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20-07-2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项目推进会在我校召开
(通讯员 石敦敏 刘亭)7月25日下午,我校组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线上推进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副校长段鹏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处处长贾秀清介绍了课题立项情况。会议由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张宗伟教授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目标、思路、框架、难点与创新之处。特邀嘉宾、课题顾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40余人参会。会议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重点围绕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动态数据库建设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廖祥忠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将中国电影与文化竞争力相结合进行研究,在当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课题将电影文化竞争力研究与大数据研究相结合,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戏剧影视学院协同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并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特色,代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未来研究走向。他期望,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在该领域获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建设性、实践性、指导性的学术成果,为提升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校
2020-07-2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项目推进会在我校召开
(通讯员 石敦敏 刘亭)7月25日下午,我校组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线上推进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副校长段鹏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处处长贾秀清介绍了课题立项情况。会议由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张宗伟教授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目标、思路、框架、难点与创新之处。特邀嘉宾、课题顾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40余人参会。会议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重点围绕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动态数据库建设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廖祥忠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将中国电影与文化竞争力相结合进行研究,在当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课题将电影文化竞争力研究与大数据研究相结合,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戏剧影视学院协同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并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特色,代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未来研究走向。他期望,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在该领域获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建设性、实践性、指导性的学术成果,为提升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校
2020-07-27
我校学生作品入围2020意大利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
(通讯员 张若琦)日前,2020意大利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Imaginaria–International AnimatedFilmFestival)官网公布入围名单,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15级动画专业学生李萌、王一清、李民慧、张贝楠、张桐健的作品《窝窝》入围儿童短片竞赛单元,这也是入围本届节展唯一的一部中国作品。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官网截图李萌、王一清、李民慧、张贝楠、张桐健的《窝窝》是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李炜、高薇华两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创作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小女孩与其意外捡到的一只小流浪狗互相陪伴,成为彼此最好朋友的暖心故事。动画节官方发送的入围桂冠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是意大利阿普利亚地区的唯一一个国际动画节,旨在为独立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作品推广与传播的机会,以及帮助所在地区推广动画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高水平作品参与其中。第18届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将于今年8月24日-28日在意大利孔韦尔萨诺举办。(编辑:阎玺)
2020-07-27
我校学生作品入围2020意大利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
(通讯员 张若琦)日前,2020意大利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Imaginaria–International AnimatedFilmFestival)官网公布入围名单,我校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15级动画专业学生李萌、王一清、李民慧、张贝楠、张桐健的作品《窝窝》入围儿童短片竞赛单元,这也是入围本届节展唯一的一部中国作品。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官网截图李萌、王一清、李民慧、张贝楠、张桐健的《窝窝》是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李炜、高薇华两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创作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小女孩与其意外捡到的一只小流浪狗互相陪伴,成为彼此最好朋友的暖心故事。动画节官方发送的入围桂冠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是意大利阿普利亚地区的唯一一个国际动画节,旨在为独立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作品推广与传播的机会,以及帮助所在地区推广动画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高水平作品参与其中。第18届Imaginaria国际动画节将于今年8月24日-28日在意大利孔韦尔萨诺举办。(编辑:阎玺)
2020-07-27
“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乐琦 胡洪春 图片 王庆福 王志超 刘晚琦)2020年7月24日上午,“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研究平台)承办,以“新文科、新人文、新征程”为主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论坛面向各高校开放,线下论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明德楼1018会议室。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廖祥忠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线上论坛。校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研究平台)全体人员在明德楼参加了研讨。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主持,校内外师生近两百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廖祥忠校长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一直以来秉承的发展理念与教育部新文科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学校坚持“人文、工科、艺术”的融合发展,三大学科融合推进、协同发展,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了信息传播领域 “文、工、艺、管、经、法、理”“小综合”的学科特色,以及多学科融
2020-07-27
“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乐琦 胡洪春 图片 王庆福 王志超 刘晚琦)2020年7月24日上午,“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建设线上高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研究平台)承办,以“新文科、新人文、新征程”为主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论坛面向各高校开放,线下论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明德楼1018会议室。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廖祥忠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线上论坛。校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文学院(新文科建设研究平台)全体人员在明德楼参加了研讨。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主持,校内外师生近两百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廖祥忠校长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一直以来秉承的发展理念与教育部新文科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学校坚持“人文、工科、艺术”的融合发展,三大学科融合推进、协同发展,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了信息传播领域 “文、工、艺、管、经、法、理”“小综合”的学科特色,以及多学科融
2020-07-24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传基地召开工作座谈会
(记者 王雷亭)7月22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明德楼918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中传基地主任陈文申,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副校长段鹏出席座谈,中传基地专家,中传基地秘书处单位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会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从基地成立、基地定位、研究方向、主要任务、取得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传达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7月18日建设座谈会会议精神及要求。他对基地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基地专家个人优势和研究团队力量相结合,推出高质量成果;二是将学校的统筹协同和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理论研究和成果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新媒体平台用多种形式对理论成果进行呈现宣传,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基地首席专家高晓虹教授、张晶教授以及范周、李怀亮、张金尧、关
2020-07-24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传基地召开工作座谈会
(记者 王雷亭)7月22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明德楼918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中传基地主任陈文申,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副校长段鹏出席座谈,中传基地专家,中传基地秘书处单位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会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从基地成立、基地定位、研究方向、主要任务、取得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校党委副书记、中传基地执行主任王达品传达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7月18日建设座谈会会议精神及要求。他对基地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基地专家个人优势和研究团队力量相结合,推出高质量成果;二是将学校的统筹协同和专家团队的研究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激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理论研究和成果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新媒体平台用多种形式对理论成果进行呈现宣传,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基地首席专家高晓虹教授、张晶教授以及范周、李怀亮、张金尧、关
2020-07-24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毕业寄”系列工作圆满完成
(通讯员 张师迅)7月24日,随着最后一个毕业生宿舍全员办理退宿,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毕业寄”系列工作圆满落下帷幕。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自今年6月以来,在学校总体工作要求下,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完成了毕业材料整理打包、宿舍行李整理打包、档案整理核查、党团组织关系转接、“云”毕业典礼等毕业生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学院不间断地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提供就业指导等服务。6月30日上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20“云”毕业典礼圆满落幕。学院院长鲁景超,党委书记郑维林,副院长李洪岩、喻梅,党委副书记陈卓,校友代表杨春老师,各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学院教师共同出席典礼,与2020届全体毕业生云端相聚,在同学们的重要人生节点送上真挚祝福。李洪岩老师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致辞,将三个“更懂得”送给毕业生——“唯其难得,更懂珍惜;唯其艰难,更懂奋斗;唯其寂寞,更懂坚持。”勉励毕业生要甘于寂寞,志存高远。7月7日-9日,学院开展2020届毕业生毕业材料整理工作,各职能部门、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热情满满,积极参与。学院为毕业生们提供专属档案袋,袋外侧贴有邮寄毕业材料清单,学院老师一一
2020-07-24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毕业行李打包工作顺利开展
(通讯员 刘明君图片 刘明君)7月13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毕业行李打包工作拉开帷幕,包括学院院长刘剑波、党委书记李增瑞在内的106名教师参加了“‘信’好有我们,‘通’力来合作”云整理、云打包工作。作为学校毕业生数量最多的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届毕业生共519人,宿舍数量169间,截止目前,已打包寄出的包裹数量近六千件。按照北京市常态疫情防控要求,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采用“云整理、云打包”的方式开展毕业生离校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广泛动员,要求全院上下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并于7月8日发出给全体教师的动员书,号召学院全体教师与在京毕业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帮助2020届毕业生完成行李打包邮寄工作。动员书一经发出,得到了全院老师们的积极响应,共106名专任教师及管理岗位老师报名参加。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学院领导干部、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带头,重点安排辅导员、班主任、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等参与行李打包工作。在打包工作开始前,学院组织全体报名教师参加了线上专题培训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宿舍主要分布在中蓝E区、A区,梆子井4号楼、6号楼,47号楼,7号
2020-07-23
人文学院圆满完成2020届毕业生最后一课暨“打包爱、邮祝福”工作
(通讯员 乐琦)7月11日-22日,人文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师成立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打包爱、邮祝福”工作小组,以“诗心、智心、诚心”圆满完成毕业离校工作。全院师生从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出发,积极服从学校毕业整体工作安排,学院全体教师用心打包、以爱相随,立德树人、行为世范,以实际行动给2020届毕业生上好离校前“最后一课”。人文学院的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84间国内毕业生宿舍,另涉及6间国际毕业生宿舍。在人文学院党委的号召下,从校内47号公寓楼到梆子井宿舍,从中蓝公寓到41号楼,从21号楼到37号楼,人文学院各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率先垂范,与全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本科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一起上阵,他们用言传身教,把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写在行动上、写在宿舍里。每一位老师尽心尽力与宿舍毕业生“点对点”全程在云视频中充分沟通、细细清点、认真打包。五颜六色的行李标签、整齐的打包箱、细密的泡沫包、详尽的清单……人文学院的老师们在毕业生的宿舍以不言之教告诉2020届毕业生:在
2020-07-23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毕业生行李整理工作圆满完成
(通讯员 段锐)盛夏七月,烈日炎炎。我校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于7月16日圆满完成了2020届毕业生行李整理工作。34名学院教师、17名在京本硕毕业生与8名学院志愿者一起,共同整理了17间宿舍行李,为毕业生们送上了一份饱含祝福和情意的“毕业礼物”。为全面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让毕业生们感受到暖心、放心、贴心的毕业服务,学院领导班子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多次举办说明会、恳谈会、动员会、培训会、答疑会,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动员在京师生志愿参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为妥善整理每位毕业生的物品,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工作培训,认真学习分工、打包、核查、登记、寄送中的注意事项。学院为参与整理的师生准备了整理袋、快递箱、手套、马克笔、胶带、剪刀等工具,并配备了酒精喷雾、风油精、口罩、消毒湿巾等防疫消暑物资。7月16日一早,在毕业生行李整理工作开始之前,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邀请师生一同举行了一个简短而暖心的小型仪式。学院党总支书记战琦为此次工作做了动员,向大家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表示感谢,鼓励师生们秉承“勤政为公、学术并举”的学院精神,用自己的劳动为每一位毕业生提供温馨周到
2020-07-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深研会在我校召开
(通讯员 包圆圆)7月20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课题深研会在我校召开。该项目由我校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邀请新华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先媒体及相关机构加入课题组一同开展项目研究,是一项学界和业界联合攻关的重大课题。我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段鹏教授和科学研究处处长贾秀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课题也得到了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受疫情影响,本次深研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重点方向、理论建构的基本问题。包括课题特邀嘉宾、课题顾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深研会,会议由王晓红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致辞段鹏副校长指出,当前我国媒体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和广泛,要推动和实现好媒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既是抓手,同时也是支撑、保障和方向。他指出,由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这个课题既体现出实践性、指导性,又代表着未来性与前瞻性,与“媒体
2020-07-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深研会在我校召开
(通讯员 包圆圆)7月20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课题深研会在我校召开。该项目由我校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邀请新华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先媒体及相关机构加入课题组一同开展项目研究,是一项学界和业界联合攻关的重大课题。我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段鹏教授和科学研究处处长贾秀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课题也得到了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受疫情影响,本次深研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重点方向、理论建构的基本问题。包括课题特邀嘉宾、课题顾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深研会,会议由王晓红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致辞段鹏副校长指出,当前我国媒体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和广泛,要推动和实现好媒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既是抓手,同时也是支撑、保障和方向。他指出,由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这个课题既体现出实践性、指导性,又代表着未来性与前瞻性,与“媒体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780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04
/
55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