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白杨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人才招聘
培训信息
数字办公
新闻资讯
精品佳作
学术聚萃
学生部落
中传人物
VR校园
中传史苑
高校电视联播
大图切换
校园生活平台
专题
视频
传媒讲堂
最新更新
白杨网
招生信息
办公平台
就业信息
手机大图
视频测试
首页视频
首页视频1
专题建站
增量测试
2023
中传新闻
2021-07-19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完成百年党史中的标语和口号梳理
(通讯员 张露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二支部积极响应校党委和院党总支号召,全体支部成员于2021年春季读书周期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围绕“学百年党史 守传媒初心”主题,系统梳理了“百年党史中的标语和口号”共计140条,形成了4万余字的文字报告。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标语和口号,系统呈现百年党史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时代风貌的标语和口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工农武装割据”“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口号揭示了不同时期革命斗争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为人民服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口号显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的严格纪律和作风要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口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正因如此才能够喊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探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
2021-07-19
春季学期《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质量评估暨师生教研会顺利举行
(通讯员 李湾)7月15日下午,我校通识精品核心课《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质量评估暨师生教研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参会者有通识教育中心李有兵老师、杨雁鸿老师,学生工作部(处)魏峰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傅楠老师,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王辉老师,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张静、李湾、魏贝贝、陈小晨、路智鹏老师以及六位课程助教和学生代表。陈小晨老师和李湾老师在带领活动会议以陈小晨老师带领的热身活动——“你在做什么”开始,接着李湾老师带领参会者进行5分钟的冥想,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爱情关系、家庭生活、情绪状态和职业生涯六个方面对每个人的上半年进行一次复盘,并通过绘画表达的方式让大家完成了对自己上半年生活的深度思考。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加,踊跃分享,在欢声笑语中开始进入课程的总结展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年中大复盘活动作品在展示阶段,《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主讲教师李湾、陈小晨、张静、路智鹏和魏贝贝老师分别根据自己负责的课程主题依次进行了课程分享,包括课程设置,活动简介以及学生量表反馈。助教和学生代表也依次分享了自己对课程的感受和建议。课程建设讨论和交流环节随后老师们就学生代表们的感受和建议展开
2021-07-19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通讯员 乐琦 摄影 乐琦 肖莉 赖明发)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于7月13日成功举办。来自首都经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湘潭大学、河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9名优秀学子申报了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方向一:汉语国际教育)夏令营。他们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共聚云端,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方向一:汉语国际教育)依托中国传媒大学 “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的优势,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深耕细作,主要进行国际中文教育本体研究,重视全球中文学习者学生中文习得规律的探索、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国际中文跨文化传播的调查与研究,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此次夏令营活动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方向一:汉语国际教育)负责人陈玉东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致开幕辞。张晶院长对19位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同学们梦想成真,祝福大家通过此次夏令营活动,在新的起点扬帆启航。张晶院长介绍,中国
2021-07-19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通讯员 陈梦)为增进大学生对学院学科专业的了解,促进大学生间的学术交流,选拔优秀学生到我院继续深造,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于7月10日至7月11日举办了为期2天的“2021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经过严格选拔,招收了来自全国近40所知名高校的80名2022届优秀本科生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刘剑波院长在夏令营开营仪式上致辞7月10日上午,夏令营开营仪式通过腾讯会议远程举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刘剑波教授、学院党委书记李增瑞教授、招生处处长史萍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金立标教授、演艺工程技术系主任任慧教授、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叶龙教授、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中心尹航副研究员,以及部分学院教师及全体营员参加了仪式。刘剑波院长首先发表致辞,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并对各位营员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夏令营学术讲座活动开营仪式后是学术讲座环节,金立标副院长首先为营员们介绍了学院的研究生专业、科研团队以及研究生培养等内容,李增瑞教授、史萍教授、任慧教授、叶龙教授以及尹航副研究员分别就电磁超材料、智能视音频技术、媒体视听融合与
2021-07-19
传播研究院师生党支部参加学校基层党支部特色成果展示交流会
(通讯员:贾文斌)6月23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读百年党史,守传媒初心”基层党支部特色成果展示交流会在中传讲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党组和学校党委的学习要求,将学党史与促党建紧密结合,激励广大师生党员不忘来时路,永远跟党走,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支部风采,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合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传播研究院师生党员迅速行动,将学党史和学传媒史、学校史相结合,创新学习形式,突出专业特色,掀起了党史学习热潮。为此,传播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硕士生编辑出版党支部联合以“重温光荣党史,传承忠诚基因”为主题,进行特色活动成果展示。本次展示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传媒人的初心与根”、“百年特展,忠诚基因”、“云端之旅,红色寻根”、“初心使命,红色传承”。传播研究院师生联合党支部特色成果展示第一部分“传媒人的初心与根”由学生党员代表陈强进行展示。他讲到,传媒人,要挺立潮头,当时代的瞭望者,不忘初心与根脉,时刻牢记一代代传媒人的精神脊梁,并谨记“立德、敬业、博学、竞先”这八字校训。最后,通过人民广播发展史和传媒
2021-07-19
校团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
(通讯员 霍逸凡、张天娇、李童摄影 朱羽佳、张代杰)7月9日上午,校团委举行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团委教师、各学院(研究院)团委(团总支)书记、团员代表参加会议。专题会上,与会人员一同重温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的视频片段,感受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光彩和磅礴力量,体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随后,庆祝大会献词团成员代表、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本科生缪以恒带领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作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教师代表,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周子颜分享了心得体会。周子颜老师谈到,有幸前往天安门广场近距离观礼,感受信仰伟力,汲取奋进力量,体验了一节不同寻常的党课。她表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中始终坚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责任,
2021-07-19
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联合举办 “党史专家讲党史”活动
(通讯员 魏晓凡 摄影 朱晋熠)7月14日下午,艺术研究院党委、传播研究院党委联合举办了“党史专家讲党史”活动,邀请原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张家军少将,围绕“中美博弈下的国际热点与中国安全现状”主题为师生们讲党史。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金尧、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师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由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铁俊主持。张家军少将的报告主旨鲜明、内容丰富,让师生们聆听了一堂国际热点与中国安全现状的系统讲解。他的授课内容精彩生动,启发在场师生从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美关系、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深度思考。这场讲座对于传播学、艺术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具有指导意义。张家军少将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报纸刊物发表新闻、文学等各类作品2000余篇、百万余字。他的报告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报告结束后,张家军少将与师生进行了充分互动交流。师生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精彩,收获颇多。艺术研究院艺术批评教工党支部书记魏晓凡表示,这场报告不仅让我们对当前世界形势有了深入思考,也更加坚
2021-07-19
我校2020级少数民族预科班本科专业选择会圆满举办
(通讯员 乐琦 摄影 王庆福)7月9日下午两点,我校2020少数民族预科班本科专业选择会在52号楼417报告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张晶,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裴鸣,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张婧、人文学院副院长贾振魁,预科班班主任郭丹阳,任课教师代表以及预科班同学们共同参加。专业选择会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张婧主持。2020级少数民族预科班是我校第三届少数民族预科班,由人文学院具体负责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彝族、土家族、瑶族、蒙古族、白族、壮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同学共同组成了多彩大家庭。学校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张婧副院长和教学办王克家主任的共同主持下,全班21名同学均选到了各自心仪的本科专业,有两位同学选择留在人文学院继续学习。裴鸣书记讲话裴鸣书记表示,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经历了一年的预科学习准备,大家对校园环境和本科专业都更为熟悉。他祝贺同学们即将开启新的学习阶段,并希望大家常回预科班大家庭,为师弟师妹们多做分享。裴鸣书记表示,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赋予了预科班更多内涵,相信预科班将越办越好
2021-07-19
我校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主题教育培训班
(通讯员 陈志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高校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举办了“学习党史跟党走,携手迈进新征程”专题培训班。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13所高校的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培训。培训班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学习依托中国公务员网在线上进行,由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统战基础理论和知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四史”学习、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等内容进行8节共计15学时的专题授课。7月7日至11日,我校8位党外代表人士与来自其它高校的老师们赴甘肃参加了实践教学。大家先后参观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通过实物展示和文字影音介绍,老师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详细过
2021-07-19
我校“党性教育基地”第五站落地福建古田会议会址
(通讯员 胡庭瑜 阿丽米热 汪汶欣)7月15日,“畅行中国·追寻红色记忆”——“百年党旗红 福建村村美”融媒传播暨“党性教育基地”揭牌启动仪式在福建古田会议会址启动。启动仪式会议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田玉红,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炜,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强,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会长潘力,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炎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刘宜民,中共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詹昌建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田玉红书记致辞田玉红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将充分依托古田会议“党性教育基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全国新闻战线党史学习教育出新出彩。李众副书记致辞李众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学习辉煌党史,重温峥嵘岁月。此次红色之旅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融媒传播的实战练兵,更是一次党史教育的生动演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这为我国的传媒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
2021-07-19
中传2001级校友入学20周年秩年返校纪念活动圆满举行
(通讯员 李盈萱 韦健宇 摄影 怡捷 石宗玉)7月17日,由2001级校友发起,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主办的2001级校友入学20周年秩年返校纪念活动隆重举行。来自13个学院近500位校友重返校园,重叙当年在母校的青春记忆。下午14时,纪念活动大会在中传礼堂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庭,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刘首兵,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安萧宇,各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和返校的2001级校友共同出席大会。大会由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邓涵兮及200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友张大鑫主持。张树庭副校长代表党委书记、校长、校友会会长廖祥忠以及全体在校师生,对2001级校友重返母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向身在海内外各地的校友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与祝福。张树庭副校长致辞张树庭副校长表示,多年来,广大校友不忘中传,以实际行动感恩和回馈母校。尤其是在去年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中传校友牵挂母校,从不同方向寄来了急需的医疗物资。母校将铭记这份情谊,并将这份感动转化为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更多“弘道崇德,经世致用”传媒人才
2021-07-19
中国传媒大学教材建设中心成立
(通讯员 薛玉莲 摄影 王雷亭 缑宇)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材建设的意见,落实国家事权,进一步统筹我校教材建设、推动教材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结构化布局,全面提高教材建设质量,7月16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教材建设中心成立仪式暨教材建设高端论坛在明德报告厅隆重举行。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院长韩震,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莫景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受邀出席。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及校领导班子成员、教材建设中心全体成员、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参加活动。田慧生局长在致辞中,对中国传媒大学成立教材建设中心的举措表示高度肯定,对教材建设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从新的方向引领体系逐步健全、新的教材工作体系初步确立、新的教材体系正在形成、新的教材把关体系有效运行、新的教材规划和管理制度体系系统构建、新的教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介绍了教育部教材局重点推进的教材“六大体系”工作内容。田慧生
2021-07-19
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赴京东总部参观交流
(通讯员 张喆 周秋予)作为经济管理学院传媒经济系夏季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之一,7月14日上午,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传媒经济系19互联网经济、20级数字经济两个班的50余同学来到京东总部参观交流。在京东总部大楼,讲解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京东总部智能而便利的工作环境,有根据货架上商品重量变化来计算客人购买物品的智能无人商店,通过大数据处理筛选出优质商品的便利店,还有便捷的快递服务等等。讲解员带领同学们漫步在京东工作大楼内部,同学们能够切身体验到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氛围。随后,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京东研发产品的展览厅。在炫酷的展厅内,同学们观看了京东的发展历程,同时观摩了实时大数据系统。京东大数据系统能够处理描绘全国的用户画像,详细地列举全国最受欢迎的商品特征,以及购买力最强地区的相关数据。同学们最后还参观了京东前沿科技的展示,讲解员介绍了京东研发的无人物流车,用于配送的无人机,仿生手等高精尖科技。负责本次接待活动的京东集团公共业务部吴琦老师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京东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同学们也饶有兴致地提问互动。未来我院将进一步与京东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为同学们的实践创新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2021-07-19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举办“从教育学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会
(通讯员 李威颖)为不断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创新性,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人一策”师资提升创优工程和“双线助推六要新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水平,7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举办了“从教育学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会,邀请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巧针教授主讲。此次分享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参加了分享会,分享会由刘洁老师主持。李巧针教授分享了她从教十五年以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重要经历和宝贵经验。李老师首先从教师劳动的三个特点,即强烈的示范性、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强调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思想、言行来影响学生,要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因材施教。接着,她从互联网时代教师的素养,即高尚的师德、现代人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的能力、信息化的素养和能力等六个方面,向青年老师们传授了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最后,李老师分享了她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4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66
/
89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