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旧版备份

首页  旧版备份  最新更新
  • 白杨首页
  • 学校概况
  • 机构设置
  • 科学研究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招生就业
  • 公共服务
  • 人才招聘
  • 培训信息
  • 数字办公
  • 新闻资讯
  • 精品佳作
  • 学术聚萃
  • 学生部落
  • 中传人物
  • VR校园
  • 中传史苑
  • 高校电视联播
  • 大图切换
  • 校园生活平台
  • 专题
  • 视频
  • 传媒讲堂
  • 最新更新
  • 白杨网
  • 招生信息
  • 办公平台
  • 就业信息
  • 手机大图
  • 视频测试
  • 首页视频
  • 首页视频1
  • 专题建站
  • 增量测试
  • 2023
  • 中传新闻
  • 2020-10-22
    响应“光盘行动”号召 中传志愿者在行动
    (通讯员 王琳 付蓉)自2020年10月12日起,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在校团委统一部署下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倡议号召,面向全校同学发起志愿服务招募、宣传,组织志愿者在南苑、北苑食堂一层开展光盘行动志愿活动。活动开展前期,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对外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进行活动宣传和招募,对内制定详细工作流程,以保证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至今活动已持续10天,已有百余位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每天在11:30-13:00和17:00-18:30北苑、南苑食堂人流量最密集的时段,通过手持光盘行动相关海报、口头宣传以及后期增加的手机弹幕软件播放“光盘行动”标语等方式,在打饭处与收盘处适时提醒同学们树立节约意识,以“光盘”为荣,反对铺张浪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积极配合,主动将饭量控制在食量以内,进一步养成珍惜粮食、厉行节约的好习惯。志愿活动开展后,通过与收盘档口的工作人员交流得知,“中传蓝”在校园内的志愿行动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支持,在志愿者的积极宣传倡导下,浪费情况对比此前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在志愿服务期间,志愿者也收到了很多来自同学们关于“光盘行动”的相关反馈和对于志愿工作的
  • 2020-10-22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通讯员 林芳羽 李可欣 摄影 陈一豪)10月21日上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特邀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闫玉刚副教授为全体2020级本科新生带来了“对焦双创,提前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讲座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娟主持。闫教授正在分析双创背景闫玉刚教授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曾主持《“双创”平台在文化传媒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大学生创客团队的事业发展案例跟踪调研例》等创新创业等相关课题,指导学生团队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3次,指导学生团队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二等奖2次,“互联网+”大赛校级奖项20多次。闫玉刚教授讲课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闫教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情况,使同学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国家层面而言,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于教育部而言,随着中国经济情况的转变,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于学校、活动层面,双创氛围大幅提升,需要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接着,闫教授详
  • 2020-10-22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组织学生体验京剧“像音像”工程
    (通讯员 徐婧荣 林适可 摄影 韩峻巍 )10月20日下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组织学生走进京剧“像音像”工程,带领同学们体验中宣部、文化部重点项目“像音像”,现场观摩学习国粹京剧的数字化录制过程。北京中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像音像”工程负责人张哲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4K电视转播车,现场讲解录制的流程与细节:第一遍录制演员们妆前影像以及演出全景;第二遍录制转向录音棚,确保演员声音的完美;第三遍录制,工作人员在舞台播放已有录音,演员们正式演出,场下专家老师即时指导,确保每个细节到位。这就是“像音像”工程的名字来源。随后,张哲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剧场内部,舞台上正在录制的是经典京剧剧目《辛安驿》,成片将在CCTV-11播放。演员们精致的服装、熟练的对戏、精湛的基本功,使同学们纷纷感叹现场观看的震撼效果。舞台下,六台摄像机多方位拍摄,导演、摄影师等工作人员紧密配合,人数不多却极其高效。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追求细节的完善,反复打磨作品,以求精益求精。中场休息阶段,现场人员向同学们演示了各个摄影机的不同功用及操作方法,同学们近距离地观摩和学习了专业录制设备的使用。对同学们来说,亲临戏剧录制现场意
  • 2020-10-22
    培训学院承办2020年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培养班
    (通讯员 哈滨 摄影 高长宽 马铭蔚 辛航)10月13日至10月1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承办的2020年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培养班在江苏南京举办了为期3天的线下学习研讨。广西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晓丽出席开班仪式并做动员讲话,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参加了本次活动。2020年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培养班合影2019年9月,我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广西广电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计划作为重点合作项目。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战略合作协议要求,2020年7月下旬,培训学院院长董关鹏、副院长罗霆专程赴南宁拜访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虹,并与局机关有关处室负责同志一起座谈,就加强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媒专业岗位人才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培训学院根据《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贯彻落实“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计划实施意见》(桂广规〔2019〕2号)关于继续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人才服务和管理的部署,按照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要求
  • 2020-10-22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中学习习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
    (通讯员 孙靖)10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召开大会,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传达了教育部的重要教学宣传活动要求。会上,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带领大家分别学习了9月11日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9月17日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10月19日习近平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并发表的讲话,大家集体学习领会了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主旨思想、最新提法和见解指示。傅楠书记向老师们传达了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使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的最新要求和部署。教育部要求,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把《讲义》作为必修教材,深入讲解、系统掌握。傅楠书记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2020-10-22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研学中心举办纸书手作活动
    (通讯员:张雅雯 汪敬茹 摄影:蔡静)10月17日上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研学中心“理解传播,缤纷手作”系列活动在学院八角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以制作纸书为主要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传播媒介。纸书是传播的重要媒介,制作纸书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在亲手制作纸书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对书籍之美的感知,也领悟到书籍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性。缤纷手作第一期活动中,学院邀请了北京知名纸艺主题团队“敬人纸语”的王亚伟老师和孙娴娴老师亲临指导。同学们紧跟老师的讲解,亲手制作“幻色系”裸脊纸书。活动伊始,王老师和孙老师讲解了古今中外的书籍装帧方式,让同学们感受书籍在传播信息、扩散知识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其在推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贡献。在纸书制作环节,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从折叠纸帖开始,折叠、打孔、装订成册、封面设计……每一步都专注仔细、有条不紊,做出了一本本独具特色、各具风格的纸书。在制作过程中,赵如涵副院长到场和同学们交流制作感想,指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有关书籍的传播学知识。研学中心蔡静老师组织了现场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纸书,而且也在实践中对于传播学艺术有了更深的
  • 2020-10-21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员大会顺利召开
    (通讯员 陈思 施昕怡 摄影 施昕怡 郑小龙女 汪东裕)10月14日下午,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员大会在博学楼A302教室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选举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出席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会议由学院总支部书记卜希霆主持,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成员、教工正式党员及学生正式党员出席此次会议。大会上,党总支副书记朱敏同志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总支部委员会出席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办法(草案)》,并提交大会通过。大会还通过了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名单。党员大会严格遵照《党章》《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政治工作条例》等法规条例和学校党委组织部批复精神进行,充分发挥民主精神,严格遵照程序流程。会议采取无记名差额选举的方式,从学校党委组织部原则同意的4名候选人预备人选中,选举产生3名出席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与会党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选举人职责,选举出卜希霆、刘江红、徐春晓(以姓氏笔画为序)3名同志,作为出席中国共产党中国传媒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 2020-10-21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及本科生党支部与青藤文化公司交流会顺利举行
    (通讯员 卢巧彬 摄影 孙彤)10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党支部及本科生党支部与北京青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藤文化公司)交流会顺利举行。院党总支书记卜希霆出席交流会,副研究员、党政办主任何震老师以及2020级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和部分本科生党支部成员一同参加。青藤文化公司由我校2007级校友纪方圆等人共同创立。他带领大家参观了公司的办公区、休闲区等地,并介绍了企业独特的文化和工作机制。交流会上,纪董事长详细介绍了青藤文化公司成立与发展历程、业务范围和价值观等内容。公司坚持在前进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找准定位,逐渐探索出了长远的发展道路。他用“使命”“趋势”和“快”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公司发展:“使命”代表指导一切的动力;“趋势”代表要在变化中更好地判断趋势、做出选择;“快”代表对组织的高效管理。各支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许多关于就业与创业的问题,纪董事长一一作了解答。三间房南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雪飞也参加了此次交流,他表示,社区对青藤文化公司实现了党建覆盖,这有利于整合辖区资源,服务辖区居民,助力企业发展。卜希霆书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我们所学的专
  • 2020-10-21
    2020中国非遗音乐高峰论坛及相关主题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通讯员 闫蕾)10月10日-12日,由戏剧影视学院、科学研究处承办的2020中国非遗音乐高峰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2020中国非遗音乐高峰论坛现场本届论坛由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副教授马军担任项目负责人,协同摩登天空进行策划和构架,以“重逢(REUNION)”为主题,包含学术讲座、论坛、音乐会、纪录片展映等内容板块,蕴含着传统与当代的重逢、中国与世界的重逢、后疫情时代音乐文化事业的重启等内涵。10月10日上午,主题论坛在图书馆圆形学术报告厅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万铤处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出版处一级调研员罗炜寰、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示范基地总工程师田玉成、中央电视台《非遗中国行》总制片人孙强、北京摩登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沈黎晖、北京摩登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嵬、我校科学研究处处长贾秀清教授、我校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付龙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及圆桌论坛。首场讨论以“中国非遗音乐的传播新路径”为主题,由中国非遗音乐数字工程总监张晓舟主持。“行走的耳朵”创始人及创意总监程俏俏、上海世界音乐季制作人王田、《土地与歌》公号主理人宁二、音乐人苏阳等围绕中国非遗音乐传播的新方向和可能性展开了
  • 2020-10-21
    农业农村部刘莉华副司长为师生作粮食安全主题讲座
    (通讯员李建广)10月18日,学生工作部在44号楼一层报告厅举办“光盘行动”主题讲座,邀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为师生讲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那些事儿”。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郭婧娜出席讲座。全体2020级新生辅导员,150余名新生代表现场聆听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刘莉华副司长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将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取得的成绩概括为“成绩巨大,贡献巨大”,并深入分析当前粮食供应形势,阐述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原因。刘副司长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依然面临着挑战,要从“立足国内,不依赖进口”“加强能力建设,确保产能”“适当进口调节”入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到当前正在开展的“光盘行动”,刘司长强调,餐饮浪费带来了巨大损失,倡导“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良好风尚非常必要。面对正在聆听讲座的师生,刘司长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广播电视和媒体人才的摇篮,希望中传学子学有所成,未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三农事业贡献传媒力量。本场讲座为我校“光盘行动”首场讲座,在
  • 2020-10-21
    电子科技大学同仁来校调研交流网络思政建设
    (记者 曹琬晨 摄影 申皓文 朱皓月)10月19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娟一行5人来到中国传媒大学,调研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等情况。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及部分学院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芊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工作实践,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情况。她认为,面对“网生”一代的青年大学生,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找准切入点,契合青年话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润物无声、亲切清新的形式,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结合“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公益文化短视频创作、开展“忍冬信札”居家防疫、邀请新闻一线工作者讲述战疫故事等典型案例,介绍了电视学院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特色做法。她表示,“兴文育人”是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提高网络素养的有效做法,依托专业特色,通过方法创新,传递价值坚守,实现文化传承,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做到主流价值入耳、入脑、入心、入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员孙靖从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
  • 2020-10-21
    我校参加2020年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暨培训会
    (通讯员 禹学军)10月19日上午,2020年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暨培训会在京召开,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国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李新军及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教务处副处长李燕荣出席现场会议。分会场会议现场我校在25号楼2层多功能教室设立视频分会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实践(实验)中心主任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30余人在分会场参会。视频会上,张国辉副司长对近五年教育部开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及安全检查工作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此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他强调,要对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追责。会上,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张兆臣,教育部实验室安全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冯建跃,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林鹏教授分别以“严格管理、常抓不懈,持续营造安全和谐的科研实验环境”“高校实验室安全典型问题与检查注意事项”“基于闭环控制的安全管理与实践”为题作交流发言。安全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各单位要做好常态化实验室安全工
  • 2020-10-21
    刘艳春:打造优质课堂,点亮生活智慧
    离上课铃响还有一段时间,刘艳春早早来到教室,调试好上课需要的设备,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从教15年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为了刘艳春生活中最常出现的片段。刘艳春作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曾经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她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慕课项目《语言交际概论》、通识核心课项目《语言沟通与表达》等多项科研、教学项目。同时,刘艳春老师还入选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被学生评为深得民心的好老师。通过不断教学创新、科研奋进,刘艳春在今年获评了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称号。面对这份荣誉,她显得格外谦逊:“我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努力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打造课堂质量“硬核”标准“一定要保证课堂质量,这是一名教学工作者的根基和底线。”刘艳春认为,课堂质量要从课程设计和学生互动两个方面保证,而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就是对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次考验。在线上教学的课程设计上,刘老师创新了一套自己的上课模式。她将每节课设计为4个环节:首先
  • 2020-10-21
    罗雨果:知行合一 做点亮前路的读书人
    知行合一 做点亮前路的读书人读书的人多,而读书人少。幼儿咿呀学语,读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只撂下浅尝辄止的了解与记诵;少年荡气回肠,吟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只剩下豪情万丈的莽撞与武勇;老翁从心所欲,戏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只遗下日薄西山的哀愁与叹咏。不同时期,人都在读书,但成为读书人的重任,却全在我青年。以书武装自己,以知识启迪他人,方为读书人之本色。读书不难,而成为读书人难。只内化于心,书中确有黄金屋,然而书中的真知灼见需要读书人的理解。纯粹的知识,不经人的雕琢,只会高贵而无用。只外化于行,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对成功学趋之若鹜,对《平安经》溜须拍马,难有人保全文人之风骨。读书人,身处于知与行的夹缝之中。知与行,是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依我见,读书人更应该在两者的二律背反中,找到自己适意栖居的方式——调和。在我校文化广场的校徽下刻着“弘道崇德,经世致用”八个大字,这是中传的育人目标。既出世,又入世,方为读书人的终极选择。做读书人,应兼济天下。守护正义,勇于担当。读书人当不愧“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警句,守护苦难、不幸中的人们。做读书人,应独善其身。“为寻找生命的真谛而读书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256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38/898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