启迪,更是一场教育的‘充电’——动画教育应培育具有文化自觉与创新精神的青年力量,让中国故事在新时代的光影中熠熠生辉。”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副教授段雯锴说。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国潮发展的研究者,此次大讲堂为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的转化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文化传承与当代传播的道路上,动画与数字艺术应发挥好‘文化转译器’的作用;作为从业者与研究者的我们,更应怀有将中式美学推向全球的视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副教授徐若昭说。

“本次大讲堂让我对动画电影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动画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与表现力,创作中不仅要把控好故事价值观和主题,还要塑造能打动人心、引发共情的角色。我深切感受到,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匠人精神的坚守与专业团队的协作,也需要对中国美学的深入研究与再现。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完善制作流程与管理体系,让动画更好展现中国文化魅力。”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5级动漫设计专业研究生曾祥凌说。

“本次大讲堂让我体会到理性数字与匠心精神的融合。这种极致追求体现了真正的创作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扎根生活与专业,让作品具备坚实的文化筋骨和炫酷的技术呈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3级三维动画与特效专业本科生李佳融说。

此次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相关负责同志、教指委委员等参加。在京艺术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师生代表200余人线下参加,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师生24万人线上观看。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