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22-01-03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举办“全球青年文化沙龙·悦读派”活动
(通讯员 李璇 张瓅洋 林芳羽 摄影 张一诺 陈一豪 周浩然)12月28日,由我校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和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全球青年文化沙龙·悦读派”活动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大书房咖啡厅圆满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和中国外文局中华传播中心主任张金庭出席活动并代表双方致辞。段鹏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一个开放的中国正展现着它的活力与实力,一所开放的大学也正洋溢着朝气与希望。办学67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始终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批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中传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携手,聚力青年传播人才培养交流,共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段副校长鼓励同学们以书会友,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中国故事。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张金庭主任在致辞中谈到:个人生活因阅读而精彩、人类文明因阅读而延续、因交流而多彩。“全球青年文化沙龙·悦读派”活动依托于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的中国传媒大学与聚焦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中外
2022-01-03
“光明影院”助推社会进步特别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通讯员 潘悦)12月29日,“文化共享 公益践行”——“光明影院”助推社会进步特别活动在我校举行。在“光明影院”项目即将进入第五年之际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回馈关心和帮助项目发展的各界人士和视障朋友,号召更多人走进盲人的世界,关注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发表了视频讲话。他代表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向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表达敬意和谢意,指出“光明影院”是无障碍志愿公益项目的示范引领,祝愿“光明影院”永远扎根于全国盲人朋友心间。中国盲协副主席、秘书长、北京市盲协主席、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北京市盲协副主席、朝阳区盲协主席曹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杨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副总编辑问永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组织培训处处长张帆,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毕重伟,校党委书记、校长、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廖祥忠,歌华有线副总经理姜宏志出席本次活动。廖祥忠书记代表“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向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刘诗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李杨薇颁授“光明影院”公益大使称号。北京市盲协主席何川和朝阳区盲
2021-12-31
陶经教授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12月30日晚,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陶经教授凭借电影《一秒钟》荣获金鸡奖最佳录音,这是陶经教授继电影《荆轲刺秦王》(1998)《英雄》(2002)《归来》(2014)后第四次再捧金鸡奖杯,也是唯一四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的录音师。电影《一秒钟》由张艺谋执导,陶经担任声音指导。该片讲述了胶片时代一代人的回忆与情怀,在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电影世界产生无限的好奇与热情的故事。在影片的声音创作中,陶经教授领衔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创作,为该片的听觉呈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才华。陶经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这部片子是我们向电影胶片致敬、告别的一部电影。胶片大循环开动的一瞬间的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声音的灵感。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告诉观众,不要忘记有胶片电影。我原来拿过的金鸡都是胶片鸡,这只是进入伟大数字时代的数字鸡。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981年创办,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最具权威、专业的电影奖项之一,至今已走过40年辉煌历程。(编辑:黄思懿)附:预告片链接:https://w
2021-12-31
我校青年管理干部团队在北京市青管赛中喜获佳绩
(通讯员 杨浦) 2012年12月16日,由中共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工会主办的北京高校系统首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青管赛”)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落下帷幕,并于近日揭晓结果。我校党政办公室张雯菲、校团委周子颜、戏剧影视学院许天缘三位青年管理教师代表学校参赛并最终荣获A组三等奖。“青管赛”是北京高校“青教赛”品牌体系的全新拓展,是北京高校系统助推从事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创新性尝试。本次比赛共有50余所高校团队报名参加,每校推荐1支队伍,以团队合作形式根据赛事命题进行方案设计、现场展示和总结反思,从管理岗位角度对参赛队伍进行多环节、多方位的综合评价。党委常委、副校长、工会主席刘守训高度重视赛前准备工作。赛前,校工会积极协调学校相关部门,认真筹备参赛事宜,开展校内选拔赛、组织赛前培训和模拟现场展示、做好参赛报名和备赛服务保障等。三位参赛选手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模拟展示,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不断打磨方案。在正式比赛的现场展示环节,我校三位参赛选手配合默契,表现优异,全方位展示了组织策划、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管理能力,展现了我校青年管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
2021-12-31
50000余名考生在线参加中传2022年艺考初试
(记者尚新英许佳欣 申皓文 摄影王雷亭 申皓文 范绮梦)12月30日晚,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初试顺利举行,全国5万余名考生以在线考试方式参加了文化素养基础测试。本次考试得到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各省市考试院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保障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亲自部署,后勤保障处、信息化处、宣传部、保卫处、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校内多部门通力协作,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好考试各环节工作,确保考试如期顺利进行。18:30,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长杨懿等来到学校考试指挥中心,检查考试组织工作,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了解全国考生的候考情况。监考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核验工作,温馨提示考生进行操作。“同学你好,主机位请再往左一点。”“放松心态,收起与考试无关物品。”三言两语,清晰而暖心。19:00,开考钟声敲响,考试正式开始,指挥中心大屏幕跳转为考试进度和信息反馈。王晖副校长一行来到博学楼线上直播监考现场,通过监考系统实时关注考生的考试状态,
2021-12-31
中传游泳队在首都高等学校游泳锦标赛喜获佳绩
(通讯员 杨潇南)12月25日,首都高等学校游泳锦标赛在北京工业大学游泳馆举办。我校参赛队在体育部杨奇老师、李博老师和刘昭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表现优异,荣获乙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乙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以及本次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广告学院蒋梦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舒一人获优秀运动员称号,李博老师获优秀教练员称号。我校游泳代表队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稳定发挥,表现出色,戒骄戒躁,全身心投入比赛,赛出了成绩,突破了自我,展现了传媒学子的坚定信念与新时代传媒人的精神风貌。我校广告学院蒋梦辰在比赛中与时间赛跑、与自我争锋,获得女子乙组100米蝶泳第一名、女子乙组100米蛙泳第二名;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卿灵果继在首都高等学校游泳冠军赛中打破我校女子100米自由泳纪录后,再次取得女子乙组50米自由泳第一名、女子乙组50米蝶泳第三名;人文学院苏映潭依旧保持着良好的比赛状态,势如破竹,获得女子乙组50米蝶泳第一名、女子乙组50米自由泳第三名。参赛队员们的单项成绩光荣绽放,团体项目亦不落后。接力比赛彰显着一个队伍的整体实力,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彭天、广告学院蒋梦辰、人文学院苏映潭以及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21-12-31
我校获“2021年北京高校港澳台侨学生活动优秀组织奖”
(通讯员 张蕾)12月22日,北京市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会2021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一级调研员朱莉、二级调研员刘海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主任潘芳芳、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处长毛玉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港澳台侨办公室副主任吉晓喆、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港澳事务处四级调研员李韬、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王晓燕及包括我校在内的北京市42所高校的代表线上参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在中国人民大学线下会场出席会议。年会公布了2021年北京高校港澳台侨学生活动获奖名单,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北京市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会成立于2005年,是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下属的非盈利性二级学会,由42所北京地区有资格招收港澳台侨学生的各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我校是理事单位之一。多年来,研究分会开展了一系列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品牌活动,对加强北京市港澳台侨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积极组织我校港澳台侨学生参加研究分会开展的活动,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编辑:范绮梦)
2021-12-31
我校艺术团在2021年北京大学生艺术系列活动中喜获佳绩
(通讯员 解阗瑞)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21年北京大学生艺术系列活动的评审结果,艺术教育中心组织我校艺术团的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戏剧团和音乐剧团报送了19部作品,最终获得了13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创作奖,报送的作品全部获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再创新高。在此次比赛中,我校交响乐团是以交响作品《天鹅随想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勇夺金奖。交响乐团报送的其它9组作品也表现出色,最终交响乐团以7金3银的成绩成为瞩目的焦点。学校舞蹈团报送的是《白杨赞》《丝路梵影》《日出》三部原创舞蹈作品,三部作品全部获得金奖,同时也都获得优秀创作奖。合唱团报送的曲目是《娄山关》《茨冈》两首作品,民乐团报送的曲目是《敦煌新语》和《瑶族舞曲》,两个团体均以出色的表现获得金奖。此外,戏剧团选送的朗诵作品《少年中国说》与多幕剧作品《小美好》获得了本次比赛的1金1银;音乐剧团选送的多幕剧《加油女孩》与声乐作品《有一天》分获银奖和铜奖。2021年北京大学生艺术系列活动由大学生戏剧节、舞蹈节和音乐节组成,主题为“青春·使命·奋进”。系列活动是北京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展示北京
2021-12-31
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一行到我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访问交流
(通讯员周丽娜)12月29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教授会见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国瑞教授一行。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郇瓛书记、张洪生执行院长一同参加会谈。孙国瑞会长首先介绍了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情况。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接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现有著作权、商标、专利、信用、反不正当竞争、体育、博物馆等7个专业委员会,会员包括知识产权案学者、律师及代理人、企业法务、技术专家等,业务包括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学术会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服务等。研究会希望能与中传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在文化领域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及新媒体传播等方面开展合作。熊院长介绍了我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希望未来与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在平台建设、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郇瓛书记、张洪生执行院长也对未来双方合作的具体方案、合作方式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经过充分交流,双方对未来深度合作达成共识,接下来将积极推进实质性合作。参加此次会谈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兼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刘瑛教授、北京知识产权
2021-12-31
学校召开教师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建言献策座谈会
(通讯员李婷)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将全会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通知精神,12月28日下午,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召开教师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建言献策座谈会,来自全校教学科研单位的21名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参会,座谈会由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霍淑芬主持。参会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学科特点,介绍了本支部开展学习的情况,支部书记带头宣讲、线上专题学习、邀请专家讲座、校外实践学习、开展社会服务、专业课与思政融合、科研与党建结合等特色做法,同时,大家分享了各自学习心得和切身感悟。教师党支部书记们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的探讨交流、经验分享,获得了启迪,会后将向其他党员继续传达座谈会的收获,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师党支部的学习形式,进一步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师思政引领方面的作用。为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相关通知精神,党委教师工作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相关主题,征求教师代表对学校
2021-12-31
我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专题系列培训圆满结束
(通讯员 丁舒珊)伴随着《在线教学新常态下的混合式课程创新之路》专题讲座的顺利结束,为期两个月的2021秋“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专题系列培训会”于本月21日圆满落下帷幕。系列培训会由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举办,旨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拥抱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此次系列培训会共推出5讲,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苏永康副研究员,我校广告学院康瑾教授与戏剧影视学院李楠教授主讲,专家们围绕教学创新的理念与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享。李蕉副教授以《先破后立:一节课的蜕变》为主题,就“如何讲好一堂课”、“如何做好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赛与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认为教学创新体现的是教学学术的深浅。一堂好课要明确主线,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着手做好设计,反复打磨。一堂好课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高度仅仅是基础,更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康瑾教授围绕数字时代从MOOC到SPOC的教育理念演进、建设立体开放的MOOC资源库、如
2021-12-31
我国首部《传媒文物定级标准》专家恳谈会暨王志教授赠书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通讯员 薛文伟 摄影 肖雪)12月2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博物馆学会指导,校传媒博物馆主办的《传媒文物定级标准》专家恳谈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该标准确立是我国传媒文物保护定级的第一个规范性标准,填充我国传媒文物类定级标准的空白。《传媒文物定级标准》专家恳谈会现场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总工程师王效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原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馆长郭得河,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巴爱民,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北京市文物局行政审批处处长李学军、博物馆处副处长李阳,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无线电专家徐蜀,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周铜山,原国家广电总局无线局491台台长庞建军,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以及传媒博物馆参与项目的教工代表出席会议。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教授主持会议。会议上,传媒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薛文伟从标准制定作用和意义、研究编制历史、主要依据、需要确定重要问题、定级主要指标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学者详细说明《传媒文物定级标准》的相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与会专家、学者就标准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与会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指充分肯定了我国首部《传媒文物定
2021-12-30
第十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在京举办
(通讯员 韩飞 王侯 摄影 李英杰 高泽宇 姜鹏翔)12月2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电视学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在京成功举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机关,各级电视、新媒体机构、纪录片行业机构及从业者代表等众多嘉宾参加颁奖典礼,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王达品出席颁奖典礼。典礼由著名主持人陈晓楠主持。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 陈晓楠本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以“非常年代 非凡影像”为主题,彰显了纪录片在当前时代语境下的价值和力量。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纪录片的多元功能持续彰显;在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特殊时期,纪录片为时代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忆,凝聚为一种精神力量,为国家和民族提振信心。第十一届学院奖主题“非常年代 非凡影像”本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最新要求,采取线下举办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线下活动规模的同时开设第二现场进行获奖嘉宾采访直播。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前设置了红毯仪式,纪录片人汇聚一堂、共享荣光。在学院奖走过十周年之际,短片《学院奖十年回顾》及《光影十年》图书推介,
2021-12-28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召开党的创新理论集体学习会
(通讯员 何震 摄影 叶怀阳)12月23日,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在39号楼106会议室召开了党的创新理论集体学习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郇瓛主持。全院教职员参加了集体学习会。本次学习会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由法律系党支部书记何勇副教授领学。何勇老师首先领学了习总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要义,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二是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三是,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4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25
/
89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