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23-04-18
我校召开2023年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布置会
(通讯员 张婧婕)近日,我校2023年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布置会在明德楼918会议室召开。王晖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各党政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法治与内控管理办公室主任天悦主持。王晖强调,内部控制作为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学校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过去几年,学校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内控建设、合同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下一阶段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夯实内控管理基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天悦介绍了近四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要求的变化以及我校填报结果的对比分析,报告了学校2022年风险评估结果,并对《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学校巡察、审计、风险评估等工作,开展风险自查与风险分析,研究制定处置方案,结合制度建设,推进风险防控落实。天悦还介绍了我校两次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和近三年学校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表示学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进行解读,阐述了制度体系总体框架的构建思路。通过制度的
2023-04-18
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召开2023年工作会暨“读懂中国”活动启动仪式
(通讯员 赵海霞 摄影 申皓文 王正健)4月14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暨2022年总结表彰大会。副校长、校关工委主任刘守训,原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姜绪范,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校关工委副主任徐红梅,校关工委副主任张桂兰、张巨才、寇宏亮,宣传部副部长、校关工委委员单位代表张旭,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关工委委员单位代表张芊及各二级关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获奖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兼校关工委秘书长傅楠主持。姜绪范全面总结了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2022年工作总结,并部署了2023年工作要点。他指出,在上级关工委和学校党委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突出“五老”优势,发挥配合补充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组织建设、深化主题教育、强化宣传引领上下功夫,主动作为、守正创新,通过“四个抓”即抓教育、抓中心、抓品牌、抓平台,推动我校
2023-04-18
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召开2023年工作会暨“读懂中国”活动启动仪式
(通讯员 赵海霞 摄影 申皓文 王正健)4月14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暨2022年总结表彰大会。副校长、校关工委主任刘守训,原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姜绪范,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校关工委副主任徐红梅,校关工委副主任张桂兰、张巨才、寇宏亮,宣传部副部长、校关工委委员单位代表张旭,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关工委委员单位代表张芊及各二级关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获奖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兼校关工委秘书长傅楠主持。姜绪范全面总结了中国传媒大学关工委2022年工作总结,并部署了2023年工作要点。他指出,在上级关工委和学校党委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突出“五老”优势,发挥配合补充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组织建设、深化主题教育、强化宣传引领上下功夫,主动作为、守正创新,通过“四个抓”即抓教育、抓中心、抓品牌、抓平台,推动我校
2023-04-16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共创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传召开
4月12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共创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承办。相关高校、视听平台、主流媒体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围绕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视听新媒体平台特性、融媒创新典型案例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面向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筑主流舆论新格局,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破题:一是要理解和把握好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驱动下的媒体融合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习惯及思维方式。二是要建立和强化共同体意识,于国内传播而言,要锚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于国际传播而言,要秉持全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三是要健全完善适应全媒体传播的人才培养及配套体系,依托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造一支有思想、有知识、有素养、有境界的新型传媒人才队伍。重磅发布《共绘美好视听新生态:新型视听平台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23-04-16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共创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传召开
4月12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共创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承办。相关高校、视听平台、主流媒体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围绕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视听新媒体平台特性、融媒创新典型案例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面向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筑主流舆论新格局,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破题:一是要理解和把握好人与技术的关系,技术驱动下的媒体融合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习惯及思维方式。二是要建立和强化共同体意识,于国内传播而言,要锚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于国际传播而言,要秉持全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三是要健全完善适应全媒体传播的人才培养及配套体系,依托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造一支有思想、有知识、有素养、有境界的新型传媒人才队伍。重磅发布《共绘美好视听新生态:新型视听平台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23-04-14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研骨干来我校调研交流
(通讯员 王珏 高鹏)近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院长刘笑伟、国防大学科研部科研计划处处长李尚华等40余名教研骨干来我校调研交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会见刘笑伟、李尚华一行,双方在明德楼举行座谈会。此次调研交流活动分参观见学、座谈交流、任务部署3个环节。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研骨干一行首先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国重大楼,听取了我校科学研究处殷复莲副处长基于国家战略服务的科研平台建设情况介绍,以及国家舆情实验室执行主任、首席科学家沈浩教授关于认知领域相关内容的授课辅导;随后,集体参观国家舆情实验室并听取了该实验室副主任黄浩程的讲解。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侯隽、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副处长李玲飞等陪同参观。参观结束后,双方在中传学术中心V10座谈交流,我校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龙教授围绕“文、艺、工结合开展科研工作的方法”作了主题发言,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基础部军事文化研究中心陈曦教授分享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我校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则围绕“方向、根本、基础、支撑、力量、保障”等关键词介绍了有组织科研的工作方法。此次调研活动是我校与国防大学于2023年3月签署开放办学合作共
2023-04-14
我校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
(通讯员 张冬梅)4月10日下午,学校党委在明德楼1218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党委副书记李众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政办公室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主持。李众在讲话中指出,党外人士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广大统战成员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咨政建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李众肯定了去年统一战线的工作,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近年来在规章制度建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希望统战部在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李众强调,学校近年来高速发展,成绩斐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党外人士的共同努力,希望广大党外人士不忘合作初心,继续发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优良传统,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持续加强调查研究,在学校发展、国家建设建设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会上,纪委副书记、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根兴从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抓实日常监督、强化问责和一案
2023-04-14
我校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
(通讯员 张冬梅)4月10日下午,学校党委在明德楼1218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党委副书记李众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政办公室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主持。李众在讲话中指出,党外人士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广大统战成员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咨政建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李众肯定了去年统一战线的工作,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近年来在规章制度建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希望统战部在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李众强调,学校近年来高速发展,成绩斐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党外人士的共同努力,希望广大党外人士不忘合作初心,继续发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优良传统,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持续加强调查研究,在学校发展、国家建设建设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会上,纪委副书记、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根兴从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抓实日常监督、强化问责和一案
2023-04-13
喜讯︱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斩获多个奖项
(通讯员 张净雨)2023年4月8日,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社科院新闻与传媒研究所世界传媒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在京召开。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在致辞中,结合微电影的特点以及创作趋势,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在媒介融合时代培养影视人才的创新举措。在“融媒体背景下影视创作和教育的今天与明天”主题论坛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蒲剑分享了一个优秀作品的核心特质在于思考力度和情感浓度。在本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中,我校戏剧影视学院的学生作品在5000多部参赛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多个奖项!由戏剧影视学院张净雨老师指导,2021级电影研究生罗祎杰创作短片《揍我一顿》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微视频单元最高奖项“微视频大奖”。由戏剧影视学院徐志鹏老师指导,2019级电影创作研究生李衍磊创作短片《县城暗黑DNA》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剧情片单元“二等奖”。由戏剧影视学院张宏、陆嘉宁老师指导,2019级电影创
2023-04-13
喜讯︱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斩获多个奖项
(通讯员 张净雨)2023年4月8日,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社科院新闻与传媒研究所世界传媒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在京召开。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在致辞中,结合微电影的特点以及创作趋势,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在媒介融合时代培养影视人才的创新举措。在“融媒体背景下影视创作和教育的今天与明天”主题论坛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蒲剑分享了一个优秀作品的核心特质在于思考力度和情感浓度。在本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中,我校戏剧影视学院的学生作品在5000多部参赛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多个奖项!由戏剧影视学院张净雨老师指导,2021级电影研究生罗祎杰创作短片《揍我一顿》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微视频单元最高奖项“微视频大奖”。由戏剧影视学院徐志鹏老师指导,2019级电影创作研究生李衍磊创作短片《县城暗黑DNA》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剧情片单元“二等奖”。由戏剧影视学院张宏、陆嘉宁老师指导,2019级电影创
2023-04-13
广西新闻发言人专题研讨班在我校举行
(通讯员 温暖)4月10日,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承办的2013年广西新闻发言人专题研讨班在我校举办。研讨班开始前,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副校长李新军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佐钧及班委领导会谈,双方就多年来的合作成果及今后的合作意向等进行了亲切交流。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李新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说,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研讨班的举办也正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对此我校深感责任重大。他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国内外新闻传播领域优秀人才。同时,我们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高效能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舆情实验室、建强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队。他还向学员介绍了我校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的办学情况,并期待本次研讨班在教学相长中,碰撞出新火花,取得新成绩。 崔佐钧在开班动员中对我校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强调,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023-04-13
广西新闻发言人专题研讨班在我校举行
(通讯员 温暖)4月10日,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承办的2013年广西新闻发言人专题研讨班在我校举办。研讨班开始前,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副校长李新军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佐钧及班委领导会谈,双方就多年来的合作成果及今后的合作意向等进行了亲切交流。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李新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说,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研讨班的举办也正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对此我校深感责任重大。他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国内外新闻传播领域优秀人才。同时,我们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高效能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舆情实验室、建强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队。他还向学员介绍了我校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的办学情况,并期待本次研讨班在教学相长中,碰撞出新火花,取得新成绩。 崔佐钧在开班动员中对我校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强调,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023-04-13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公示!中传22门课程入选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国传媒大学共22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8门,线下一流课程1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此前,学校已有16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传媒大学拟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22门)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转变课程理念、重塑课程形态、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批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课程,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质量全面提升。近年来,在国家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学校以“系统治理、创新图强”为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四个一批”“五个一流”“六个维度”等具有中传特色的教育发展体系,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名师培育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改革,成效显著。本科生院将“一流课程”建设作为“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鼓励团队型课程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
2023-04-13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公示!中传22门课程入选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国传媒大学共22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8门,线下一流课程1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此前,学校已有16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传媒大学拟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22门)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转变课程理念、重塑课程形态、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批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课程,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质量全面提升。近年来,在国家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学校以“系统治理、创新图强”为发展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四个一批”“五个一流”“六个维度”等具有中传特色的教育发展体系,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名师培育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改革,成效显著。本科生院将“一流课程”建设作为“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鼓励团队型课程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786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32
/
56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