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20-09-04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再获佳绩
(通讯员 吉也)2020年8月,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音乐类决赛在山东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比赛中,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再获佳绩,学生参赛作品荣获多项大奖。本届大赛电子音乐组别共分为原创音乐类、原创歌曲类、视频配乐类等五个组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学生的作品报名总数量达411件,其中我校4件作品参加了专业组中原创音乐类和原创歌曲类两个类别的比赛,共获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在该项赛事上,中国传媒大学已连续九年获得一等奖,体现了我校在全国应用类电子音乐教学中的领先地位和电子音乐制作专业的高水平。我校代表队由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兼指导老师王铉教授带队参赛。受疫情影响,今年比赛决赛采取线上形式,分初评(网络评审)和复评(线上答辩)两个阶段,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行了全面考核。“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已成为规模大、范围广、信誉高的面向中国在校大
2020-09-03
我校迎来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
(记者 宋佳音 摄影 阎玺 贾桐林 王瑞婷)秋意爽朗,天高云阔,沉寂多时的校园焕发勃勃生机。9月3日,我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在期待与欣喜中走入阔别已久的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时光。“同学,你好!请出示你的学生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在学校南大门、北大门和梆子井学生公寓大门,负责引导学生返校的相关工作人员早早到位,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同学们依次通过返校报到专用通道,测量体温、身份核验、扫码登记……现场科学规范、井然有序。9月3日起,中传学子将分批分期、梯次错峰,从全国各地陆续返校,其中新生将于9月12日开始报到,预计9月20日完成全部学生返校和报到工作。为做好开学返校复课期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等工作,为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贴心服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秋季开学专门工作组,专项研究、专项部署,积极谋划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要求,发布《2020-2021秋季学期开学须知》《关于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相关安排的通知》等,点对点通知所有返校学生,提示大
2020-09-03
我校迎来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
(记者 宋佳音 摄影 阎玺 贾桐林 王瑞婷)秋意爽朗,天高云阔,沉寂多时的校园焕发勃勃生机。9月3日,我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在期待与欣喜中走入阔别已久的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时光。“同学,你好!请出示你的学生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在学校南大门、北大门和梆子井学生公寓大门,负责引导学生返校的相关工作人员早早到位,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同学们依次通过返校报到专用通道,测量体温、身份核验、扫码登记……现场科学规范、井然有序。9月3日起,中传学子将分批分期、梯次错峰,从全国各地陆续返校,其中新生将于9月12日开始报到,预计9月20日完成全部学生返校和报到工作。为做好开学返校复课期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等工作,为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贴心服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秋季开学专门工作组,专项研究、专项部署,积极谋划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要求,发布《2020-2021秋季学期开学须知》《关于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相关安排的通知》等,点对点通知所有返校学生,提示大
2020-09-02
我校王晓红老师当选第六届首都女教授协会理事会副会长
(通讯员 张晋平)8月28日下午,首都女教授协会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72家理事单位近200名会员代表和20余位女教授之友参加了会议。我校王晓红老师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张晋平老师当选为理事会副秘书长。大会宣布了首都女教授协会“卓越贡献奖”57人,我校女教授协会会长高晓虹老师、秘书长赵怡老师获得该项表彰。北京理工大学线下会场线上会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北京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雅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首都女教授协会的工作。郑吉春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首都女教授协会自1995年成立至今,始终以团结高校知识女性、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取得了突出成效。作为高校的一支重要力量,协会要充分发挥团结凝聚、联系服务高知女性群体的优势,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服务带动这一群体整体能力素质提升;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发挥专业优势,聚焦行业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协会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协同攻坚,力争在推进脱贫攻坚、京津冀协同、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工作中做出女教授群体的应有贡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孙祁祥所作的
2020-09-02
我校王晓红老师当选第六届首都女教授协会理事会副会长
(通讯员 张晋平)8月28日下午,首都女教授协会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72家理事单位近200名会员代表和20余位女教授之友参加了会议。我校王晓红老师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张晋平老师当选为理事会副秘书长。大会宣布了首都女教授协会“卓越贡献奖”57人,我校女教授协会会长高晓虹老师、秘书长赵怡老师获得该项表彰。北京理工大学线下会场线上会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北京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雅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首都女教授协会的工作。郑吉春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首都女教授协会自1995年成立至今,始终以团结高校知识女性、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取得了突出成效。作为高校的一支重要力量,协会要充分发挥团结凝聚、联系服务高知女性群体的优势,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服务带动这一群体整体能力素质提升;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发挥专业优势,聚焦行业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协会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协同攻坚,力争在推进脱贫攻坚、京津冀协同、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工作中做出女教授群体的应有贡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孙祁祥所作的
2020-09-01
2020年中日韩大学生Co-work动画联合创作顺利举行
(通讯员 成星)8月17日至29日,由中日韩三国教育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东京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三校联合实施的“亚洲校园计划”之中日韩大学生Co-work动画联合创作项目顺利举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全程采用网络在线的方式完成。从概念开发、混合结组到完成创作,三所大学的五个学生团队进行了为期11天的密集动画制作,完成了五部音乐动画短片。今年的主题为“五行交响曲”,由日本知名音乐人Megumi Tagawa作曲。乐曲灵感来自“五行”这个中日韩共有的文化元素,分为“金、木、水、火、土”五部分,每部分的动画由一个小组创作完成,旨在用动画与音乐的形式为疫情中的人们带来积极的力量。项目最终展映于8月29日北京时间上午9:00在线上举办,三校邀请了来自各国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嘉宾,以及Co-work往届参加者们,共同观看了本次展映。我校特邀请了教育部国际司亚非处郑晗副处长参加并致辞。郑晗副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中日韩三校在“亚洲校园计划”中的努力与成绩,并表示这次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但也是一个进行文化交流的机遇,希望未来能够多探索新的沟通方式,推动中日韩文化交流的全方位发展。同时,三校
2020-09-01
2020年中日韩大学生Co-work动画联合创作顺利举行
(通讯员 成星)8月17日至29日,由中日韩三国教育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东京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三校联合实施的“亚洲校园计划”之中日韩大学生Co-work动画联合创作项目顺利举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全程采用网络在线的方式完成。从概念开发、混合结组到完成创作,三所大学的五个学生团队进行了为期11天的密集动画制作,完成了五部音乐动画短片。今年的主题为“五行交响曲”,由日本知名音乐人Megumi Tagawa作曲。乐曲灵感来自“五行”这个中日韩共有的文化元素,分为“金、木、水、火、土”五部分,每部分的动画由一个小组创作完成,旨在用动画与音乐的形式为疫情中的人们带来积极的力量。项目最终展映于8月29日北京时间上午9:00在线上举办,三校邀请了来自各国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嘉宾,以及Co-work往届参加者们,共同观看了本次展映。我校特邀请了教育部国际司亚非处郑晗副处长参加并致辞。郑晗副处长在致辞中肯定了中日韩三校在“亚洲校园计划”中的努力与成绩,并表示这次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但也是一个进行文化交流的机遇,希望未来能够多探索新的沟通方式,推动中日韩文化交流的全方位发展。同时,三校
2020-09-01
“尚汇未来新女性”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圆满举行
(通讯员 毛建国 田宝国)2020年8月30日,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尚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尚汇未来新女性”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演播厅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尚汇未来新女性”项目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特色鲜明的传媒教育体系,从全媒体时代视域及应用场景出发,秉承 “向美、尚善、包容、成就”的价值观,以“尚善美、汇精英”为办学宗旨,以“点燃丰盈人生,成就卓越女性”为使命,汇聚国内外商界、学界、文化传媒等优质资源,倾听女性成长心声、挖掘女性传播潜力、发挥媒介传播势能,全方位帮助女性学员建构事业发展格局,打造专业权威的个人IP、资源平台,为个人成长赋能、为事业发展助力,为社会创新尽责,帮助更多中国女性圆个人发展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与丰盈人生,从容应对未来挑战与变化。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李新军,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栋晗、党委书记薛永斌,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杨杨,国资委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著名广电媒体人尹力,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孟繁佳,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2020-09-01
“尚汇未来新女性”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圆满举行
(通讯员 毛建国 田宝国)2020年8月30日,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尚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尚汇未来新女性”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演播厅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尚汇未来新女性”项目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特色鲜明的传媒教育体系,从全媒体时代视域及应用场景出发,秉承 “向美、尚善、包容、成就”的价值观,以“尚善美、汇精英”为办学宗旨,以“点燃丰盈人生,成就卓越女性”为使命,汇聚国内外商界、学界、文化传媒等优质资源,倾听女性成长心声、挖掘女性传播潜力、发挥媒介传播势能,全方位帮助女性学员建构事业发展格局,打造专业权威的个人IP、资源平台,为个人成长赋能、为事业发展助力,为社会创新尽责,帮助更多中国女性圆个人发展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与丰盈人生,从容应对未来挑战与变化。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李新军,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栋晗、党委书记薛永斌,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杨杨,国资委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著名广电媒体人尹力,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孟繁佳,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2020-08-31
董关鹏教授当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通讯员 郐颖波 朱嘉 徐冰)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于8月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出席大会并作讲话。他希望协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把握目标定位,明确使命任务,全力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做公共关系领域的引领者、社会治理的促进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推动者。中宣部干部局局长杨小平和国际联络局局长张烨等出席会议,并就协会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等相关人选做了说明。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于当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和协会负责人,共选举产生166名理事,其中48名当选常务理事。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当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新一届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张小影,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晓兰,协会五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全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季星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常务副台长夏吉宣等13位常务理事当选副会长。我校政府
2020-08-31
董关鹏教授当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通讯员 郐颖波 朱嘉 徐冰)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于8月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出席大会并作讲话。他希望协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把握目标定位,明确使命任务,全力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做公共关系领域的引领者、社会治理的促进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推动者。中宣部干部局局长杨小平和国际联络局局长张烨等出席会议,并就协会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等相关人选做了说明。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于当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和协会负责人,共选举产生166名理事,其中48名当选常务理事。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当选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新一届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张小影,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晓兰,协会五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全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季星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常务副台长夏吉宣等13位常务理事当选副会长。我校政府
2020-08-29
我校李宽教授创作完成重大历史题材国画作品《东临碣石》
(通讯员 王铉文)8月下旬,我校戏剧影视学院李宽教授创作的历史题材国画人物作品《东临碣石》正式完成。这也是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代表作品之一。《东临碣石》高260cm、宽810cm,作品采用写实性人物表现手法,以横幅构图形式再现了秦始皇东临碣石的历史场景。李宽教授历时两年,数易其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创作初期,按照文史专家的对重大历史题材的要求,李宽教授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与大量影视剧中甄选人物形象。经过严格考证,文史专家提供了准确的历史背景和史实情节,并对画面所涉及的景观环境、建筑结构、人物背景以及服饰道具等提出重要的参考意见,帮助画家最终定稿。创作过程适逢新冠疫情最为肆虐的时期,李宽教授在认真完成学校线上课程的同时,埋头画室,不断进行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探索。李宽教授还多次以不同形式向国内艺术家、文史专家请教,请他们对作品进行批评建议。活跃于当代人物画前沿的画家在构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给予《东临碣石》较高评价,尤其对画面虚实、黑白灰等诸多艺术规律的处理颇为认可。他们认为,这幅作品不仅从技术层面很好的支撑了意境表达,也真实体现了历史中的壮观景象。李宽老师表示虽然创作过程很辛
2020-08-29
我校李宽教授创作完成重大历史题材国画作品《东临碣石》
(通讯员 王铉文)8月下旬,我校戏剧影视学院李宽教授创作的历史题材国画人物作品《东临碣石》正式完成。这也是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代表作品之一。《东临碣石》高260cm、宽810cm,作品采用写实性人物表现手法,以横幅构图形式再现了秦始皇东临碣石的历史场景。李宽教授历时两年,数易其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创作初期,按照文史专家的对重大历史题材的要求,李宽教授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与大量影视剧中甄选人物形象。经过严格考证,文史专家提供了准确的历史背景和史实情节,并对画面所涉及的景观环境、建筑结构、人物背景以及服饰道具等提出重要的参考意见,帮助画家最终定稿。创作过程适逢新冠疫情最为肆虐的时期,李宽教授在认真完成学校线上课程的同时,埋头画室,不断进行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个性化探索。李宽教授还多次以不同形式向国内艺术家、文史专家请教,请他们对作品进行批评建议。活跃于当代人物画前沿的画家在构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给予《东临碣石》较高评价,尤其对画面虚实、黑白灰等诸多艺术规律的处理颇为认可。他们认为,这幅作品不仅从技术层面很好的支撑了意境表达,也真实体现了历史中的壮观景象。李宽老师表示虽然创作过程很辛
2020-08-29
江西广播电视台台长梁勇一行来我校调研
(记者 王雷亭)8月28日,江西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梁勇一行莅临中国传媒大学调研,探讨台校交流合作事宜,受到廖祥忠校长、李新军副校长的热情接待。在座谈会上,廖祥忠校长向梁勇台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取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举措。廖校长指出,中国传媒大学主动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大势,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学校成功获批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有序建设,形成了系列成果;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全面启动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引发强烈社会反响。面向未来,学校以“弘道崇德、经世致用”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媒体挑战的复合型人才。廖校长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他对于媒体融合和广播电视台未来发展的思考与研判。廖校长希望在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与江西广播电视台开展深入合作。梁勇台长对学校的办学成绩与办学特色高度赞许。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是传媒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知名学府,在学界、业界都有崇高的声望与社会影响力。希望双方共同探讨,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推动江西广播电视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792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08
/
56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