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阴军莉)近日,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内二十余家单位,在白杨大集举办了第二期“三合力协同育人思政大课堂”暨“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届户外沉浸式课堂。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北京市就业促进中心、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等单位领导老师到场观摩指导。


此次活动以“理想信念的征途:寻找精神之‘钙’”为主题,通过八个逻辑递进的沉浸式关卡,构建起从“探索理想起源”到“承担使命担当”的完整信念淬炼体系:在“理想萌种”中追溯初心之源,在“同心筑盾”中凝聚集体力量,在“真理寻踪”中探寻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在“破局闯关”中直面困难挑战,在“青春筑梦”中将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八个关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价值。活动持续两天,吸引全校2200名大一学生深度参与。
张绍华表示,此次户外沉浸式课堂,是我校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与高质量探索。这种“走出教室”的尝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主角”,从“接受”转向“主动探索”,这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关键一招。通过这种有温度、有力度的沉浸式体验,有效破解了理论知识“入耳容易入心难”的瓶颈,推动学生实现了从“认知”到“认同”再到“信仰”的深度跃迁,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晓丽表示,本次活动是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旨在拓展教学边界,提升思政课实效。课堂负责人阴军莉介绍,本次教改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教学实践,推动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参与,实现认知、情感、价值、行为的多维度融合。
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及各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沉浸式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壁垒,将书本知识鲜活地转化为生活体验,构建了“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思政育人方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主动性,这种创新形式不仅深受学生欢迎,更切实推动了理想信念的内化,为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引导。
校外观摩的教师也纷纷表示,沉浸式课堂新颖且具有创新性,尤其结合了学校专业特色,体验感强,希望此类活动能向兄弟院校、中小学生开放。


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投入到各个关卡中,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次户外沉浸式思政课堂不再是传统的理论灌输,而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感受、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更加理解了思政课的意义。”“在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本次活动也作为全校本科新生班级德育委员的一次重要培训,通过各环节的沉浸式体验,有效提升了德育委员的理论素养、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各学院63名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服务,在引导协助过程中深化了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从“知识传授”到“具身践行”,本次活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破圈”,更在于其深刻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统一”的内在规律——当理论照进现实、当体验激发感悟、当挑战淬炼信念,立德树人便拥有了最坚实的落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