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中传新闻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19-11-26
喜讯:我校获批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员 宋金宝 摄影 秦瑜明)11月12日,接科技部《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我校正式被批准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这是我校建设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既是国家对我校65周年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我校在全国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跨越的重大标志。这既是学校党委面向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重大成果,也是全校师生上下一心,书写奋进中传华彩乐章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符合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格局与现代传播体系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跨学科媒体融合与传播基础理论体系,是顺应世界科技前沿与信息传播行业变革的需要。开展媒体融合与传播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在媒体融合领域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原创成果,
2019-11-26
喜讯:我校获批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员 宋金宝 摄影 秦瑜明)11月12日,接科技部《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我校正式被批准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这是我校建设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既是国家对我校65周年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我校在全国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跨越的重大标志。这既是学校党委面向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重大成果,也是全校师生上下一心,书写奋进中传华彩乐章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符合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格局与现代传播体系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跨学科媒体融合与传播基础理论体系,是顺应世界科技前沿与信息传播行业变革的需要。开展媒体融合与传播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在媒体融合领域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原创成果,
2019-11-26
我校学生作品荣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二等奖
(通讯员 孙靖)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决定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有关高校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作为系列主题活动之一,鼓励支持学生运用微电影这一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展现学生心中理想的思政课,呈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凸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绚丽光彩。本届大赛共收到全国294所高校提交的325部作品,活动评选出特等奖5部、一等奖10部、二等奖20部、三等奖30部、优秀奖240部、单项奖4部及组织奖三个。我校选送的微电影《五四风云》荣获大赛二等奖。11月23日晚,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颁奖礼在武汉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教学与出版处有关领导、湖北省教育厅思政与社科处处长赵耿、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出席了本次颁奖礼。我校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原创微电影《五四风云》主创人员为我校经济
2019-11-26
我校学生作品荣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二等奖
(通讯员 孙靖)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决定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有关高校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作为系列主题活动之一,鼓励支持学生运用微电影这一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展现学生心中理想的思政课,呈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凸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绚丽光彩。本届大赛共收到全国294所高校提交的325部作品,活动评选出特等奖5部、一等奖10部、二等奖20部、三等奖30部、优秀奖240部、单项奖4部及组织奖三个。我校选送的微电影《五四风云》荣获大赛二等奖。11月23日晚,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颁奖礼在武汉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教学与出版处有关领导、湖北省教育厅思政与社科处处长赵耿、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出席了本次颁奖礼。我校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原创微电影《五四风云》主创人员为我校经济
2019-11-26
廖祥忠校长代表我校接受国庆七十周年联欢活动荣誉证书
为表彰我校师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区导演组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北京市庆祝活动领导小组联欢活动指挥部特向我校颁发集体荣誉证书和个人荣誉证书。11月25日上午,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区运行总指挥、北京天启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杨光一行前往我校,送交了荣誉证书及纪念奖章。我校廖祥忠校长代表师生团队热情接待杨光导演一行。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主任郑月教授,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区办公室统筹、北京天启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我校校友宋含笑参加了此次活动。杨光导演一行还向校方赠送主题表演区工作文件档案资料一套,该文件原稿于11月21日被北京市档案馆作为国家级大型活动工作资料永久收藏。廖祥忠校长表示,将把这份我校师生参与的国家庆典工作珍贵档案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成果,转予校史馆收藏陈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共分为《红旗颂》《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领航新时代》四个章节,3290名群众通过手持光屏、表演道具进行组图和立体呈现,艺术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表演中最大的亮点及难点即在队形及表演状态的流动中,通过光屏组合成
2019-11-26
廖祥忠校长代表我校接受国庆七十周年联欢活动荣誉证书
为表彰我校师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区导演组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北京市庆祝活动领导小组联欢活动指挥部特向我校颁发集体荣誉证书和个人荣誉证书。11月25日上午,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区运行总指挥、北京天启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杨光一行前往我校,送交了荣誉证书及纪念奖章。我校廖祥忠校长代表师生团队热情接待杨光导演一行。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主任郑月教授,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区办公室统筹、北京天启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我校校友宋含笑参加了此次活动。杨光导演一行还向校方赠送主题表演区工作文件档案资料一套,该文件原稿于11月21日被北京市档案馆作为国家级大型活动工作资料永久收藏。廖祥忠校长表示,将把这份我校师生参与的国家庆典工作珍贵档案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成果,转予校史馆收藏陈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共分为《红旗颂》《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领航新时代》四个章节,3290名群众通过手持光屏、表演道具进行组图和立体呈现,艺术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表演中最大的亮点及难点即在队形及表演状态的流动中,通过光屏组合成
2019-11-26
我校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共建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
(通讯员 潘达)2019年11月22日,“世界5G大会—5G+超高清视频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许家奇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共建单位应邀参加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合作签约仪式,李新军副校长出席签约仪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刘剑波院长代表学校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实验室的共建协议。李新军副校长出席签约仪式许家奇司长在讲话中表示, “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各合作单位应积极落实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要求,搭建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超高清技术及应用创新中心,围绕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音视频编解码、信号传输、终端显示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设备研发、国产标准孵化、知识产权服务、设备及内容测试认证、技术人才培训、企业投融资辅导以及规划战略咨询等全方位技术研发及服务工作,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带动广播电视技术与产业升级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超高清科技创新集聚高地。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共建单位合作签约仪式超高清是继视频数字化
2019-11-26
我校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共建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
(通讯员 潘达)2019年11月22日,“世界5G大会—5G+超高清视频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许家奇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共建单位应邀参加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合作签约仪式,李新军副校长出席签约仪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刘剑波院长代表学校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实验室的共建协议。李新军副校长出席签约仪式许家奇司长在讲话中表示, “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各合作单位应积极落实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要求,搭建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超高清技术及应用创新中心,围绕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音视频编解码、信号传输、终端显示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设备研发、国产标准孵化、知识产权服务、设备及内容测试认证、技术人才培训、企业投融资辅导以及规划战略咨询等全方位技术研发及服务工作,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带动广播电视技术与产业升级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超高清科技创新集聚高地。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共建单位合作签约仪式超高清是继视频数字化
2019-11-26
我校主办第11届大广赛学科竞赛成果展示盛典
2019年11月23日下午,第11届大广赛学科竞赛成果展示盛典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教育部、主办单位、支持单位、参赛高校的有关领导、评委代表、赛区负责人,31家媒体朋友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900余位获奖师生代表齐聚北京,共赴创想之约。全国政协礼堂由我校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大广赛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创建于2005年,成为当时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唯一一个文科类学科竞赛。近两年,根据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全国性学科竞赛进行了梳理和规范,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专家工作组于2019年1月19日通过无记名投票发布最新的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列入排行榜的竞赛项目从原来的“18+1项”转变为“30+4项”(注:+1和+4是高职高专类学科竞赛)。在这两次的排行榜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均排在第11位。2019年第11届大广赛参与高校达1504所,全国设有29个赛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赛大学生超101万人次,网上提交作品404662组,90余万件,全国获奖作品达46
2019-11-26
我校主办第11届大广赛学科竞赛成果展示盛典
2019年11月23日下午,第11届大广赛学科竞赛成果展示盛典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教育部、主办单位、支持单位、参赛高校的有关领导、评委代表、赛区负责人,31家媒体朋友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900余位获奖师生代表齐聚北京,共赴创想之约。全国政协礼堂由我校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大广赛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创建于2005年,成为当时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唯一一个文科类学科竞赛。近两年,根据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全国性学科竞赛进行了梳理和规范,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专家工作组于2019年1月19日通过无记名投票发布最新的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列入排行榜的竞赛项目从原来的“18+1项”转变为“30+4项”(注:+1和+4是高职高专类学科竞赛)。在这两次的排行榜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均排在第11位。2019年第11届大广赛参与高校达1504所,全国设有29个赛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赛大学生超101万人次,网上提交作品404662组,90余万件,全国获奖作品达46
2019-11-26
2019级新生运动会成功举办
(通讯员 王雷亭 范绮梦 摄影 李若琳 刘青 程欣 万笋)11月13日下午,阵阵寒风挡不住同学们比赛的热情,中国传媒大学2019级新生运动会在体育场隆重举行。校长廖祥忠,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副校长刘守训,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众,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出席运动会开幕式,各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观看比赛。开幕式由学生工作部部长、校团委书记郭婧娜主持。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后,廖祥忠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幕。姜绪范副书记致开幕词。他指出,作为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有着优良的体育育人传统,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体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探索建设具有传媒特色的体育育人模式,创办了包括“广院杯”在内的品牌体育活动。近年来,学校倾力建设了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流的运动场馆,为学生开展运动、锤炼自我搭建了平台。希望同学们关注身心健康,重视体育锻炼,争做体质优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过人的新时代传媒人才。裁判员代表和运动员代表依次宣誓后,刚刚从军训现场归来的2019级新生
2019-11-26
2019级新生运动会成功举办
(通讯员 王雷亭 范绮梦 摄影 李若琳 刘青 程欣 万笋)11月13日下午,阵阵寒风挡不住同学们比赛的热情,中国传媒大学2019级新生运动会在体育场隆重举行。校长廖祥忠,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副校长刘守训,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众,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出席运动会开幕式,各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观看比赛。开幕式由学生工作部部长、校团委书记郭婧娜主持。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后,廖祥忠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幕。姜绪范副书记致开幕词。他指出,作为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有着优良的体育育人传统,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体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探索建设具有传媒特色的体育育人模式,创办了包括“广院杯”在内的品牌体育活动。近年来,学校倾力建设了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流的运动场馆,为学生开展运动、锤炼自我搭建了平台。希望同学们关注身心健康,重视体育锻炼,争做体质优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过人的新时代传媒人才。裁判员代表和运动员代表依次宣誓后,刚刚从军训现场归来的2019级新生
2019-11-25
段鹏副校长带队赴吉林、上海调研外事工作
(通讯员 富娆 李鹤洋 摄影 富娆)11月20日至11月23日,段鹏副校长率我校教务处、人事处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一行,赴吉林、上海开展外事调研工作,先后访问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就学校外事改革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与上述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度研讨。11月20日下午,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一行与吉林大学国际处进行座谈,听取了吉林大学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二级单位国际化考评体系、外事审批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吉林大学分管外事的赵宏伟副校长、国际处处长张广翠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梅花对我校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分别介绍了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发展历程和国际教育学院的总体情况。段鹏副校长在座谈会上发言座谈会上,我校代表团就相关外事问题与对方展开深度探讨,并了解到近年来,吉林大学国际工作以“开放活校”为战略,通过“国际化+”的战略思路,以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等方面为重点实现路径,进行了外事工作的系列改革,不断推动该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吉林大学座谈会现场在国际教育学院,段鹏副校长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感谢吉林大学对我校调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此行收
2019-11-25
段鹏副校长带队赴吉林、上海调研外事工作
(通讯员 富娆 李鹤洋 摄影 富娆)11月20日至11月23日,段鹏副校长率我校教务处、人事处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一行,赴吉林、上海开展外事调研工作,先后访问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就学校外事改革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与上述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度研讨。11月20日下午,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一行与吉林大学国际处进行座谈,听取了吉林大学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二级单位国际化考评体系、外事审批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吉林大学分管外事的赵宏伟副校长、国际处处长张广翠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梅花对我校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分别介绍了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发展历程和国际教育学院的总体情况。段鹏副校长在座谈会上发言座谈会上,我校代表团就相关外事问题与对方展开深度探讨,并了解到近年来,吉林大学国际工作以“开放活校”为战略,通过“国际化+”的战略思路,以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等方面为重点实现路径,进行了外事工作的系列改革,不断推动该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吉林大学座谈会现场在国际教育学院,段鹏副校长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感谢吉林大学对我校调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此行收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792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52
/
56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