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21-10-20
    我校师生参加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
    (通讯员 周瑞楠)10月17日,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的首届非洲留学生论坛在京举行。来自30个非洲国家的在华留学生及部分非洲驻华外交官、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国内著名院校校长和非洲问题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入开展中国同非洲各国的人文交流,发挥好非洲留学生在中非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展开讨论。我校副校长段鹏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非洲留学生、传播研究院博士生约翰·德姆亚克尔(John Demuyakor)和戈波朗·迪特赫科瓦(Gopolang Ditlhokwa)在分论坛发言。段鹏副校长致辞段鹏副校长介绍了我校非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未来规划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加强中非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契合“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非加深相互理解与信任的需求。段鹏副校长鼓励非洲留学生积极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本国发展,助力中非友好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约翰·德姆亚克尔发言来自加纳的约翰·德姆亚克尔(John Demuyakor)在发言中谈到,涉及非洲的民间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平台是不同非洲国家留学生发声的聚集地,更是连接中非民间交往的重要纽带。非洲留学生要积极在这些团
  • 2021-10-20
    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再创新高
    (通讯员 蔡佳怡宋翔堃)10月16日,由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主办,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昌大学落下帷幕。在本次大赛中,我校在国赛和市赛中共计获得60个奖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个(2银3铜),市级奖项55个(3金12银40铜),实现历史性突破。此外,我校10位老师获得北京市级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参赛面最广、覆盖最全、参赛团队最多、参赛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创新创业大赛,也是规模最大、形式最新、内容最生动的思政大课堂。“互联网+”大赛的举办已到达第七个年头,本次大赛更是充分发扬“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中国”的办赛目标,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21个国家和地区、4373所学校、282万个团队、956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其中,北京赛区今年共有9701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次超过5.2万,大赛覆盖面、影响力均为七届之最。这也意味着参赛难度逐届提升,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校报名316个项目,参赛学生达2185人次,对比2020年206个项目,2019年118个项目,今年的参赛项目数
  • 2021-10-19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举行《设计思维工作坊》教学观摩课
    (通讯员 陈耀宗 许莹)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工作的开展,10月15日下午,设计思维院长、游戏设计系税琳琳老师以面向全校展开的通识课程“设计思维工作坊”为基础,开展了一场生动又翔实的教学观摩课。此次观摩课邀请了校督导专家高慧燃、张桂珍教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涂中文,教务处付李琢老师,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京炜,学院督导组顾问李献文、学院督导专家曾定凡,张兆弓、江逐浪、郭蔓蔓等教授及部分学院老师参加。本次课程以“洞察”为教学点,通过“小罐茶”“麦当劳小丑”等例子,阐述“区分内心感知和表达之间间隙”的“说破型洞察”以及“寻找人性真相和普遍认知之间间隙”的“看透型洞察”,同时用斯坦福麦克贝瑞教授所参与的金佰利纸尿裤经典案例作为范本,为同学们巩固“洞察”这一环节的实际运用和价值。税琳琳老师利用同学们熟知的商业案例,从艺术、文学、游戏等角度展示了“洞察”的常见性及重要性。本次观摩课上,在场同学参与度高,反馈热烈。2019级动画三维方向的黄书琴同学说:“洞察是发掘用户痛点的过程,也是通过细节深入理解他人的过
  • 2021-10-19
    熊澄宇教授出席2021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通讯员何震)10月15日,以“创新世界梦想成都”为主题的2021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我校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出席论坛并做题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从功能到目标”的主旨演讲。熊澄宇教授认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应从注重技术更迭、消费需求的功能属性,回归到注重通过创意引领、产业驱动实现业态转化,达到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目标定位。数字内容产业要关注市场、业态、技术、版权四个层面:市场层要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发展;业态层重点关注泛娱乐产业模式、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技术层聚焦产品迭代;版权层重点关注数字版权保护。熊澄宇教授强调,内容引发社会需求,科技改变产品形态,资本影响市场规模,服务决定事业成败。他认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应注重文化创新,内容为本要先于技术为王;在平台服务上,开放兼容要先于垄断闭合;同时,尊重规律,节制资本过度干预创作;调整评估,产城融合取代产业集聚。本次论坛由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是一场行业大会,也是一次智慧交流。论坛共开展9场主旨演讲和“全球
  • 2021-10-19
    我校师生多部作品在2021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中喜获佳绩
    10月16日,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经过数月的评审工作,公布最终获奖名单。由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刘晓希老师、曹凯中老师以及江怡辰老师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在“光与空间”和“展示设计”两个板块共荣获1金、1银、3铜及2项优秀作品奖。亚洲设计学年奖标识亚洲设计学年奖由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As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lliance,AAUA)、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ADA)联合主办,自2003年创办以来,致力于打造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最大范围、最大规模、最深入交流、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权威性设计交流盛会。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学生获奖作品及指导教师一览表本届竞赛主题为“设计面对复杂系统(DESIGN TOWERS THE COMPLEX SYSTEM)”,要求参赛选手运用系统的思维,从不同维度和视野进行多层级梳理、多文化思考,剖析并解构复杂系统内的层级关系,把握系统存在与演变的普遍规律与原理,发现系统中尚未被解决、或尚未寻得更优解的问题,并以创造性的、系统的、综合的、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面向未来的方式加以解决。获奖作品展示01作品名称:《纯粹时间:
  • 2021-10-19
    我校教师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中获得佳绩
    (通讯员钟丹丹)10月15日至10月17日,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彬副教授代表学校参加此次比赛,经过认真、充分备战,获得大赛三等奖。李彬老师(左二)在颁奖典礼上领奖获奖证书本届比赛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于今年4月启动,通过评审,最终全国共有132名选手从四大赛区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在决赛中,参赛教师通过抽签确定比赛顺序,并从5个知识点中抽取授课内容,进行20分钟现场教学展示。大会特邀8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1位省级教学名师和14位教指委委员组成评委会评审,对参赛教师现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微课与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艺术、特色与效果等方面进行盲评打分,共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5名、二等奖38名、三等奖64名。预赛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彬副教授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决赛。李彬老师的参赛课程《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也是我校的线下优质课程。李彬老师在比赛现场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
  • 2021-10-19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支部组织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通讯员 岳阳)按照学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为强化党员学习意识,增强党支部凝聚力,10月15日,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参观学习。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支部组织参观纪念馆党员同志认真学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是曹火星同志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的所在地。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分为“赤潮涌动,唤起工农”“革命歌谣,燎原星火”“抗日战歌,波涛汹涌”“解放之歌,摧枯拉朽”四部分,通过文字、摄影、绘画、浮雕等艺术手段,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诞生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通过重温革命歌曲的诞生背景、创作过程和历史影响,大家深刻地意识到革命歌曲的文化价值,更从中清楚地听到人民的呼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最大党旗”前合影留念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曹火星等同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经久传唱的红色赞歌,赋予了这些作品崇高的革命意义和时代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
  • 2021-10-19
    后勤党总支召开补选委员党员大会
    (通讯员 孙江红)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有关规定,10月14日下午,后勤党总支在明德报告厅召开“后勤总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顺利完成党总支委员的补选工作。会议由后勤党总支书记刘鹏楼主持。大会应到党员76名,因病、因事请假2名,实到党员74名,其中有选举权的党员58名,入党积极分子16名。刘书记宣布会议议程,宣读上级党委《关于后勤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批复》,并逐一介绍候选人基本情况。随后,全体党员举手表决通过了《后勤总支部委员会补选委员选举办法(草案)》及监票人、计票人名单。大会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选举办法和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进行。全体党员怀着对后勤工作未来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庄严投下了神圣一票。经监票人和计票人对选票的现场清点和统计,张辉同志当选后勤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中圆满落幕。(编辑 王雷亭)
  • 2021-10-19
    董关鹏教授为首期“兴安盟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开讲
    (通讯员 王晓芳)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正式启动并举办首期专题讲座。我校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董关鹏教授应邀担任首期开讲学者。盟委书记张晓兵,盟委副书记、盟长苏和,盟人大工委主任徐卓,盟政协主席刘树成出席讲座,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洪才主持讲座。属部委办局、旗县市千余名党员干部在现场和各分会场参加了本次学习。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盟,地处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南与吉林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意为丘陵。兴安盟下辖2个县级市、1个县、3个旗。其中,科尔沁右翼前旗是我校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单位。在一年多的结对帮扶工作中,科右前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前不久,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李众带队赴科右前旗,会见盟旗两级领导,并在多地深入调研座谈。双方就共建党性和国情教育基地、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助力兴安盟文旅产业发展
  • 2021-10-19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收看学习《党课开讲啦》首期节目
    (通讯员 张静敏 姚旭 王博 王晨 孙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了3期《党课开讲啦》节目。10月1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收看学习了第一期节目。本期节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担任主讲嘉宾,带领观众们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重温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解读党在历史关键时期的重要决策。观看过程中,师生党员们一起感受党的伟大成就,体会伟大建党精神,让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收看学习后,大家纷纷发表了学习心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工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姚旭副教授谈到,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学好党史,讲好党史,让青年一代在党史学习中肩负起使命与担当,努力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团总支书记王博老师认识到,谢春涛老师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鲜活实践为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政党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取决于这个政党对待人民的
  • 2021-10-19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举办“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专题讲座
    (通讯员 林芳羽 摄像 陈一豪)10月13日下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特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先生,为学院师生开展了“绵亘万里: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推出的“中华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的首讲,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师生及港澳台学生、海南国际学院教师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军主持。葛承雍教授从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程及其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出发,结合20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文物,向师生们再现了两千年前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贸易繁忙的历史景象。此外,教授从驿站、商人与贡使、金银货币、艺术等十二个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文明交流交融的成果,为师生展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丝绸之路”形象。同时,葛教授也指出了中外研究的差异与差距,提醒师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佐证的研究方法。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这次讲座,师生们对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基本框架和理想样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国际传播和对外交往的理解。主讲人介绍: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 2021-10-19
    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通讯员 高雨露 许佳萌 陈之之 杨紫涵 贾亦珍 摄影 陈语欣 陈若楠 王宁馨 王明仟 沈雅卉 徐绍轩 黄欣笛 奚辰悦 杨语嫣 刘骏郑泽林 黄香茗 凌晶晶)10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中传礼堂胜利召开。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李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宣传部长杨懿出席大会。党政办公室主任张绍华,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张根兴,学生工作部部长郭婧娜,保卫部部长李伟,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刘首兵,后勤党总支书记刘鹏楼,图书馆馆长龙小农,校团委书记朱传欣,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郝娴贞,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肖怀宇,教务处副处长邵岩出席开幕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宇阳、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陈麒安、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郑嘉欣,以及来自北京市20所兄弟高校的学生会、研究生会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校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会秘书长武楠,校团委副书记付海钲、刘兆杰,校团委办公室主任、校学生会副秘书长周子颜,大会主席团成员,第十二届校团委委员以及来自我校21个学院/研究院的330名本专科生代表、135名研究生代表参加大会。大会开幕
  • 2021-10-19
    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组织处处长刘凯一行来我校调研
    (通讯员 李璇)10月15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组织处处长刘凯一行就我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及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青年外交全国院校联盟工作方案”开展工作进行调研与研讨。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张莹、干部牛文玟一同参加,我校团委书记朱传欣、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院长金雪涛、党总支书记彭军参加了调研座谈会。首先,朱传欣书记和金雪涛院长分别就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以及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果进行了汇报。听取汇报后,刘凯处长对我校国际学生专业育人特色,国际学生校友管理组织,以及中外学生融合实践等工作给予了肯定。随后,刘凯处长向大家介绍了“青年外交全国院校联盟工作方案”以及相关筹备工作情况,就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地探讨,并详细征询了我校就该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对共青团中央促进中外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互相交流方面的具体举措进行了说明,希望发挥各盟校的学科特色和师资能力,共同促进中外学生在专业学习、实习实践、校园生活等方面融合与提升。“青年外交全国院校联盟”旨在建立青年学者和学生间外交问题研究网络,建立高校
  • 2021-10-18
    周思中教授艺术作品入选《文化中国·时代榜样·国礼世界珍邮》集
    (通讯员 何震)近日,在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和世界各国邮政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交流中心、欧洲集邮协会、美国集邮集团、中国国际集邮等机构联合推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文化中国•时代榜样”世界邮票纪念珍藏册,我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周思中教授的艺术作品入选中国邮政及欧洲集邮协会、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邮票並发行。此次入选作品大部分为国内知名艺术家所作,周思中的入选作品为陶瓷艺术作品,不仅有传统青花釉里红,更有现代颜色釉、釉中彩、新彩的创新之作,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新创造与新面貌,也是向国际展示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新成就、新气象的一个国际媒介。这些邮票也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伟大事业的一份浓浓的致意。此次入选大部分为国内知名艺术家,周思中的入选作品为陶瓷艺术作品,有传统青花釉里红,现代颜色釉、釉中彩、新彩的创新之作,体现了文化中国时代精神在当代陶瓷艺术的新创造与新面貌,也是向国际展示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新成就、新气象的一个国际媒介。这些邮票也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伟大事业的一份浓浓的致意。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46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46/897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