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家仪)11月24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中传学术中心隆重举行。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于虹,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出席大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关工委名誉主任廖祥忠,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姜绪范,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李焕生,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关工委副主任寇宏亮参会。会议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校关工委秘书长傅楠主持。
大会在关工委30年主题视频《光阴的种子》中拉开序幕,温情的画面串联起代代中传人接续奋斗的初心与坚守。

廖祥忠代表学校党委,向莅临大会的上级领导以及老同志致以诚挚感谢与崇高敬意。他表示,学校的发展成就凝聚着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更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与老同志们的无私付出,这份情谊学校将永远铭记。廖祥忠指出,关工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五老”力量助力青年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95年学校关工委成立以来,老同志以言传身教助力立德树人,在大思政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提到,面对AI时代教育新课题,关工委在传递关爱、传承精神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学校创新成立关心离退休人员工作委员会(关心委),构建起关工委与关心委同步推进、双向联动的工作新格局。他表示,学校党委将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坚强后盾,充分珍视老同志这一思想宝库与大爱源泉,共同打造大爱传承、共向未来的良好育人生态,让“银发力量”持续赋能学校发展。

张绍华作题为《银龄育新人 传媒守初心——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三十载铸魂育人奋进之路》的工作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学校关工委自199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初心使命与历史传承、创新工作机制与育人体系、未来展望三个维度,全面总结了三十年来关工委在“党建带关建”机制构建、“五老”队伍建设、品牌活动打造、协同育人拓展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报告指出,学校关工委已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五老发力、校院联动、校地共建”的立体化育人共同体,通过“双培计划”强化队伍建设,以“三阶闭环”规范项目运行,深耕“读懂中国”“青蓝工程”等特色品牌,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姜绪范宣读《关于表彰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最美五老”的决定》。







与会领导分别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先进单位及“最美五老”颁奖,表彰他们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带来朗诵《红星照耀中国》,以铿锵有力的语调再现红色历史,传递理想信念。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学生的小组唱《奉献》,用悠扬旋律致敬“五老”同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赢得全场掌声。

张雪在讲话中对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成立30周年暨表彰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长期奉献的“五老”和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她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始终锚定“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定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尤其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上成效显著,今年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绩。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彰显传媒特色、汇聚“五老”智慧,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育人品牌。她希望学校关工委未来能持续深化思想铸魂、做强特色品牌、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组织建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李卫红在总结讲话中代表教育部关工委向大会召开和受表彰的集体与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学校广大“五老”及关工委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她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等学府,有着鲜明红色基因。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最早成立关工委的高校之一。三十年来,在历任老领导和老同志的接续努力下,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在制度保障、“五老”作用发挥、辐射带动等方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结合当前教育发展新形势,李卫红主任强调,希望学校党委持续强化组织实施,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关工委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品牌建设、强化二级学院关工委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力;广大“五老”要弘扬“五老”精神,结合亲身经历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传媒人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厚植情怀,传承传媒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深化传媒特色育人路径,汇聚“银龄力量”,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