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中传新闻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21-10-13
    ​我校首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开讲
    (通讯员 马宁 周思涵 李方莹)由研究生院主办、广告学院承办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计算广告前沿工作坊”于10月11日晚正式启动。这是2021年我校首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的第一期,聚焦计算广告前沿主题,由专题讲座、专家“坐诊”、论文评优等环节组成,首次讲座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秉宜教授做主题为《计算广告前沿趋势与论文写作》的精彩分享。来自我校广告学院、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等培养单位以及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近三百名研究生,在钉钉平台和中国传媒大学1号楼506智慧教室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讲座。 廖秉宜教授以广告营销和媒体的智能化转型为背景介绍了计算广告的前沿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论文范例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同学们加深对学术论文写作和实证研究的理解。 廖秉宜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学术论文发表技巧,强调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写作规范、学术创新、审稿专家意见和反复自我修改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多写勤练并主动创新。 本次讲座由广告学院王昕副院长主持,广东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计算广告学》负责人、《现代广告
  • 2021-10-13
    ​我校首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开讲
    (通讯员 马宁 周思涵 李方莹)由研究生院主办、广告学院承办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计算广告前沿工作坊”于10月11日晚正式启动。这是2021年我校首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的第一期,聚焦计算广告前沿主题,由专题讲座、专家“坐诊”、论文评优等环节组成,首次讲座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秉宜教授做主题为《计算广告前沿趋势与论文写作》的精彩分享。来自我校广告学院、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等培养单位以及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近三百名研究生,在钉钉平台和中国传媒大学1号楼506智慧教室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讲座。 廖秉宜教授以广告营销和媒体的智能化转型为背景介绍了计算广告的前沿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论文范例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同学们加深对学术论文写作和实证研究的理解。 廖秉宜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学术论文发表技巧,强调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写作规范、学术创新、审稿专家意见和反复自我修改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多写勤练并主动创新。 本次讲座由广告学院王昕副院长主持,广东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计算广告学》负责人、《现代广告
  • 2021-10-13
    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与我校就孔子学院建设问题举行视频会谈
    (通讯员 孙玉红)10月11日下午,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就孔子学院建设相关问题,与我校举行了专题视频会谈。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秘书长赵灵山、政策与发展部兼财务基金部主任张君丽、政策与发展部项目主管朱寒霜,我校副校长段鹏、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兼孔子学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怀亮、孔子学院办公室孙玉红出席了会谈。双方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孔子学院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段鹏副校长汇报了我校孔子学院建设相关情况,他谈到,中国传媒大学对孔子学院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校孔子学院建设也在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学校共建的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曾先后两次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新形势下,孔子学院一直聚焦深耕中文教学项目,扎实做好各层次的中文教学、中文教师教师培训等工作。在孔子课堂建设方面,由于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广泛,一直吸引着当地的优质中小学与孔院合作,今年又有两所中学申请成为下设孔子课堂,一所已获批;在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建设方面,近日又获批在代尔夫特成立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是荷兰代尔夫特市唯一一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考点所在的代尔夫特中文学校是荷兰规模最大的中文
  • 2021-10-13
    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与我校就孔子学院建设问题举行视频会谈
    (通讯员 孙玉红)10月11日下午,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就孔子学院建设相关问题,与我校举行了专题视频会谈。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秘书长赵灵山、政策与发展部兼财务基金部主任张君丽、政策与发展部项目主管朱寒霜,我校副校长段鹏、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兼孔子学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怀亮、孔子学院办公室孙玉红出席了会谈。双方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孔子学院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段鹏副校长汇报了我校孔子学院建设相关情况,他谈到,中国传媒大学对孔子学院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校孔子学院建设也在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学校共建的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曾先后两次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新形势下,孔子学院一直聚焦深耕中文教学项目,扎实做好各层次的中文教学、中文教师教师培训等工作。在孔子课堂建设方面,由于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影响广泛,一直吸引着当地的优质中小学与孔院合作,今年又有两所中学申请成为下设孔子课堂,一所已获批;在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建设方面,近日又获批在代尔夫特成立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是荷兰代尔夫特市唯一一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考点所在的代尔夫特中文学校是荷兰规模最大的中文
  • 2021-10-13
    喜讯: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公布 我校获多项奖项
    (通讯员 薛玉莲)10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国教材〔2021〕6号),我校电视学院高晓虹教授主编出版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高晓虹教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于2020年首次举办,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教育部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展示我国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表彰奖励优秀教材和对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带动教材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据统计,本次高等教育类获奖教材中,新闻传播类教材共5本,其中一等奖1本,二等奖4本,我校占比20%。《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教材集聚了全国十几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知名学者、业界资深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精心选取了近60个新闻报道案例,将理论提炼与具体案例深度融合,以“专家评析”作为写作重点,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采编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它不仅囊括了文字介绍和点评分析,还配有新媒体链接资源,通过
  • 2021-10-13
    喜讯: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公布 我校获多项奖项
    (通讯员 薛玉莲)10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国教材〔2021〕6号),我校电视学院高晓虹教授主编出版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高晓虹教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于2020年首次举办,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教育部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展示我国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表彰奖励优秀教材和对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带动教材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据统计,本次高等教育类获奖教材中,新闻传播类教材共5本,其中一等奖1本,二等奖4本,我校占比20%。《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教材集聚了全国十几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知名学者、业界资深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精心选取了近60个新闻报道案例,将理论提炼与具体案例深度融合,以“专家评析”作为写作重点,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采编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它不仅囊括了文字介绍和点评分析,还配有新媒体链接资源,通过
  • 2021-10-12
    前中国驻法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来我校讲座
    (通讯员 王昕)10月11日下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特邀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先生为学院师生开展涉外礼仪主题讲座。本次讲座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推出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系列讲座的首讲。段鹏副校长出席并致辞,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师生百余人参加了讲座。段鹏副校长在欢迎辞中表示,涉外礼仪是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类中外文化、经济等合作中,唯有熟谙国际惯例、通晓国际规则、遵守涉外礼仪,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往。段鹏副校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几个方面强调了专业全面、外语熟练、融通中外、礼仪素养等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勉励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要厚植礼仪与素养基础,在涉外交往中严守政务与商务礼仪,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更自信地展现大国形象,更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马燕生先生1977年进入国家教育部从事人文外交和教育外事工作,曾任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
  • 2021-10-12
    前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先生来我校讲座
    (通讯员 王昕)10月11日下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特邀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先生为学院师生开展涉外礼仪主题讲座。本次讲座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推出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系列讲座的首讲。段鹏副校长出席并致辞,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师生百余人参加了讲座。段鹏副校长在欢迎辞中表示,涉外礼仪是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类中外文化、经济等合作中,唯有熟谙国际惯例、通晓国际规则、遵守涉外礼仪,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往。段鹏副校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几个方面强调了专业全面、外语熟练、融通中外、礼仪素养等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勉励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要厚植礼仪与素养基础,在涉外交往中严守政务与商务礼仪,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更自信地展现大国形象,更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马燕生先生1977年进入国家教育部从事人文外交和教育外事工作,曾任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
  • 2021-10-12
    我校“党性教育基地”第八站落地江苏连云港
    (通讯员 胡庭渝 摄影 剑心)10月1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党性教育基地”揭牌启动仪式在江苏连云港市举行。畅行中国•“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现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田进,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炜,副会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卜宇,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杨懿,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会长潘力、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云燕等领导出席本次启动仪式。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云燕赵云燕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开山岛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投身改革建设,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情怀的典型。“人民楷模”王继才毕生追求爱国奉献,守岛直至生命终点。我们应追寻英雄足迹、继承英雄遗志、弘扬英雄精神,将其化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杨懿杨懿在致辞中指出:今天正式挂牌建立的中国传媒大学“党性教育基地”,必将和我校其他红色革命圣地的教育基地一样,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引导青年学子汲取信仰力量、奋进力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党史学习与新闻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推进传媒教育党史学习工作;让红色资源成为生动教材,将红色革命基因根植在青年新闻工作
  • 2021-10-12
    我校“党性教育基地”第八站落地江苏连云港
    (通讯员 胡庭瑜 摄影 剑心)10月1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党性教育基地”揭牌启动仪式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畅行中国•“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现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田进,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炜,副会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卜宇,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校长助理杨懿,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会长潘力,连云港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云燕等领导出席本次启动仪式。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云燕致辞赵云燕部长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开山岛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投身改革建设,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典型。“人民楷模”王继才毕生追求爱国奉献,守岛直至生命终点。我们应追寻英雄足迹、继承英雄遗志、弘扬英雄精神,将其化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校长助理杨懿致辞杨懿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正式挂牌建立的中国传媒大学“党性教育基地”,是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将成为引导青年学子汲取信仰力量、奋进力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传媒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让红色资源成为生动教材,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传媒学子的心灵深处,让学生能够立大志、明大德
  • 2021-10-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与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行线上会谈
    (通讯员 张苏秋 李喆)10月8日,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与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就联合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拉美研究中心等合作事宜进行线上会谈。该中心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立以来,继德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韩国之后设立的第八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中阿双方举行线上会谈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副校长马丁·洛佩斯·阿蒙戈尔教授致辞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副校长马丁·洛佩斯·阿蒙戈尔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阿两所大学开展未来合作的期待,希望双方可以在学术、教育与研究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他认为,未来双方都将从合作中受益匪浅。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和主要工作,并期待未来双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研究领域展开更多合作。他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新理念,推动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国际学术界深入研究并积极传播人类命运共
  • 2021-10-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与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行线上会谈
    (通讯员 张苏秋 李喆)10月8日,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与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就联合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拉美研究中心等合作事宜进行线上会谈。该中心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立以来,继德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韩国之后设立的第八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中阿双方举行线上会谈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副校长马丁·洛佩斯·阿蒙戈尔教授致辞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副校长马丁·洛佩斯·阿蒙戈尔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阿两所大学开展未来合作的期待,希望双方可以在学术、教育与研究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他认为,未来双方都将从合作中受益匪浅。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和主要工作,并期待未来双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研究领域展开更多合作。他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新理念,推动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国际学术界深入研究并积极传播人类命运共
  • 2021-10-12
    传播研究院博士留学生在乌干达主流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中国倡议
    (通讯员 麦梦佳)9月23日,传播研究院博士留学生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在乌干达主流报纸《新愿景》(New Vision)上发表文章,盛赞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领导人提出的六大全球发展倡议。塞曼达在《新愿景》上的发文塞曼达提及,习近平主席主张全球领导人应坚持发展优先,建构平等、均衡、顺畅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由此,塞曼达认为,倡议中对“坚持和保障以人为本”的呼吁,将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确保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尊重民权、改善民生,进而保护和促进人权。他进一步提出,可以通过确保政府采取“基于人民、为了人民且惠及人民“的发展方针来实现上述愿景。塞曼达表示,对习主席系列倡议的接纳和践行,将有助于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创造共同繁荣,让全世界人民“拥抱更多的幸福感、收获感和安全感”并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系列倡议将为实现全球和平与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据悉,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来自乌干达,目前是乌干达多家日报社的专栏作家,同时兼任乌干达智库“发展观
  • 2021-10-12
    传播研究院博士留学生在乌干达主流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中国倡议
    (通讯员 麦梦佳)9月23日,传播研究院博士留学生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在乌干达主流报纸《新愿景》(New Vision)上发表文章,盛赞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领导人提出的六大全球发展倡议。塞曼达在《新愿景》上的发文塞曼达在文章中提及,习近平主席主张全球领导人应坚持发展优先,建构平等、均衡、顺畅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塞曼达认为,倡议中对“坚持和保障以人为本”的呼吁,将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确保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尊重民权、改善民生,进而保护和促进人权。他进一步提出,可以通过确保政府采取“基于人民、为了人民且惠及人民”的发展方针来实现上述愿景。塞曼达表示,对习主席系列倡议的接纳和践行,将有助于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创造共同繁荣,让全世界人民拥抱更多的幸福感、收获感和安全感,并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系列倡议将为实现全球和平与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来自乌干达,目前是乌干达多家日报社的专栏作家,同时兼任乌干达智库“发展观察中心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786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10/562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